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史記》曾經是國家機密

作者:深山蘭  於 2014-2-8 04: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書海一瞥|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關鍵詞:史記, 機密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史記》曾經是國家機密

 

 

中國很早就設置專業的史官,負責收集歷史資料和寫歷史。那麼,歷史在中國社會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

 

司馬遷的老爹司馬談是太史令,就是史官。他想寫作一部歷史,但沒有完成。臨終前,他囑咐兒子司馬遷要完全他的這一心愿。

 

司馬遷牢記父親的這個教誨,年輕時就著手準備寫作這部歷史書。在他還未完成這部書時,因為要回答皇帝對他的問話。他為兵敗而投降了匈奴的將軍李陵說了幾句公道話,就被兇殘的漢武帝判處死刑。為了活下去,司馬遷接受宮刑來代替死刑。

 

他忍辱負重,咬牙完成了今天叫作《史記》的那部著作。在完成自己的心愿不久,司馬遷就離開了這個對他極其兇狠的世界。

 

在司馬遷離世后很久,由他的外孫楊惲向社會流傳這部書。這部偉大的著作才最終面世了。最初的名字叫《太史公書》。

 

這部偉大的著作問世后,幾乎所有的讀書人都給予了很高的評價。

 

班固雖然在政治上對司馬遷不滿,指責司馬遷「又其是非頗繆於聖人」云云。今天看,此點正是司馬遷偉大的地方。但對於歷史描述而言,班固對司馬遷沒敢指責一句。他本人寫的《漢書》,無論叢體例上,還是寫作風格上,都是極力模仿司馬遷。這本身就是對司馬遷的最大褒獎!

 

外國的漢學家們對《史記》更是讚揚有加。一個極有趣的現象是:每當他們發現《史記》中對某些事件的描述不符合他們的口味時,他們就說這是其他的人把《史記》篡改了的結果。比方說,秦始皇對山發怒,要懲罰大山的怪異舉止,秦軍坑殺四十萬趙的降卒等。他們一口認定這是被什麼人篡改了。他們這樣做,就是暗含了一個前提假設:司馬遷寫的不會犯大錯。司馬遷的記述一定符合他們的推測。

 

我個人的看法是,雖然,我們無法把握司馬遷記的不會出錯,但他們的那些指責,有的是他們按照今天民主社會的思維,去推測古代極其殘忍的社會的某些做法。那是可笑的。像秦軍殺害四十萬人。那個數字幾乎不會錯。從事件的發生到司馬遷的時候,僅一百多年,四輩左右的人,靠口頭傳,也一定很準確。在今天,當地的百姓用豆腐做的一道菜叫「白起肉」,可見此事留下仇恨有多深。

 

有的懷疑是那些歷史學家們對中國的文化理解太淺而導致的。

 

三國時,那個獃氣很重的王允咒罵漢武帝沒有殺司馬遷,致使謗書流傳於世。他自己幾乎沒有任何政治頭腦和手段。在犯下愚不可及的錯誤后(如果他真的讀懂了《史記》的話,他不應犯下那樣的可笑的錯誤),他的全家被叛軍殺死。那也算是他罪有應得。關中平原上人口幾乎滅絕了,這也是王允該負責的。

 

只有現代的沒有頭腦的人,動輒把《史記》胡亂貶一通。說什麼司馬遷被判了死刑,朝廷不會讓他接觸到歷史資料。他們把中國文化大革命時的瘋狂想像成中國的傳統。司馬遷是太史令,每天在皇帝面前轉悠。正因為此點,他才獲罪。出獄后,他任中書令。仍在皇帝面前忙活。

 

司馬遷記述歷史,是非常嚴肅的。他在記述劉邦帥大軍三十萬被匈奴圍困達七天之久。陳平用計使劉邦得以逃走。否則,劉邦有成為俘虜的危險。「高帝既出,其計秘,世莫得聞。」此處的集解引《桓譚新論》說:「此策乃反薄陋拙惡,故隱而不泄。高帝見圍七日,而陳平往說閼氏,閼氏言於單于而出之,以是知其所用說之事矣。彼陳平必言漢有好麗美女,為道其容貌天下無 有,今困急,已馳使歸迎取,欲進與單于,單于見此人必大好愛之,愛之則閼氏日以遠疏,不如及其未到,令漢得脫去,去,亦不持女來矣。閼氏婦女,有妒媔之 性,必憎惡而事去之。此說簡而要,及得其用,則欲使神怪,故隱匿不泄也。」此人自己想像個所謂的計謀,還認為這不是很容易嗎?和司馬遷一比較,他個人眼界的高下立現。司馬遷在記載陳平的其他計謀時,只說:「奇計或頗秘,世莫能聞也。」司馬遷對沒有根據的東西,一般不亂記。當然,這不是說司馬遷記載的的都一定是確實的。

 

西漢宣帝時,《史記》中的某些部分都不對大臣開放。據說東漢時,把某些部分刪去了。反正,班固拿到皇室賜的版本時,就少了十篇。

 

東漢時,東平思王宇到長安去要求皇帝賜給《史記》。

 

 

後年來朝,上疏求諸子及《太史公書》,上以問大將軍王鳳,對曰:臣聞諸侯朝聘,考文章,正法度,非禮不言。今東平王幸得來朝,不思制節謹度,以防危失,而求諸書,非朝聘之義也。諸子書或反經術,非聖人;或明鬼神,信物怪《太史公書》有戰國縱橫權譎之謀,漢興之初謀臣奇策,天官災異,地形厄塞:皆不宜在諸侯王。不可予。不許之辭宜曰:《五經》聖人所制,萬事靡不畢載。王審樂道,傅相皆儒者,旦夕講誦,足以正身虞意。夫小辯破義,小道不通,致遠恐泥,皆不足以留意。諸益於經術者,不愛於王。』」

 

對奏,天子如鳳言,遂不與。

 

 

這位王遠道來京城,求《史記》。武夫王鳳認為,其中有漢初時狡詐的計謀記載,不能讓諸王知道。最後,竟然不給。歷史書竟成了國家機密。

 

不要認為,統治階級的愚民政策僅是對百姓的,對皇帝附近及外番官宦的一切人都適用。這是一個鮮明的例子。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6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總裁判 2014-2-8 06:54
「歷史在中國社會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
確實如此,中國歷史從現代史開始,就成了黨史,被直接掌控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和公安部手裡。
回復 深山蘭 2014-2-8 07:42
總裁判: 「歷史在中國社會的地位一直是很高的。」
確實如此,中國歷史從現代史開始,就成了黨史,被直接掌控在中央黨校、中宣部和公安部手裡。
你一聯繫現代,還很準確。

謝謝你的來訪!
回復 徐福男兒 2014-2-8 09:18
佩服蘭兄的史學、史識。
回復 閑雲野鶴一忽悠 2014-2-9 12:05
好文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21:4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