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廣州「解封」,感謝街頭傳遞真相﹑傳送溫暖的年輕人【轉】

作者:minipresident  於 2022-12-4 09: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防疫|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關鍵詞:防疫真相, 年輕人發聲

廣州「解封」,感謝街頭傳遞真相﹑傳送溫暖的年輕人【轉】

2022年12月2日 星期五
對話背景
11月30日﹐廣州市召開了今年以來的第139場疫情防控新聞發布會提到﹐符合解封條件的要及時解封﹐封控管理要快封快解﹐應解盡解﹔不得隨意擴大密切接觸者甄別範圍﹐不以時空伴隨作為判定密切接觸者的標準﹔做好密切接觸者的隔離管理﹔密切接觸者原則上落實集中隔離觀察﹐符合居家隔離條件的密切接觸者實施居家隔離。
圖源﹕澎湃新聞(資料圖)
隨後﹐廣州市多個區也陸續發布通告﹐優化完善疫情防控措施。
對話嘉賓﹕李公明﹐廣東省政協原委員。
他擁有許多耀眼的頭銜﹐比如著名政論家﹑藝術史家﹑文化批評家等。但我們永遠記得的是﹐一個地地道道廣州人的文化情懷﹑一位知識分子的風骨﹑一個內心真正自由的公民。他用真實的言說堅守良心的維度﹐並在行動中體現存在的意義﹐期待人們哪怕在充滿懦弱和卑怯的社會中﹐能夠有尊嚴地生活。
防疫大調整﹐「短短12個小時發生什麼」
越秀山邊﹕人們用「解封」來定義昨天廣州的防疫政策調整﹐歡呼聲顯示的﹐是人心思變﹑民心所向。但我們想提醒兩點需要注意﹕
第一﹐11月30日凌晨2:46﹐廣州天河發布推送《天河區關於劃定風險區域的通告》﹐劃定多處為「高風險區」及「臨時管控區」。至11月30日午後﹐僅僅12個小時﹐廣州就來了個180°大轉彎。
圖源﹕廣州天河發布(資料圖)
這短短12個小時發生什麼﹖不得而知。
公眾依然是局外人﹐依然等待來自上面的陽光雨露。
第二﹐縱觀廣州防疫政策的調整﹐不過是落實之前「優化防控20條」的規定。
圖源﹕南方PLUS(資料圖)
那麼我們首先自然要問﹐為什麼在「20條」出台之後﹐廣一開始並沒有馬上執行落實﹐原因是什麼﹖
突然加以落實執行﹐又是因為什麼﹖
但無論如何﹐既然只是踐行「20條」﹐那麼將其定義為廣州敢為人先﹑改革﹐恐怕就多少顯得很荒謬了。
李公明﹕11月30日下午突然而來的廣州「解封」消息迅即引起輿論狂歡﹐這當然說明人心思變﹐說明那些「層層加碼」防控措施是如何的違背民意。
但是﹐在歡呼過後﹐首先應該認真思考和討論促成這次防疫政策突然的較大幅度調整的原因是什麼﹖
圖源﹕南方PLUS(資料圖)
理由很簡單﹕如此重大的公共決策﹐無論是封還是解的原因﹐公眾均有知情權。這個知情權用來做什麼﹖用來搞清楚部門上午說封﹑下午說解封的依據究竟什麼﹐只有搞清楚了﹐才能讓民眾與政府建立相互信任的共識﹔才能使民眾對部門提出防疫政策的理性﹑科學性感到放心。否則的話﹐今天解封明天又可以反解封。
具體來講﹐在11月30日凌晨到午後的12小時這段時間﹐難道是病毒突然變臉﹑對廣州人釋放善意而且馬上被專家和官員接收到了﹖
顯然不會這麼有喜感。
如果說是為了落實國務院關於優化防疫20條﹐也不至於那麼突然就「落實」起來吧﹖
或者說是某權威專家突然在夢中醒悟﹑找到優化防疫良策﹖
好像也不可能。
的確如你所問﹐「這短短12個小時發生什麼﹖」
圖源﹕金羊網(資料圖)
