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湖區效應降雪與忽悠

作者:深山蘭  於 2014-11-25 03:5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天說地|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湖區效應, 降雪

湖區效應降雪與忽悠

 

網上,經常有人拿老美五大湖區的降雪照片胡扯,一會兒驚呼:嚇死人啦!一會兒氣候變冷,還是變熱的。這完全是忽悠天真的讀者。

 

湖區效應降雪,只是某些地區的天氣現象,和某些的氣候變化與否的特徵,完全沒有關係的。

 

所謂的湖區效應,指的是:在一定大的湖區,冷氣團經過沒有結冰的湖面,吸收了足夠的水蒸汽和熱量。當這些暖濕氣團被吹到下風出岸邊后,遇到合適的條件,以降雪的形式落下。

 

這種現象,以美國的五大湖區最明顯。俺以農民的眼光敘述一下這個現象的來由。

 

地球上的降水,一般是攜帶了足夠水汽的氣團,降溫后,才可能出現的。降溫一般是氣團遇到障礙物上升后導致的;也可能是遇到冷氣團,暖氣團被降溫,一般還伴隨著上升。前者稱為地形降水;後者稱為鋒面降水。

 

影響湖區效應的幾個主要因素是;冷氣團掠過湖區水面的行程必須大於某個值,才能吸收足夠的水汽和熱量。一般這個數據是100公里以上。太小的湖,對於這種效應基本沒有作用的,所以,中國把它翻譯成「大湖效應」。

 

北美大陸兩岸的山脈像一個倒八字形。中部廣闊的平原,地勢低矮。秋冬季里,北冰洋形成的極地冷氣團,很容易隨著中間的廣闊平原掠過五大湖區。在高空氣流的「牽引」下,氣團多數是以西北風的形式掠過湖區的。在下風處岸邊(就是東面和南面),遇到冷氣團及地勢抬升,最後產生降雪。

 

經過湖區后的暖濕氣團,能否產生降雪,取決於高空氣團的溫度和湖面溫度之差。現在認為,湖面溫度與氣壓850mb(大約是1500米高度)處的溫度之差達15-25攝氏度時,最容易產生降雪的。具體說,大氣溫度遞減率和對流深度直接影響降雪量。遞減率越陡,對流深度越深,濕度越大,則降雪量越大。還有別的因素起作用,俺農民對那些概念理解不了,就省略了。

 

冷氣團掠過湖面,像一條傳送帶把湖裡的水輸送到附近的岸上,並且持續時間會很長,所以,積累的雪量會非常驚人!

 

湖區效應降雪僅在一狹小的條狀地帶發生的。一般不超過40公里,最多不超過160公里的。若只看著照片,把這樣的降雪想像成大面積的情況,大錯特錯啦!

 

五大湖區的降雪帶如下。

 

1,湖區效應降雪的地區,很自然,這是統計結果

 

2,詳細的分解圖。這也是統計結果。

 

 

美國密執安半島(外部輪廓像一副棉手套的臨近小手指的部分)平均年降雪是635——762厘米。湖區效應降雪最多的城市是紐約州的Buffalo Rochester。前者的年降雪記錄是2700厘米;而後者的記錄是2635厘米。降雪量折成降雨大約是10:1,也就是說,Buffalo年降雪就折成達2700毫米的水量!

 

想搬到那些地區去住的人,首先要做好心理準備的,大雪蓋住了整棟房子時,如何行動。

 

用這樣的降雪照片,驚呼如何得了,那純粹是忽悠人的!更有傻子,驚呼什麼氣候(連概念「天氣」和「氣候」都分不清的可憐蟲!)變冷!傻子說昏話而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mayimayi 2014-11-25 09:47
謝謝介紹 !
看來, 你懂 !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5 10:2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