倍可親

歐洲難民背後的因素

作者:深山蘭  於 2015-9-8 11: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天說地|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3評論

關鍵詞:歐洲, 難民

歐洲難民背後的因素

 

 

 

大批難民湧入歐洲。各種各樣的人,各種怪論紛紛出籠。

 

 

大批敘利亞人逃離家園,四處奔波。這種表象的背後有很簡單的事實作根據的。我們簡單敘述如下。

 

敘利亞,位於地中海岸邊。國土面積185180平方公里。人口數量2240萬人(20127月)。

人口密度121/平方公里(20127月)。人口年增長率2.7%

 

這些鐵一樣的數據意味著什麼?

 

一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居住了121人。每人僅有8264平方米,也就是90米見方的一塊土地。注意:這是平均值。一個國家要修建道路,機場,公園,等等,這些都要佔用大量的土地。而敘利亞的許多土地都是沙漠,全國五分之三的土地年降雨量不足250毫米。那就是乾旱地區的標準了。就算每三人年消耗糧食一噸,那麼,敘利亞全國每年需要糧食七、八百萬噸。敘利亞的許多地區都是地中海型氣候:夏天乾燥;冬天多雨。敘利亞靠什麼養活那些人口?

 

更糟糕的是:該國人口年增長率是2.7%。這是一個可怕的數據。這是什麼樣的概念?為了簡化,我們僅以指數形式的數學模型來計算。當然,這樣的模型僅在短時間內有效,長時期無效的,那需要複雜的數學模型。我們沒有時間去做的。將該數據代入指數模型里,得到這樣的結果:十年後,人口達到2923萬;二十年後,3816萬;三十年後,4981萬;五十年後,8487萬。那時,該國人口密度是458/平方公里。每人僅有土地2183平方米,就是46米見方的土地。

 

他們能吃什麼?能吃沙子嗎?連頭腦糊塗的中國人在寫敘利亞條目下都這樣說的,該國:人口增長過快,失業率在逐步增高。」

 

什麼樣的制度能挽救該國於滅亡?他們之間互相殘殺,好像是唯一的出路。

 

無論你心地如何善良,你如何給他們一條切實可行的出路?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8.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07%;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興

感動

同情
1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笑臉書生 2015-9-8 18:09
善心接訥似非良策
回復 專治蛋疼2 2015-9-8 19:30
ISIS策劃的,從一開始ISIS就說要利用難民混跡歐洲發動襲擊。你不是講人權么?ok,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回復 正義感 2015-9-8 21:32
在內戰前,敘利亞是中東最平穩的國家,人民基本受到良好教育,這從電視上移民都能說流利的英語可以體會到。可西方國家,特別是美國,為了某些計算失誤的戰略目標,想把阿薩德趕下台,結果造成了如今的災難,這真叫偷雞不到失把米,西方現在要為他們自己的錯誤買單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03:4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