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花溪公園南門牌坊。
進入南門內一個小廣場,迎面有一個青銅巨鼎。
由四個柱子支撐著一尊據說是中國最大的青銅巨鼎,高14.5米,寬6米,重7噸,巨鼎名《源泉》,聽說此鼎每根柱里都鋪設了管道,水可以從柱子里注入鼎中,鼎滿就會溢出,再順著詩歌大道向遠方蔓延。它的意喻是:此鼎以春秋文化符號為原型,意在彰顯中國詩歌興於春秋,源遠流長,詩歌創作文思泉湧,才華橫溢。(文字網上搜錄)
《源泉》銅鼎的周邊,矗立著圓弧形紅色磚牆,牆上雕刻著近代革命先驅們的詩詞。中間為毛澤東《沁園春.雪》,旁邊有朱德、周恩來所寫的詩歌,另一面是陳毅作品。
圍繞廣場,牆上雕刻著近代革命先驅們的詩詞。
銅鼎圓台後面展現就是長達388多米的詩歌大道,「詩歌大道」以中國3000年詩歌為主題,按年代由清推至前秦直至楚辭詩經,其中重點選擇了清代以前各時期有代表性的300余位詩人和上百首詩句。
浣花溪公園的詩歌大道,是一朵獨具匠心,獨具一格,獨一無二的文化藝術奇葩,寬3米,長388米的詩歌大道莊嚴肅穆,讓人禁不住屏住呼吸。詩歌大道是展示中國詩歌發展史的長廊,沿著詩歌大道一路走去, 「生當做人傑,死亦為鬼雄」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我勸天公重抖擻」等等千古流傳的美文佳句,在腳下的大理石上鐫刻著。
詩歌大道記載了三百多位著名詩人的形象、朝代、生卒年,讓我們體驗著中國古文化的厚重。
"枯藤老樹昏鴉........",以前在中學課本上曾學過的詩句。
詩歌大道左右兩邊的松柏樹叢里,由雕塑家葉毓山「操刀」的25位歷代著名詩人的雕像栩栩如生,吸引著遊人。
詩意源遠流長。
屈原、李白、杜甫三位中國最偉大的愛國詩人更像一塊豐碑,遠遠地矗立在大道的盡頭。
李白、杜甫、屈原黑白色雕塑。
沿路走下去,踏上一座小橋,詩歌的餘音似乎還在耳邊迴響。
浣花溪公園內山水交融,花草樹木綠陰蔽日,由萬樹山、滄浪湖和白鷺洲三大景點組成。
「浣花觀魚」 處成千上萬條魚兒就凸現在眼前,吸引得橋邊的遊客不肯挪步。
各色錦鯉非常活躍地穿梭游弋,追搶著人們丟下去得魚食,似乎給每一個人都更加平添了一番情趣。
家庭餵魚樂。
再往前行便走近白鷺洲。「一行白鷺上青天」是浣花溪的另一大看點,來到白鷺洲。「日落看歸鳥,潭澄羨躍魚」是白鷺洲的意境,那是白鷺棲息的地方。白鷺遠離人群,它們孤傲地棲息在岸邊,或者用長長的嘴巴梳理它們潔白的羽毛,或者在水裡找尋著什麼,或者安詳地眺望著遠方,或者挨著水面低飛,舞動著它們美麗的翅膀展示它們綽約的身姿。
對岸便是白鷺洲。
天還是毛毛雨,能見度差,旁邊好像看不見白鷺。
正面遠處好像有幾隻。
那點點白色究竟是不是白鷺,無法考究。
浣花溪和干河兩條河流穿園而過,前一周四川暴雨成災,成都外圍被淹,河中流水中充滿泥沙。
匆匆"讀"了中國三千年詩歌,逛完詩歌大道,雖未讀懂,但也感受到中國文化歷史豐富的詩情"畫"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