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從最近的背包客案例說開去

作者:愚人之見  於 2025-5-8 08:3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門外漢 門外看|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最近,哥倫比亞華僑華人聯誼會配合使館協助了一個案例,把受害者順利送回國內。但這個事兒撩起了我侃一道的衝動。

         前倆星期在哥倫比亞首都波哥大,有一位接近花甲之年的女性背包客(獨自出來窮游的)在傍晚時分從蒙舍拉迪下山。當時天已經黑了,她有點迷路,沒有馬上過馬路對面,而是右轉至附近著名「黑窩」。發現不對勁,眼看就要到達環城路的過街天橋,下去就是安第斯大學校區時,突然出現了一個犯罪分子。

         慌忙中,她也不知道是什麼東西頂了她一下。她驚慌失措中跑起來並摔倒地上。犯罪分子把她的隨身布兜搶走了。據說損失兩千多美金、兩台手機、兩張銀行信用卡,當然還有最重要的——護照等物件。

         對於一個單身出來旅遊的背包客,當然第一時間想到找使館。領事部的效率可以說極高了,護照是當天就給她補上了,一般都是第二天。

         當中的過程和當地警察的反應之類的,咱就不多說了,因為當事人是被祖國照顧慣了的那種,各種的這裡的「不如人意」的怨言。我後來在給她解決問題的時候說了一句「我在這裡是天天活在魔幻現實當中」。

 

關於「魔幻現實」之我解

何為「魔幻」就是與你的想象或者你習慣的現實有極大的差異和距離,才叫魔幻。拉美這裡有著與中國或者東方文化極大的差異,因為不同的歷史背景形成不同的法律制度、思維方式、處事方式等等的不一樣。在國內理所當然的事情,這裡可不一定是那樣的。反過來依然,在這裡理所當然的事,國內可能覺得很奇葩。比如,這裡的警方的破案率極低,你以為他們該做的事情,可能一件都沒有做。但有一樣可以肯定的是,他們會對你的遭遇深表同情。

 

事情的結果

事情的結果基本上是沒有結果。像這一類的案件每天不少,警方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解決。因為監獄大多是極度超員,很多小案是扣留幾個小時就放人。甚至可以開個玩笑,你上趟廁所,小偷出門可能還比你快。

那個區域其實是波哥大生活的人眾所周知的「黑區」,也是一個由棚屋區發展而來的地方。之前就有在國家銀行工作的人被導航誤導進入這個區域被搶后殺掉的。白天倒是經常看到有警察和警車在附近徘徊和停留,晚上就少了。

最終,哥倫比亞華僑華人聯誼會配合使館工作,安頓好受害者的吃住和通訊,由大使館聯繫國內有關單位,順利把身無分文的受害者送回國內。

 

新聞對哥倫比亞的誤導

不得不說,新聞對哥倫比亞起到了一個無意的誤導的作用。這是我帶團時經常會跟團友提到的問題。而且可以說每次旅途結束時問到他們的結果都一樣——並非他們想象中的那樣,而且絕大多數感覺良好。

每個國家的主流媒體的國際新聞大概也就是五分鐘十分鐘的。全球有超過200個國家和地區,能報道啥呢?當然都是一些重要新聞。啥是重要新聞?如何排列?這又是一篇文章的事了。簡單地說,國內和西方世界大相徑庭。西方世界的新聞媒體首先是「民主和人權」的新聞,其次是反映社會黑暗面,再就是監督政府,在哥倫比亞甚至還涉及「案件調查」給司法提供證據。

新聞媒體之間的聯盟都是按照這個順序來推薦新聞的。那麼,在國內新聞裡面每當看到有關「哥倫比亞」這個國家的新聞標題時,後面緊跟的詞語總是與「毒販或販毒」、游擊隊綁架「、」汽車炸彈「等相連。一次、兩次、三次,慢慢地,在你的潛意識裡就會形成」危險「這樣的反應。

同時,在你沒有其他認知的情況下,新聞的這些僅有的信息就會被放大化,就很容易以偏概全。這雖然也是事實,但只是事實里可能是很小的其中一部分。如果都是毒品、綁架、汽車炸彈盛行,又怎麼會有多年前的國際調查結果——「哥倫比亞是世界上幸福指數最高的國家」之排名呢?

