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茉莉花革命」
全委華人文聯 庾志堅3/03/2011
「茉莉花」是中國的一首名曲,委婉流暢,感情細膩。歌曲的前半段由江南絲竹入骨描繪江南水鄉風情,後半段的溫暖弦樂群交織優雅歌聲,展現茉莉綻放的清麗雍容。該曲曾經被名導張藝謀引用在中國奧運會的開幕式和一些大型的活動中。
2010年12月17日,一名26歲青年穆罕默德·布瓦吉吉自焚,觸發境內大規模街頭示威遊行及爭取民主活動。事件導致時任總統本·阿里政權倒台,成為阿拉伯國家中第一場因人民起義導致推翻現政權的革命。由於該國的國花為「茉莉花」而被媒體稱之為「茉莉花革命」。
茉莉花革命對北部非洲及中東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其示威抗議的模式亦受附近一些國家的民眾所效法,導致反政府的示威浪潮在一個月內席捲整個北非與中東,引發了2010-2011年阿拉伯世界的反政府示威的滔天巨浪。
在北非的突尼西亞,由於一個街頭小販的抗議自焚,竟然導致了在位23年的總統下台,顯然這是大家都意想不到的。然而,這場從突尼西亞所引發的「茉莉花革命」,竟然在短短時間內燃燒到中東的埃及、葉門、利比亞、敘利亞、阿爾及利亞、巴林、摩洛哥等伊斯蘭國家,從而導致埃及、利比亞等國的政權更迭,更是大大超出了人們的想象範圍。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場「茉莉花革命」燃燒得如此迅猛,導致如此嚴重的後果呢?
如果說「互聯網」帶來了這場「茉莉花革命」多少有些牽強,但至少是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互聯網的普及,消息的傳遞有了除廣播電視和報紙雜誌的另外途徑。加上從互聯網上,人們可以得到更多的來自世界各地的諮詢。在地球的每一個角落,只要有互聯網的地方都可能從網上交上世界各地的朋友,互聯網已經成為現代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們不但可以在網上交友、聊天,還可以發布消息。除此以外,人們還可以從互聯網上了解更多的關於民主和自由的信息,這對於伊斯蘭世界的人們無疑是個很大的誘惑。
在信奉伊斯蘭教的國家,尤其是一些傾向原教旨主義的國家,他們是很偏激、很封閉的。他們甚至與現代文明為敵,連收聽廣播、收看電視節目也算是叛逆行為。由此可見其教義的偏激程度,也因此而低估了互聯網的作用。
除了「互聯網」的推波助瀾作用外,究其真正起因則是長期的獨裁統治造成的貪污成風、社會不公,還有採用高壓手段,壓抑民眾爭取自由和權利的呼聲。
北非中東發生抗議的國家雖然國情各異,但都是信仰伊斯蘭教的阿拉伯國家,而且都是政權合法性嚴重過期的國家。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長期以來出於地區「維穩」的需要,支持和扶持阿拉伯世界的獨裁政權。西方在當地強調地緣政治利益的同時忽視了自己一貫倡導的民主自由原則。
長期以來,突尼西亞這位非洲發展之星,西方一些短視政客和商人眼中的模範,一方面政治上實行高壓,另一方面是經濟上的GDP主義,經濟連續多年持續增長,社會維持表面上的穩定,但一黨獨裁,裙帶盛行,貪污成風,官吏橫暴,言論禁錮,社會不公,終於釀成此次社會風暴。
埃及是中東最大的國家也是西方在該地區最重要的盟友,外為維持與以色列、伊朗、巴勒斯坦的地緣均衡和和平,內為壓制伊斯蘭極端勢力的增長,藉助外援和政治專斷維持了三十年穩定的體制,在社會尤其是年輕一代不斷增長的對自由和尊嚴的渴望的衝擊下,因壓抑久蓄的社會矛盾的爆發而終於解體。
突尼西亞、埃及兩國是一黨獨大,在野黨的活動能量有限,有形式上的選舉但被最高統治者操縱,本.阿里統治了23年之久;穆巴拉克在總統寶座上一坐長達30年,還有將總統大位傳給兒子的打算。
從民眾的政治空間來看,這兩國都屬於開明專制國家,多年前就開始實行多黨制並放鬆新聞管制,允許民間組織與外國的非牟利組織活動。正是這些舉措在國家與個人之間,為社會留下了一些空間,導致民眾權利意識的覺醒,培育了民眾的自組織能力。
