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是不看「寧靜千年」的手擀麵,兒子過生日,除了生日蛋糕,頂多是煮一碗商店買的長壽麵。心潮澎湃地聽著歌,讀完了人家的手擀麵,血往腦門兒上一涌,我也給我兒子做碗手擀麵吧。說是遲那時快,找出麵粉準備和面。麵粉不多了,但應該夠他吃的。
「媽,幹嘛呢?」兒子走過來,「給你漏一手兒,媽媽也會做手擀麵。」「真的? 哎,媽, 聽說人家那手擀的長壽麵,一個小碗,就是長長的一根面。」兒子站在旁邊起鬨。「有什麼呀,我也會。想當年,沒有賣切面的,我爺爺奶奶經常做手擀麵。」我話還沒說完,手裡的水一抖,水放多了。「去去去,離我遠點,看看,就是你吧,水多了。」知道理虧,但是,能把責任往外推,還是得推。「哈哈,演砸了吧?」兒子幸災樂禍地走開了。
怎麼辦?對乾麵粉吧。眼看著乾粉全都倒進去了,面還是太軟。不行。小時候,爺爺奶奶做的那手擀麵,關鍵就是和面,面要硬 而且滋潤,擀出的面才能勁道。大話說出去了,絕不能「掉鏈子」。硬著頭皮,撅著屁股,在放米面的柜子里翻,好不容易翻出了一包玉米粉。玉米粉,也是麵粉呀,別不拿豆包當乾糧。對,玉米粉含粗纖維還多,健康。嘩啦啦,玉米粉倒將進去,面和好了。摸了摸,嗯,軟硬度還合適。
拿出面板,下面就是手擀麵的擀了。這面硬倒是真硬。從麵糰擀成面片,還挺費勁。本來指望,切粗一點,然後,抻一抻,就達到「長」「瘦」面的形象了。誰承想,玉米面的加入,使白麵粉的抻勁兒全無,兩樣面的麵條寧折不彎,英雄似的。麵條於是乎變成了面片,而且是粗糧的面片。
煮好的「麵條」,炸醬,麵碼兒,齊活兒。「兒子,吃飯!」聲音照樣那麼亮,跟成功了一樣。「媽, 這就是傳說中的手擀麵呀?」「是啊,不像嗎?」,「不是應該『長』 而且『瘦』嗎?」,臭小子,眼還真尖。「我不是希望你更強壯嗎?」我比劃著,把兩隻手放在離腰一尺遠,畫了個圓。玩笑歸玩笑,我還是謙虛地承認了我的「錯誤」。
我的致命的優點是,做了好事,要跟老媽顯擺,做壞了,也不耽誤顯擺。拍了照片,「秀一秀手擀麵」,這是題目,給老媽發過去。老媽很客氣,「是手擀麵嗎? 我還以為是面片呢,還有點像薄一點的玉米面嘎嘎。」「哈哈,媽, 實在說,我是演砸啦!」。
「長壽麵」長得有點短粗,但兒子知道,媽媽的愛和祝福長長遠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