或許有人會覺得不要追問了﹐「解封」了就好﹐但是說這話不正是流露出某種擔心嗎﹖實際上﹐人民群眾開心之日﹐也是防疫部門的擔子和壓力更重之時﹐這時更需要有廣大民眾理解和支持才能在逐步調整防控政策的過程中走得更穩。
而三年來的疫情與防控早已告訴我們﹐不公開﹑不透明﹑不知情的狀況最不利於實施正確的防控措施。儘管在決策重大改變的進程中先做了再說無疑是對的策略考慮﹐但是不應該做了之後就再也不說。
因此﹐我認為在目前應該在可能範圍內把政策突然調整的原因﹑契機﹑實施條件和可操作性向公眾通報﹐既是向公眾宣示實踐公開性﹑透明性原則的決心以取得信任與共識﹐更重要的是能聽取有針對性的反饋意見﹐有利於繼續做好下一步的防控工作。
這次廣州防疫政策的重大調整當然是要高度肯定﹐這無需多談。值得思考的是新政策實施中的合理配套措施。
圖源﹕中國廣州發布(資料圖)
比如人們最關心的核酸問題﹕今天有人告訴我為了上班﹐昨晚10點多還到處找地方做核酸﹐因為進單位的核酸要求還沒改變。現在看來是出現多種不平衡狀況﹐例如核酸採樣與核酸結果要求的不平衡﹐這也是各地「解封」中出現的老問題﹔又例如局部地方的執行新政策的力度﹑進度不平衡﹐造成信息混亂﹐人們行動失措。
很顯然﹐問題真的不是「解封」兩個字那麼簡單﹐一項正確的政策調整如果得不到好的貫徹﹐新的問題必然出現。
廣州的城市形象不該以某種優越感來塗飾
越秀山邊﹕疫情三年﹐隨著廣州落實踐行「20條」﹐人們似乎把它看作一個甚至是有歷史意義的節點。於是今天被看作是一個「特殊的日子」﹐據稱三年前的今天﹐2019年12月1日﹐武漢通報第一例不明原因肺炎。
這或是論者因先入為主立場的牽強附會。但是﹐正如我們前面所說的﹐所謂「廣州打響第一槍」或許是事實﹐但是我們很難將它與所謂「敢為人先」﹑「改革」等聯繫起來。
圖源﹕新浪微博(資料圖)
其實﹐如果說之所以有今天的局面﹐我們必須承認﹐它是人們不斷試圖傳遞真相﹑溫暖與勇氣的結果﹐從李文亮醫生到「老子到處說」﹐特別是新近那些表達哀思的年輕人﹐沒有他們﹐我們很難想像﹐這樣的局面會自動從天而降。
更何況﹐沒有一個冬天不可逾越﹐但那位在方艙結束自己年輕生命的小雅﹐還有那些無辜的生命﹐在冬天來臨之前﹐已經隕落。
我們怎麼忍心歡呼﹖
李公明﹕這是最令人心痛的話題﹐也是必須要談的問題。
「解封」令一出﹐歡呼聲起﹐這是最自然的反應。很快接著而來的是廣州「敢為天下先」的聲音﹐如果說這種優越感是建立在事實基礎上﹐那沒問題。但是疫情以來在廣州還是出現過層層加碼﹑一刀切等過度防疫的現象﹐還是有很多人為之付出了巨大代價﹐還是出現了很多本來可以避免的民眾苦難景觀。
圖源﹕南方PLUS(資料圖)
儘管廣州的確有比其他地區做得好的地方﹐我們在評論中也不斷給予肯定﹐但是只要這個地方還有人無辜受苦受難﹐只要這個地方還有人的良心被無辜的災難刺痛﹐這個城市的形象就真的不應該以某種優越感來塗飾自己﹐而應該以對同胞苦難的同情﹑對責任的追問來讓市民感到自己生活在一個有正義感和同情心的環境。
從李文亮到廣州那些敢於傳遞真相﹑敢於在街頭傳送溫暖的年青人﹐真的是非常令人敬佩﹔包括那些面對明顯違反國務院防疫機構的規定而層層加碼的封控﹐敢於衝出來的男女民眾﹔還有那些在街頭向民眾宣傳憲法﹑防疫法等法律知識的普通市民﹐他(她)們做了本來應該由宣傳部門來做的工作﹔還有那些對死難同胞表達哀思的市民﹐在他(她)們的淚光中閃爍的是這座城市所有善良人們的痛苦心聲。這些難道不正是符合人之為人的情感﹑良知的「正能量」嗎﹖