「自由和民主」顯然是現代文明社會的象徵,也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經之路。但難免也被一些別有用心的人所利用。從這場「茉莉花革命」的到來,使人們看清了美國及其歐洲盟國的所謂「民主輸出」是具有目的性的。在目標利益的驅使下,其倡導的「自由民主」的原則也會改變。這就是他們「自由民主」的雙重標準,也是用來干預和插手別國內政的重要手段。
「茉莉花革命」儘管有諸多不確定因素,但它帶來的一個確定因素是對公眾的喚醒作用,即公眾的經濟權利和公民權利受到長期壓制后,突然間他們意識到自己有力量改變政權,增加了他們改變社會的信心。
反觀委內瑞拉現在的情況卻在步其突尼西亞和埃及兩國的後塵。總統想方設法謀求連任,以便推行其「社會主義改革」;在國會裡一黨獨大(上次國會選舉反對派罷選造成國會全紅,還好這次選舉反對派重新進入國會,雖然沒有過半數。),修改憲法如同自家撰文;貪污腐化的程度已經有目共睹,據說在貪污排行榜已經奪冠;最近連連動議要修改法律控制互聯網和新聞媒體……
比突尼西亞和埃及更糟糕的是委內瑞拉的經濟根本沒法跟上述兩國相比,近年在控制外匯的政策下,經濟不斷萎縮,市場商品缺乏,通貨膨脹年年維持高增長。唯一可幸的是這裡畢竟經過了一段較長時間的民主政治的環境,還有這裡的人們信奉天主教,相對比較文明些和平和些。這就是這裡還沒有導致像北非中東似的反抗情緒和衝動的行為。
還有,北非中東能導致腐敗政權的倒台,很重要一點就是軍隊始終站在中立的立場,維持國家的正常秩序。和平過度政權的交接,對整個國家以後的發展相當重要,至少避免了互相衝突的人員傷亡和建築的損壞及一些惡意的破壞行為。而委內瑞拉軍隊內部的政治分化的傾向,卻讓政權更迭的風險增加了不少。
從目前北非中東的局勢看,利比亞是最危險的地方。因為已經讓大家看到的是總統卡扎菲的不願意下台和對反對派的武力鎮壓,使情況變得更糟。這讓倡導「民主自由」的美國和其盟友有更好的借口對其下手,最終目的還是瓜分其石油資源。新聞里委內瑞拉總統對利比亞總統卡扎菲的聲援,讓人們打開了想象空間的大門,因為彼此的情況確實似曾相識。
如果委內瑞拉當局不正視其國內的治安、經濟、貪污、民主、人權和自由的現狀,逐步加以改善。可以肯定「茉莉花革命」的到來只是早晚的問題。
「水能載舟,也能覆舟」。人民群眾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只要他們的權利得到保障,何愁他們要翻「自由民主」的巨浪?
北非中東如此,委內瑞拉一樣,中國和世界各國也毫不例外。
且看這場北非中東的動亂中中國政府的迅速反應。胡錦濤總書記、溫家寶總理對動亂國家的關注,並作出重要指示和批示。國務院應急指揮部部署下,中方各有關部門和駐外使領館將繼續密切配合,千方百計、爭分奪秒做好在動亂國家中方人員的撤離工作,「以人為本,外交為民」的執政方針得到了最好的體現。每次行動都做到迅速、方位全面,動用一切可以使用的資源,以最快的速度撤僑,全力保護中國公民生命財產安全,維護中國國家利益。
在國內,中國政府和黨中央實行最多兩期連任制;各級政務的公開化透明化(政協委員反應民情為民申冤、政府決策諮詢民意等);民主進程的穩步推進(從最底層的村官、公務員的民主選舉等);在實行市場化經濟的同時,政府也對一些緊急情況加以控制,充分體現了「民主集中制」的精神所在,中國能在改革開放三十多年間創造如此巨大的改變,正是得益於此。
當然,在社會民主進程里我們還是初學者,我們理所當然地應該得到諒解。我們應該拿出發展經濟的那股勁頭來對待「民主和自由」,但畢竟事情總要一步一步地來,不可能要求瞬間改變一切。事物總是要從「量變到質變」,這是一個物理的定律,我想也同樣適用於社會的發展。
只要我們中國真正落實「以人為本,執政為民」的執政方針,把人民的利益擺在首位,用民眾的幸福感來衡量政職(而非GDP),政府官員真正成為人民的公僕,「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在公務員的腦袋裡紮根,又何須懼怕「茉莉花革命」的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