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兩上黃山

作者:深山蘭  於 2013-11-10 01:1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談天說地|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1評論

Normal 0 false false false EN-US ZH-CN X-NONE

兩上黃山

 

 

黃山以獨特的風光吸引了無數的登山愛好者。俺曾兩次登上黃山。

 

黃山如何獨特?中國那位有「游痴」的徐霞客曾兩次登上黃山。在他那個時代,黃山的許多地方根本沒有今天修的那樣路。他第一次上山是在山上下了大雪的情況下。可見黃山對他吸引力之大。「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這雖然中國式葫蘆語的描述,但至少反映了某種真實。

 

黃山第一獨特的地方是山的布局。湯口在山的南面,也是山的南門。你往黃山去的路上,山基本都是丘陵,低矮而平緩。到了湯口,只見一座高大的山脈兀立在眼前。這種突兀感給你一強烈的震撼:黃山就在眼前了。

 

若沿著前山的路線上山,首先遮住眼睛的是高大的天都峰。它那陡峭的山勢像一道巨大的幕簾掛在眼前,遮住了一切。你抬頭仰望,不見頂峰在何處。隨著你步步登高,黃山的奇妙才慢慢顯露在你的面前。這樣天成的布局,正符合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記得大觀園的布局嗎?一進門,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道假山,遮掩了一切。只有通過曲徑通幽,才有豁然開朗的感覺。黃山的布局和它有異曲同工之妙。

 

俺搜遍了網上,也沒有找到從南面拍攝天都峰雄姿的照片。最多的全是從北面玉屏樓方向——自然是最容易的方向上拍攝的。航空一類照片更沒有。中國人好隨大流的意識到處可見。

 

俺第一登黃山是十月間。坐汽車先到了湯口。當時已過中午時分。為了在天黑前能上山,只好放棄了領略從前山上山的意境,乘車到雲谷寺,乘纜車上山。

 

1,當年,從慈光閣至玉屏樓的索道還沒有。後山也只有一條。

 

當時雲谷寺的纜車只有一條,不像今天的兩條。纜車山上的終點是白鵝嶺。纜車在向上飛馳,黃山松在腳下的山谷間一閃而過。白鵝嶺的海拔高度是多少,不知道。但從那裡至北海,幾乎很少爬高了。黃山因為經常出現雲海,特別是春秋兩季時分,所以,當地人把山的北面和西面稱為北海、西海,前山稱為前海。明代是這樣稱的,今天好像不稱前海了,但保留了北海和西海之稱謂。從北海往前山走,基本是下坡。至光明頂,基本就是緩坡。

 

北海賓館周圍的始信峰就把黃山山峰的雄姿顯露出幾分了。至於什麼象形動物的一類景物,我歷來反感,根本不屑一顧。

 

北海賓館,即使是淡季,也是一床難求。俺們到處跑,求爺爺告奶奶,最後也是沒有床位。賓館的人告訴俺們,餐廳在晚上時間裡,可以打地鋪。無奈之下,只好採取這一方案了。

 

第二天一早,抹黑爬起來,搶佔有利位置,觀看黃山日出。那天,大氣層的條件不佳,日出時分的景象沒有什麼特殊的地方。和俺看過多次的海上壯觀的日出,遜色許多。唯一的結果是可以向人炫耀了:黃山的日出。俺們看過了。

 

從北海出來,往南而去,似乎在緩坡上漫步。不知不覺,到了光明頂。黃山的氣象台設在那裡。那裡的工作人員應當很愜意的。

 

從那裡西南下,過百步雲梯,黃山的最高峰——蓮花峰就在附近了。俺們幾乎沒停腳步,一口爬上了峰頂。其中許多的地方,路像是在封閉的樓梯里,看不到外面的景象。徐霞客對此處的描述是:「徑小而峻,峰頂皆巨石鼎峙,中空如室。從其中疊級直上,級窮洞轉,屈曲奇詭,如下上樓閣中,忘其峻出天表也。」。他的描述簡潔而準確無比。徐若是生活在現代,必定為絕佳的地理或地質學家。

 

蓮花峰。海拔1864米多一點。在頂部,防護的欄桿及鐵鏈上,掛滿了密密麻麻的各種各樣的鎖。有的上面還刻有兩個人的名字。據說是男女二人上山,把鎖鎖在鐵鏈上,把鑰匙扔到山谷里,二人就不會分離了。人不想控制自己的情感,卻求一把金屬作的鎖來幫忙,人真是有趣的動物!

