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看電影《古寧頭大戰》有感

作者:深山蘭  於 2014-9-6 03:2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天說地|通用分類:政經軍事|已有5評論

關鍵詞:古寧頭, 戰爭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看電影《古寧頭大戰》有感

 

 

台灣1980年拍攝了一部電影《古寧頭大戰》。古寧頭是金門島上的一個地名。這個電影描寫了1949年秋天,共軍以近一萬人的兵力,試圖攻佔金門,而被全殲的經過。

 

凡是對渡海進行兩棲登陸作戰陌生的人,總是把欲渡的海峽想像成一道河流。二戰時,希特勒欲發動侵英的戰爭,首要條件是擊敗英國的空軍(實際還有英國的海軍,不過,德國要擊敗英國的海軍,那基本就是做夢罷了)。這個目標沒有達到,希特勒無限期地推遲了侵英戰爭。為此,德國的許多將軍對希特勒非常不滿,認為應當侵略英國,這些人中,包括了納粹所謂的三大軍事天才之一的曼施坦因。他們把英吉利海峽想像成了一道河溝。看來,軍事上天才和白痴有時是非常困難分清楚的。

 

當德國侵略了蘇聯后,蘇聯急切地要求英國發動在法國登陸作戰。丘吉爾明確告訴斯大林:英吉利海峽不是一道河溝。就軍事技術上講,斯大林完全沒有能力理解這一概念的。

 

迫於斯大林的壓力,丘吉爾為了顯示英國對德作戰的決心,還是在1942819日派出以加拿大軍隊為主力的78千人的軍隊,襲擊了德國防守嚴密的港口。結果是被趕回了大海。即使是曾任過海軍大臣的丘吉爾還是低估了渡海作戰的困難。從另一種意義上講,沒有這次慘敗,就沒有後來諾曼底登陸的成功。

 

共軍在打敗了國民黨的軍隊后,視金門島與陸地之間的海峽就是長江的一段嘛,他們想靠魚船和舢板,要登上金門。當國民黨的軍艦把困在沙灘上的共軍登陸用的魚船徹底砸爛后,登陸的共軍只有死的份了。

 

這部電影最有趣的地方,就是它的總體設計,到具體細節的描述,其思維方式和手法,和大陸描述共軍作戰的電影完全一致的。唯一的差別是把對方互相顛倒了一下。

 

我隨便舉幾個例子。對方的人員一般都是歪帶帽子,斜瞪眼,動輒大罵「他媽的!」凡是被打死的人員,死前一定要說完一番話,才肯死去的,否則,就是不死。被打傷的己方人員,一定是說:「別管我!往前沖!」

 

中國古代和西方社會都是在打了勝仗后,一般是把對方描寫成很強悍、很能打的。這樣的話,戰勝了強大的對手,方顯示自己更強大。而現代,則改變成,把對方描寫成近乎白痴加傻瓜。這是兩岸共同採用的標準思維方式。

 

雙方的官名好像大部分是一樣(不是指團長、營長和連長一類官名)的,雙方都稱自己人是「同志」。雙方描述對方,使用的思維方式和手法,完全一樣的。

 

這個電影就告訴了我這些東西的。

 

當然,還有一點:土包子想明白跨海兩棲登陸作戰的技術,那是非常困難的一件事。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4-9-6 04:38
驕兵必敗。跟什麼黨關係不大。
回復 sousuo 2014-9-6 10:38
同感,當初的中央日報海外版和人民日報海外版幾乎一樣。
回復 秋收冬藏 2014-9-6 11:12
  
回復 泥馬 2014-9-8 01:35
基本是臉譜化和政治化的編劇和宣傳,有的詞都不對挺好笑的,比如解放軍里的「首長」或「指揮員」被稱為「指戰員」,指戰員的意思是指揮員和戰鬥員的縮寫,相當於普通軍隊里的「官兵」一詞。人物也不對,陳毅那時是上海市長,三野是代司令粟裕指揮,福建攻擊金門的兵團司令是葉飛,跟陳毅沒啥關係。失敗主要原因是對渡海作戰和潮汐規律不熟悉,沒有海空軍支援,船隊全部被炸毀無船可渡;次要原因是情報失誤,不知道胡璉兵團18軍從廣東汕頭撤退沒有去台灣而是增援金門,登陸力量嚴重不足,後續部隊無船可渡海的情況下,被優勢國軍反擊包圍戰敗。
回復 泥馬 2014-9-8 01:42
另外補充一句:影片中說古寧頭之戰是國軍轉敗為勝的開端。這與歷史不符。金門戰敗后,解放軍很快吸取戰敗教訓重視渡海作戰規律和訓練,毛澤東在訪問蘇聯期間仍要求四野在準備渡海解放海南島戰役準備中認真吸取金門失利教訓。隨後,在更大規模的解放海南島戰役中,四野渡海兵團準備充分,有預先滲透裡應外合的偵察先遣部隊,有火炮裝上木船對付國軍海軍攔截艦艇,兩個軍的兵團級規模登陸海南一舉成功,上岸后迅速擊潰國軍虎將薛岳指揮的守軍。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15 06: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