無庸諱言﹐在這些過程中出現了摩擦甚至是局部衝突﹐但是部門管理總的來講還是表現出理性與剋制﹐這才是值得肯定和慶幸的。
圖源﹕新華社(資料圖)
相反﹐我們也聽到一些以「廣州人」的名義發出的聲音﹐似乎上述景觀破壞了他們心目中的廣州優越感。在「解封」之際﹐那些曾經為今天這種局面付出代價或努力的人們也會有過歡呼﹐但往往會帶著眼淚﹐會想起失去的親人或者生活﹐會想著今後如何在這座城市工作﹑生活。
在歡呼聲中﹐我們還看到一些重要同城專業媒體迅速上街拍攝了許多市民歡呼﹑出行的景觀﹐迅速在優質渠道中傳播。單純看這些圖文﹐有些還不錯﹐但是我們馬上會想起在這一天之前專業媒體人去哪裡了﹖
應該只是我的寡聞﹐之前我所看到的所有那些在風雨中露宿街頭的圖像﹐那些顫顫巍巍排在核酸檢測隊伍中的老人﹑那些抱著父親痛哭的幼童的圖像﹐卻無一來自這些生龍活虎的專業媒體人之手。
圖源﹕網路(資料圖)
如果是這樣的話﹐他們去了哪裡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們領著來自納稅人的工資不知去哪裡了。
其實﹐他們的難處也都能理解﹐但是這種反差能不能別來得這麼快呢﹖
總結本輪疫情﹐該交怎樣一份廣州答卷﹖
越秀山邊﹕當然﹐談到媒體﹐比如像財新一樣﹐它們在本輪廣州疫情中的表現﹐足以匹配它們的美譽。
我們還是回歸疫情本身。應該說﹐現在人們更加關心的﹐正如您在前面說的﹐新政策實施中的合理配套措施問題。
圖源﹕Livin廣州(資料圖)
放開不等於躺平。或許更應該強調﹐從來就沒有「躺平」﹐有的是尊重科學規律正確面對病毒。那麼﹐如果總結本輪廣州疫情﹐該交一份怎樣的廣州答卷﹖
比如﹐號稱能容納24萬個床位﹑耗巨資的方艙醫院﹐還有必要「有備無患」嗎﹖感染樣本超過13萬﹐廣州能否拿出一份詳細﹑專業的報告﹐以幫助人們更加清楚認識病毒﹑核酸﹑疫苗等的真相﹐為接下來的防疫提供寶貴經驗和借鑒﹖
李公明﹕毫無疑問﹐實施新政策的廣州沒有「躺平」。下一步應該怎麼辦﹐我相信廣州防疫部門會逐步實現與新防控政策的配套安排。
圖源﹕大洋網(資料圖)
香港﹑新加坡等地分級措施值得借鑒﹕輕症居家﹑重症收治﹐以減輕隔離壓力與風險﹐以及防止醫療擠兌。在借鑒基礎上﹐廣州可以在抗原自測上報﹑輕症及無癥狀感染者做好居家隔離﹑對於高風險人群由指定社區診所的專業醫生評估其風險及安排分流等方面作出積極﹑主動的探索﹐這也是完全符合國務院「20條」的原則要求。
關鍵的一個問題是要由專業醫生在進行具體﹑細緻的醫學檢查基礎上作出分量安排﹐而不是一般的工作人員根據核酸結果等數據來決定是否隔離。
另外﹐廣州究竟是否應該加速建設更多方艙﹐還是應該把投入集中到加速增加重症病床和加強儲備醫療物資﹐這個問題雖然已經有一些專業人士發出了聲音﹑提出了建議﹐但是從部門的層面來看似乎還沒有明確宣示其決策。如果在這個決策問題上拖延不決﹐那是很不明智的。
圖源﹕南方PLUS(資料圖)
作為非專業人員﹐我們無法提出具體建議。你說廣州能否拿出一份詳細﹑專業的報告﹐以幫助人們更加清楚認識病毒﹑核酸﹑疫苗等的真相﹐為接下來的防疫提供寶貴經驗借鑒﹐這的確是一個非專業﹑但是很重要的建議﹐它的意義在於消除人們對於病毒的不必要恐懼﹐與政府防疫部門建立共識與信任關係。這也是人們一直在呼籲的﹐假如繼續拖延下去也是很不明智的。

評論 (0 個評論)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8 11:2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