 

坐在蓮花峰頂,四周景物一覽無餘。東南的天都峰雄偉壯麗,傲然挺立。玉屏樓匍伏在山谷間。黃山整個是由花崗岩組成的。經過千百萬年的風霜雨雪的侵蝕,許多岩石外形滾圓。更多的山峰,如刀削斧劈,幾乎垂直。峰巒疊嶂,森森然。這正是黃山的奇特之處。環顧空曠納百川的山谷和兀然傲立的峰巒。人頓時感覺到自己的渺小、無助,天地的廣闊。只在那一時,這樣的感覺猛然襲上心頭,不曾再離去。不登山的人,是無法領略那奇妙的感覺的。我好像明白了中國的寺廟為什麼都要建立在名山之巔的緣故。

 

徐霞客對蓮花峰頂所見的描述是:「其巔廓然開闊舒朗,四望空碧,即天都亦俯首矣。蓋是峰居黃山之中,獨出諸峰上,四面岩壁環聳,遇朝陽霽色,鮮映層發,令人狂叫欲舞」。噫嘻,余心與之相通焉。

 

2,這就是蓮花峰。右邊的就是所謂的百步雲梯。但這張照片無法顯示蓮花峰的雄姿。

 

3,此照片能顯示蓮花峰的全貌。右側後部的雷達天線罩處就是黃山氣象台的地址,也就是光明頂。中部山坳中紅色的建築物處應當是玉屏樓賓館。另一處建築物,我不識,或許是近年所建。該照片來源於國內網友驛路牧歌的博客。特此聲明,非敢略人之美。從北面來的路是:從兩個山峰間直插而下,然後再折向上攀登。一路上蓮花峰;另一路往玉屏樓方向。

 

那陡峭的山峰間,傲然挺立的還有那聞名的黃山松。徐霞客是這樣描述黃山松的:「絕峴危崖,盡皆怪松懸結。高者不盈丈,低僅數寸,平頂短髲,盤根虯干,愈短愈老,愈小愈奇,不意奇山中又有此奇品也!」你不得不佩服徐霞客觀察之細緻,描述的語言之簡練和之準確。黃山松是松樹的一個變種。它只生長黃山北坡在1500-1700米處,南坡在1000-1600米處。這個南北坡最低海拔差出五百米的高度,其原因是溫度還是水的限制,還是二者綜合的結果,我不清楚。

 

黃山松,傲然挺立在懸崖絕壁上。有的只在一條石縫中。那裡根本就沒有土壤。剛開始的小樹苗,伸出嫩弱的根,在微乎其微的土中,吸取可憐的一點營養物質和水分,頑強地紮下去。松樹的根可以分泌酸性物質,分解岩石,自力更生,製造土壤。這樣的土壤中,磷和鉀元素一般不太缺乏,但氮肥基本就沒有。而松樹不是豆科植物,自然不會自己固氮。打雷會產生氮的化合物,最終成為氮肥的。但那樣的氮化物是如何降落地面的,是通過雨滴的形式嗎?我不知道。也許是時黃山松的唯一的氮肥的來源嗎?反正,黃山松的生長是很慢的。大概氮肥這一限制因子在其中起了關鍵的作用。一株很小的黃山松,它的壽命可能已是百年以上。當我凝視一株老氣橫秋的小松樹時,我心中戚戚然。對它有幾分可憐。又有幾分敬畏。它立於高山上,「風刀霜劍嚴相逼」。特別是它生長葉綠素急需的氮肥無法得到,它只能設法搜括那可憐的一點氮,精打細算,來增長它那弱小的身軀。如果你能往它的根部撒一泡尿,那就解決了它很長時間內對氮肥的需求。它那彎曲而遒勁的小樹榦,經過了百年以上風霜的洗禮,你無法不對它產生一種無以名狀的敬畏。

