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童詩的最大特徵是兒童讀得懂

作者:天國蜜女  於 2017-10-15 03: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子女教育

一,「成人為兒童寫詩, 應該用兒童所熟悉的語言來寫作」, 而兒童所熟悉的語言就莫過於孩子們平日口語了。「兒童是活潑而單純的, 因此淺顯易懂的語言, 不僅要口語化, 還要能夠用正確的語言寫作, 過多華麗而抽象的詞藻, 或者在作品中透露太多的成人的觀點, 對兒童而言都不大適合」。

二,詩人在處理童詩的修辭上, 很少用形容詞之類的繁複的修飾語.

童詩創作的原則其中之一便是, 在童詩中不可用上太多的形容詞, 因為兒童的視覺, 在知覺上, 對行動的感知要勝過事物的本質。

 深夜裡,
 /街上靜悄悄。
 /走路的人看到路燈, 
/就像看到一個/醒著的人。


蘑菇是/寂寞的小亭子
 /只有雨天, /青蛙才來躲雨/
晴天青蛙走了/
亭子里冷冷清清


三,兒童看待世界區別於成人, 有著自己的既定思維邏輯習慣。 這種思維與原人思維相似, 是泛靈的物我同一的樸素思維觀的顯現, 但同時又是兒童對世界最為簡單感性的觀照.

四,許多成熟的文學作品中景色的描寫,就是一首非常美麗的兒童詩歌。一字貼切,全詩生輝。

一、在題材方面,這段期間的台灣童詩最鮮明的特色大致可用下列六項來呈現: 
(一)大自然界類的童詩在題材上大致集中於「一天」、「大自然」、「山川海湖」、「四季」與「宇宙」等五大類。 
(二)動物類童詩的題材多集中「昆蟲」、「鳥」、「家禽家畜」、「陸棲動物」、「海棲」、「魚」和「其它」等七大類。 
(三)植物類童詩的題材則集中在「水果」、「花卉」、「草本」、「樹木」、「農作物」、「水生植物」與「植物的動態」等七大類。 
(四)人物類(一)童詩的題材則集中在「幻想」、「願望」、「心聲」、「情感」、「夢想」、「生活環境」、「學校生活」與「以『我』為中心」等八大類。 
(五)人物類(二)童詩的題材則集中在「媽媽」、「爸爸」、「老師」、「家人」、「社會人士」、「同學朋友」、「家庭」與「童年」等八大類。 
(六)物品或其他類童詩的題材則集中在「物品」、「交通」、「玩具器材」、「文具」、「人物」、「五官」、「抽象」與「動作」等八大類。
根據上述,在一九八0、九0年代的童詩題材,從「題材」分析上探究選材範圍,正可反窺在成年詩人心目中的兒童活動經驗,不論題材中所表現的是現實生活情境、虛構幻想世界或未來理想憧憬,都植基於兒童此時(時間上)此地(空間上)的經驗,這正可看出「作品與時間、空間的相互制約關係」。 

二、表現手法 
台灣童詩在這一時期的創作中,詩人的人數眾多,作品的數量亦不少,其表現手法,應可歸納出以下六項特色: 
(一)在大自然界類的童詩上,主要的表現手法可說是以兒童自身經驗的投射、用動態來呈現美感以及多面相刻畫山容山情等三種。 
(二)在動物類童詩上,以童詩的體例說寓言故事的有忠於原著、另翻新意和自創故事者;有以蛇、老鼠及老虎三種動物來顛覆傳統意涵者以及在語言策略上跳脫體制化者等三種表現方式。 
(三)在植物類童詩的表現手法上則可包括意象與象徵兩種。在意象上計有後面三項特殊的表現手法:在百花、樹木的搖曳風中,可統整出其所傳遞的共同意象;藉柳條的搖擺,表現出不同於成人詩作中的意象;以牽牛花昂然迎著陽光的綻放,來吹奏起生命之歌的意象。至於在象徵上則以後面五項表現手法較為突出:慈藹溫和的長者、屹立不搖的精神、美感的畫面、聯想與對比手法等。 
(四)在以我為主的人物類童詩上,計有與古典文學融合、活潑趣味的奇異性二項以意象為主的表現手法;象徵與形式上的圖象等表現手法。 
(五)在我之外的其他人物類童詩上,計有輔助文意的圖象結構、側重意象奇異的美學觀、語規的翻轉、抽象聲情的具體呈現等四種表現手法。 
(六)在物品或其他類童詩的表現手法上,則有以童趣幽默的眼光看待嚴肅的事物、以不相干之物卻呈現奇特的比喻效果等二類較為突出。 
據此,我們可以發現到,在這時期的童詩中,在活動現場上操作知覺的各個向度時,若以修辭等具體形式的表現手法來闡發抽象的層面,在意義上將會提昇兒童生命的高度,以致使真實世界不再是一個可怖的現場,讓兒童可以透過對文本的理解,感同身受地進行視域融合。 

三、主題 
(一)大自然界類童詩的主題有三:寫秋景秋情以歌聲呈現歡樂氣氛;月亮以女性的陰柔面呈現統一的基調,亦即詩句中的「她」是女性、詩句中的月亮「姑娘」是女性、詩句中的月亮是溫柔的「媽媽」;晨光具有希望無限、熱鬧愉悅的美好。 
(二)動物類童詩的主題:愛護動物的意識高漲、流浪狗的社會問題。 
(三)植物類童詩的主題:關於葉落死亡與環保意識的傳遞;環保意識的重心放在外型生態的描述、環保概念的傳達。 
(四)以我為主的人物類童詩的主題有三:否定的價值觀、良善的普遍性象徵、高度的期待。 
(五)在我之外的人物類童詩的主題:有母親角色的一致性與母慈子孝的倫理教育觀二項。 
(六)物品或其他類童詩的主題:關於孝順主題的彰顯、聯想力的激發與趣味性的呈現、文化與環境的關係。 
十九世紀末瑞典人愛倫凱(Ellen Key,1849-1926)女士大聲疾呼:「二十世紀是兒童的世紀!」如今研究觀察二十世紀末以前二十年的童詩表現,令人欣慰的是如今兒童文學中的童詩發展亦是蓬勃致令人眼花撩亂,兒童已真正是人類社會的「驕子」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2: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