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銷畫產生並興盛於18、19世紀,集中在廣州十三行一帶。外銷畫繪畫種類多樣,有布本油畫、象牙油畫、玻璃油畫、通草水彩、紙本水粉、線描畫等。十九世紀是廣州生產銷售通草水彩畫的高峰期,它取材廣泛,寫實性強,價格低廉,小巧易帶,一般十二張為一組,是西方了解中國的媒介。
農家樂,十二張為一組之1-4。
農家樂,十二張為一組之5-8。
農家樂,十二張為一組之9-12。
另一組農村風情畫1-4。
5-8。
5-12。
出口的中國寫實中國畫。
玻璃鏡畫。
油畫。
中國壁紙是18、19世紀外銷商品中的一種時髦飾品,以花鳥、風景、生產、生活等題材為主。通常每幅長12英尺,寬4英尺,一般成套製成,形成一系列連續的景象,可以貼滿整個房間。清乾隆廣州手繪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原件。一級珍貴歷史文物。該壁紙來自於英國英格蘭東北部約克郡的一座一級歷史保護建築——夏活莊園大宅(Harewood House),它是夏活伯爵拉斯切利斯家族(Lascelles Family)的收藏。據文獻記載,亨利•拉斯切利斯是東印度公司商船「約克號」的船長,曾在1741-1748年三次乘「約克號」到訪廣州,這套壁紙是亨利到訪廣州時訂購的一件物品。雖然每幅畫面題材各不相同,但相連起來,整個房間可以組成一組完整的水鄉稻作、茶葉貿易的廣州風土人情寫實畫面,是當時外銷壁紙中的佳作。更為難能可貴的是這套壁紙的購買者及其當時所從事的商貿活動均有確切的文獻記載,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它是早期中英商貿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見證。壁紙有部分缺失。
清乾隆廣州手繪農耕商貿圖外銷壁紙部分圖案。
中國是漆器的故鄉,早在六千多年前的河姆渡文化遺址中就已經出現了漆器。 18世紀,中國外銷到歐洲的傢具以漆木傢具為主,多採用黑漆描金的裝飾手法,式樣大到廚櫃、桌椅、屏風,小到扇子、針線盒、工具箱等無所不包。多數傢具的木胎事先由訂購地做好,再不遠萬里船運至廣州,廣州漆匠髹漆彩繪后再返運回訂購地。
屏風部分畫像。
針線盒。
外銷銀器的生產製作在清代的廣州盛極一時。外銷銀器的店鋪主要集中在廣州商館區的同文街、靖遠街及河南花地一帶。由於廣州工匠生產的銀器工藝精湛、效率非凡、價格低廉,深得有使用和收藏銀器傳統的西方人的喜好,他們往往通過行商或自行向銀器鋪訂購銀器。
銀器。
銀器。
銀畫。
銀器。
銀器。
清玳瑁浮雕山水人物帶銘圓盒
骨梳。
每一次進博物館,都感覺自己對歷史認識原來如此貧乏,每一次從博物館出來,感覺象剛剛享受完一餐人類智慧結晶盛宴。
下一輯繼續介紹廣州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