我不多說,你可以親身來看看,或者看看我關聯的微信視頻號「愚人之見

 

我有句有關安全的名言

你的安全度取決於你對當地了解的程度。

曾經被無數人拍掌的至理名言,也是對背包客或者外出跑業務的一個提示。對於國內的人來說,比較印象差或者某些排行榜比較糟糕的哥倫比亞,其實並不是你們想象中的那樣恐怖。要是真如你們想象那樣的話,這裡也不會有一千多萬人聚居生活在波哥大。

其實,每個城市都有好的一面和壞的一面,都有不該去的地方。只是中國在這方面是真下了功夫,偷搶類的犯罪已經極少了。

我在波哥大生活了13年,曾經住過人稱「賊窩」的地方,現在也是住在波哥大的南區,也就是俗稱的窮人區,並沒有感覺太危險。波哥大市中心都說比較亂,很多在波哥大僑居的人(尤其是國企或大企業)說市中心沒事少去。但我是經常在這裡轉,也沒有什麼危險的感覺。所以你對環境了解了,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也就不會感覺危險了。

 

哥倫比亞好不好玩?能不能玩?

對於中國人來說,哥倫比亞旅遊應該算是個處女地,來的旅遊團比較少,但近年來確實在不斷增長。正因如此,最近這幾年不少來直播的,想蹭流量的網紅和背包客經常能見到。但這類人都是以吸引眼球為主,所以大驚小怪的言語,其實對哥倫比亞的旅遊確實有點影響,而每個背包客的遭遇、運氣都有所不同。叫好的不少,當然也有遭遇盜搶的例子。所以,對某個地方的印象需要通過多方觀察和總結,能夠看到一些當地生活的華人的經驗和介紹可能更靠譜,當然並不會是全部。

哥倫比亞是一個橫跨南北半球的國家,也是南美洲唯一的一個兩洋國家,北面是大西洋的加勒比海,西面是太平洋。有雪山、有沙漠、有平原、也有熱帶雨林,有沖積平原,也有連綿的山脈,由於地貌的多樣性造就了物種的多樣性,包括動物和植物。蘭花品種全球之冠,蝴蝶品種也是全球最多,鳥類(包括北美飛來的候鳥)也是全球最多的國家。

除了各種自然景色、動植物奇觀和古老城鎮外,哥倫比亞還有9個世界文化遺產旅遊景點,更有從天上掉下來的彩虹形成的河流彩虹河,也稱水晶河。

有一個總結非常到位:

如果想認識太平洋可以去智利

如果想認識大西洋可以去牙買加

如果想認識安第斯山脈可以去玻利維亞

如果想認識奧里諾科大平原可以去委內瑞拉

如果想認識亞馬遜雨林可以去巴西

如果想認識殖民前文化可以去墨西哥

如果想一次過看完以上所有東西,可以來哥倫比亞。

旅遊業在哥倫比亞是經濟支柱,看他們的部門起的名字就知道,叫工商旅遊部。哥倫比亞打了50多年的內戰,雖然至今為止還在繼續。但已經有很大的改觀。

自從2002年烏里韋(Álvaro Uribe Vélez )總統上台執政,連任后共計8年,這8年我稱之為「哥倫比亞的八年抗戰」。烏里韋總統在任期間,對游擊隊實行鐵腕手段,把游擊隊打得落花流水,直退至委內瑞拉邊界。整個哥倫比亞的國內治安和省際公路的治安有了180度的轉變,所以後來才有了旅遊業發展的基礎。

三十多四十年前,波哥大人形同被軟禁,不敢出城,連郊外的鹽教堂都不太敢去的,你可以想象一下。現在是一到節假日,尤其是周一連假的時候,大家都開車到處遊玩,所以才有了哥倫比亞旅遊經濟的蓬勃發展。其實光是哥倫比亞國內的遊客就不少,因為以前是不敢亂串的。現在有了安全度,所以才有機會到處走動旅遊。這又造成了節假日道路的交通壓力不少,個別路段堵車是常事,尤其是進出波哥大的路段。

因為這裡是「自由市場經濟」,所以旅遊業的發展國家層面只能是治安保障上給力,其他的靠當地政府的宣傳,而硬體設施基本上只能靠私人邊掙錢,邊改造。至於投資方面吧,哥倫比亞人還是「小農經濟」的思維模式,比較滯后。主打就是原始的自然風光,硬體方面就只能將就一下了,不能與歐洲北美甚至是國內對標,但大城市基本上還是可以的。

另外,由於旅遊業是哥倫比亞的經濟支柱,所以對旅遊景點和區域的保安工作也比較重視,監控和便衣警察到處都有。就拿波哥大市中心的老城區來說,基本上不會有硬搶的行為,小偷小摸是難以避免的。

哥倫比亞還有一個很正能量的地方,比如麥德林的毒販城市形象的改變。以前全國犯罪率最高的城市,犯罪率最高的區域「13區」,通過十多年的「文化大革命「,塗鴉、街舞、當地特色小吃等文化替代了販毒吸毒,現在竟然改造成了世界級的旅遊打卡熱點。國內,國際遊客都爭相前往打卡,甚至是麥德林的當地人。