 

在玉屏樓附近,我們攀登一處地點觀光。在一細窄的小路中間,什麼人的包正放在那裡。同行的男子漢們都躲過了那個包。女生沒管,直接從包上跨過。在附近瞭望的兩個廋猴子一樣的男人立即跳出來:「為什麼從我的包上跨過?」顯然遇到了故意找茬的,莫非是李鬼?同行的大男人走向前去,用拳頭在自己的胸脯上猛地拍了幾下。黑猩猩警告對手就用同樣的動作。他向那兩個猴子般的男人晃了晃拳頭:「兄弟要說什麼?朝我來!」俺則把登山用的粗壯的棍子往岩石上猛地頓了幾下:「你的包放在路中間,你想怪誰?」同時,把那棍子晃了晃,警告他們:想打架嗎?它可不認識人的!那兩個猴子似乎給自己壯膽:「你們搞不過我們本地人的。」他們趕忙溜走了。

 

真是掃興!

 

在玉屏樓前不遠,那株迎客松更是聲名顯赫。黃山的地形影響,氣流在上升而越過山嶺后,風速會加快。所以,山上許多的樹長得像旗幟的模樣,樹冠伸展向一面。那株迎客松就是典型的代表。她那依次排列的樹枝像是伸向客人的手臂,正指向客人上山的方向。據說它的樹齡已有八百多歲了。可惜,前些年,迎客松的上部第二排的樹枝已經枯死了。像是亭亭玉立的女子的纖纖細手嘎然缺了一個手指,真是大煞風景。遺憾是永遠無法去掉了。

 

4,此圖的背景就是天都峰的雄姿。那陡峭挺拔的花崗岩,給人一雄渾無邊的感覺。當年,地球內部灼熱的岩漿在巨大的壓力下,竄入地殼的岩石層中。冷卻后形成的巨大岩石體。其中最堅硬的部分留下來了,就是今天的諸峰,比較鬆軟的部分已經被流水切蝕而帶走了。那株迎客松,原來外部輪廓優美無比,今天已經殘缺了。我小時候見過的不殘缺的迎客松的形象已經蕩然無存了。這是莫大的遺憾。

 

經過迎客松后,逐漸走到了上天都峰的路口了。我曾見過有的人精疲力竭地倒在地上休息。有的人勸他;「起來!不上天都峰,等於一場空。」沒有了氣力的人不敢充好漢:「一場空就一場空吧。」繼續像一灘稀泥般躺在地上。

 

望著天都峰雄偉的身影,我們由於時間緊張,只好放棄了領略一登峰頂的無限風光。徐霞客第一次登黃山,是蓮花峰和天都峰都未涉獵。我們已經攀登了蓮花峰,已勝徐霞客了。這算是一種心理安慰。我們從天都峰側旁的路,輕鬆地下山去了。

 

今天,天都峰動輒就封,好像特定的時間才開放。中國人滿為患的影響,到處都體現出來了。

 

再見黃山。這是一上黃山。




/* Style Definitions */ table.MsoNormalTable {mso-style-name:"Table Normal"; mso-tstyle-rowband-size:0; mso-tstyle-colband-size:0; mso-style-noshow:yes; mso-style-priority:99; mso-style-qformat:yes; mso-style-parent:""; mso-padding-alt:0in 5.4pt 0in 5.4pt; mso-para-margin-top:0in; mso-para-margin-right:0in; mso-para-margin-bottom:10.0pt; mso-para-margin-left:0in; line-height:115%; mso-pagination:widow-orphan; font-size:11.0pt; font-family:"Calibri","sans-serif"; mso-ascii-font-family:Calibri; mso-ascii-theme-font:minor-latin; mso-hansi-font-family:Calibri; mso-hansi-theme-font:minor-latin;}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liuguang 2013-11-10 11:54
寫得好生動!雖然還沒去過黃山,但自覺就像你寫得那些一場空就一場空的懶人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6 08:4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