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於改變毒販城市的形象,麥德林是不遺餘力的,COMUNA 13十三區就是一個縮影。
2002年曾經在麥德林住過半年,那時候對哥倫比亞還不是很了解,還到處開車兜風玩耍。可後來回到委內瑞拉之後,慢慢對哥倫比亞了解越來越多,才覺得后怕。因為當時的政府機關和警察局門口都是封路、堆沙包,留槍眼的戰備狀態。
以前這裡是毒販的窩點,經常發生槍戰。麥德林是全哥倫比亞犯罪率最高的城市,而十三區就是麥德林的重災區。那個時候,提起十三區都害怕,誰還敢去?想都不要想!


後來,麥德林政府為了改變形象,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包括讓北部貧困區域的民眾能夠通勤方便外出打工,在貧困區搞纜車,連接輕軌系統,一票到底,減輕負擔。還有,在一些路段搞了手扶電梯,讓山頂的棚屋區民眾能快速到達主要交通幹道等等。
更有近十多年來,十三區實施了「文化大革命「,從HIP HOT歌手的呼籲「沒有死亡的革命「行動開始,催生出了一種文化。從音樂到街舞的興起,再到後來的塗鴉文化的植入,使得該區域成為了麥德林改造形象的一個重點和標誌性項目。直到最近幾年的推出文化旅遊線路,使得該區域的民眾除了方便出去打工外,還能在本區域經營一些與旅遊業相關的小生意。





現在的十三區旅遊業務已經蓬勃發展,來自全球的遊客都絡繹不絕,紛紛到此打卡,見證哥倫比亞毒販城市的變遷。
順便說一個02年我在麥德林的時候親耳聽到的,我們經營餐館的華僑的一個親身經歷,也許能說明一些問題。
老闆娘說,很多年前,應該是90年代的時候,有一天中午午餐時間,一個持槍的賊衝進了餐館打劫,搶走了她當天的所有營業收入,還有打好包要送的餐拿走。而這個賊的臉上有一個很明顯的特徵。
大概過了兩三年,突然一天,這個人又來到了餐館。老闆娘一下就認出了他,害怕地問道,你又來打劫啦?然而,這個人很淡定地說道,你放心,今天是來買餐的,因為你的餐很好吃。我現在不做賊了,改行做正當生意了。



的確,十三區是麥德林城市形象改造的縮影,同時她也為全球樹立了一個城市形象改造的典範。拉美是魔幻現實主義的誕生地,奇迹經常在不經意中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