我在2002年的時候就在麥德林住了半年,那個時候的「13區」是每天一千幾百發子彈的地方,尤其是晚上。各種的社區販毒集團的競爭之地,爭搶地盤的戰鬥隨時發生。那時候有當地同事住那附近,有一次生日會是他用車接車送去的,否則想都不要想。

現在從「小紅書」裡面也刷到了中國的背包客摸到波哥大老城區附近山上的塗鴉改造區去遊玩,我是不太贊成這種行為。確實那是我們住附近的都不敢去的區域,雖然現在正在改變,但危險還是存在的。

波哥大南區的方便窮人出行打工的纜車線路也是慢慢成為塗鴉打卡的旅遊景點,希望以後也會有所改變吧。

 

如果來哥倫比亞玩的溫馨提示

2016年,哥倫比亞規模最大的游擊隊「哥倫比亞武裝組織FARC」已經跟政府簽署了「和平談判協議」。據當地媒體報道,一萬六七千的游擊隊員有八成歸降了政府。並通過「集中過渡營」的生活技能培訓,至今已基本融入社會,沒有看到負面的的消息。

但哥武的殘餘部隊和第二(45千人)、第三(56百人)大游擊隊還處於與政府的對抗中,但基本上都是在偏遠山區,對大城市和旅遊景區影響不大或者完全沒有影響。所以,不去離衝突地區較近的地方是沒有影響的。

另外,販毒集團的影響也跟游擊隊類似,都是處於偏遠地區或者是運毒途徑的線路,影響不大。

出行前做好功課,最好隨團,當地的團或者國內的組團社。有當地的導遊帶領,安全度會更高。

不建議單獨行動,尤其是那些網紅或背包客們。有驢友作伴,至少有個照應,當然最好是對驢友有所了解。

窮遊客最好找一些價格較低的單間,這樣的話,有些東西可以放在住處,避免出門被搶就丟掉所有值錢的東西。就像這次事件中的受害者,住的青旅6人一間,所有值錢的東西都背在身上。當然,還要提醒的是,就算放在單間,行李箱要上鎖,這樣更為保險。當然,如果你不怕丟東西,而且就算丟了,也有辦法迅速補回那是另說。

「財不可露眼」是有人類的地方通用的標準。除此之外,因為國內很多用品用具對於其他國家的人可能會引起好奇,這也是要注意的。

哥倫比亞出行,「優步」和「DIDI」海外版都可以使用,如果綁定國內銀行卡付費,匯率會更划算。街頭打車會有點風險,尤其是不懂西語的,風險更大些。酒店的車雖然貴一點,但保險程度高。

刷卡只能刷VISAMASTER,銀聯刷不了。而且,這裡的網路不是很好,所以華為、中興、烽火才有生意可做(關於網路投資那又是可以寫一篇文章的事了)。所以,備點現金是很有必要的。美金不通用,得換當地的哥倫比亞比索。銀行不負責換錢,換錢得找CASACAMBIOMONEY CHANGE兌換處。商業中心和旅遊熱點一般都有。

另外,國際銀行之間的交換協議可能也會造成一些問題。哥倫比亞的銀行卡在七八年前就已經全部實現晶元化,磁條卡已經沒有。所以,國內的磁條卡刷不了的現象時有發生。還有,一般國內有密碼的這裡可能就直接刷了;但有些國內沒有密碼的,這裡卻提示需要密碼,這就是刷不成了(或者全部輸入0試試)。也有國內是6位密碼的,這裡提示輸入4位密碼,這也是等於沒法刷了(或者輸入後面4位密碼試試)。總之,多帶幾張不同銀行的卡比較保險。

以前國內的老師常說,「學好英語走遍天下」,那是他沒有來過拉美。在拉美,英語是不通的。多年前我在波哥大轉機時,幫了一個華為的員工一把,他就是這樣跟我感慨的。

很多國際機場的安檢、移民局甚至海關的人員,英語都很不熟練,甚至不懂,這是常事。這些地方都這種狀態,日常生活就更難說了。所以,不要以為英語很溜就可以在拉美橫行,總會有栽坑的時候。就算會說西語,國內很多時候是西班牙的西語,咬舌頭音很重,口音跟拉美各國有出入,這也是別有用心者判別是否下手的一個條件。

還有一個要提醒的地方是慎用「信任」二字,哥倫比亞基本上沒有賒賬這一說。當然,這個世界上什麼人都有,通常大城市裡的心思比較多,到了郊外農村,大多數淳樸到你感動。

先說這些吧,大家好自為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12 08: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