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友好小使者(十九)倒注瓷壺設計充分體現了古代工匠的智慧

作者:格物便是致知  於 2013-3-5 21:3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攝影|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12評論

這次俺家領導隨學生訪華團到陝西歷史博物館參觀,俺叫領導多拍幾張這隻青釉提梁倒注瓷壺照片.......

記得大約三年前,俺帶全家到西安旅遊,曾到陝西歷史博物館參觀,在無數寶貝中,最深印象應該是這隻青釉提梁倒注瓷壺,壺蓋與器身連為一體,鳳凰作提梁,獅子當流,腹部刻纏枝牡丹花,造型大氣奇特,製作精良,釉色純凈,一件是耀州窯的代表作品,很有觀賞價值的文物,最重要是暗藏玄機,梅花形注水口設於壺底中央,壺內有漏柱與水相隔,注水時將壺倒置,待盛滿后,將壺放正,滴水不漏老祖宗在一千多年前造出了這神奇器皿,俺特意專輯介紹之。

 

陝西博物館鎮館之寶之一,1968年陝西彬縣出土,五代(公元907960年),18.3cm,腹徑14.3CM,實測壺內可盛水910亳升 1968年,陝西彬縣城關公社東關大隊的一位農民在城牆取土時,突然從土中挖出一件東西,他趕忙拾起來,用手拂去表面的泥土,一件精美的青瓷壺呈現在眼前,後來這件青瓷壺流傳到了西北大學哲學系資料員高立勛的手中,1982年,高將這件神奇的倒裝壺捐贈給了陝西省碑林博物館。


沒有壺口從哪裡裝酒?這個精美的器物,如果是一個壺,無論是用來盛水還是用來盛酒,它總應該有一個入口吧。可此壺雖然有」,但壺蓋與壺身設計製作為一體,根本無法打開。古人總不可能將酒或水從壺嘴注入再倒出來吧。

原來,玄機是這樣的,首先,將壺倒置,在壺底的正中心,有一個梅花狀小口(看上面資料圖),這就是壺口,和壺口相連接,有一小管通向壺腹內,壺流至壺底處為雙層,酒從底部壺口倒入,這時壺身呈倒置形,但壺流並沒有酒溢出,然後再將壺身放正,底部壺口又不會漏酒,這是什麼道理呢?原來,早在一千年前,耀州窯工匠已掌握了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並利用這一原理製作了這件具有創造發明和高超技藝的神奇精美的工藝品。(網上搜集)


剖面圖(資料照片),通過魔壺的剖面圖,看到壺裡面有兩個導管,魔壺實際上是一隻倒流壺。

原理圖(資料照片):倒流壺是一種可以把液體從壺底注入,並從壺嘴正常倒出的壺。是根據物理學中的連通器液面等高的原理做成的。這個原理是:連通器中只有一種液體,且液體不流動時,各容器中的液面總保持相平。(網上搜集)


面幾張照片是俺家領導從不同角度拍攝的。

魔壺之所以沒有可以掀開的壺蓋,卻在壺底留有一個神秘梅花形孔洞的謎就迎刃而解了。


據史料記載,這種壺在我國的唐宋時期就已出現。隨著時間的推移,倒流壺的製作水平越來越高,後來還可以被做成具有多個內膽的,可以從一隻壺內倒出不同液體的形式。由此看來,很多年前,我們的老祖先們就已經了解和會運用這個液面等高的原理了。可是早在一千多年以前,古人又是用什麼方法製作出倒流壺的呢?經過專家們的研究,原來倒流壺在製作過程中也是要著作。需要先用陶泥拉出壺形;再將準備好的導管放進壺胎內部,然後再將成型壺口封上,進爐燒制。(網上搜集)


由於倒流壺沒有可掀開的蓋,因此比起現在生活中我們常用的壺,密封的更嚴實,灰塵不能落入壺內,也就更衛生。好多外國人在參觀了倒流壺后欽佩地說:一千多年前,你們老祖先就知道密封和講衛生,真了不起。倒流壺的玄機並不完全在這裡,它的出現,展示了古人在陶瓷作品的設計、製造、燒制等各個環節上具有的先進工藝和高超水平。(網上搜集)


友好小使者:應中國江蘇省教育廳邀請,經過半年籌備,墨爾本布萊克本小學組成了中國訪問團,包括10位四到六年級學生丶4位校長老師及8位家長代表共22人,於去年九月十五日離開墨爾本飛往中國,首站北京......本博文系列,記錄了學生訪問團到中國訪問的經歷,俺小女兒是代表團學生之一,本博文系列的照片,大部分是由作為隨團家長代表的我家領導拍攝,水平比俺好呀,請朋友們多給掌聲,鼓勵一下俺家領導......


說明:為能顯示照片景觀的真實性,本輯照片大部分未經PS處理,亦沒時間剪裁,只將75%像素縮減后,留25%Data直接上傳。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7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7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2 個評論)

回復 月光明 2013-3-5 23:04
設計、製作獨到的壺啊!
回復 ymliu 2013-3-5 23:23
這可是好寶貝,歡迎多介紹.學習了.
回復 wcat 2013-3-6 01:09
聰明啊!
回復 sujie_alex 2013-3-6 03:24
耀州窯的經典,不凡...
回復 liuguang 2013-3-6 04:01
加好水反轉的那一下,內管壁里總有些水流出來吧,按照示意圖看——就是原理圖最中間那一點水,不過應該不多就是了。
回復 shaoquantan 2013-3-6 06:04
優點是不易入灰塵,缺點是入了灰塵不易清理.(如,蟑螂,螞蟻,爬了進去).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3-3-6 09:06
月光明: 設計、製作獨到的壺啊!
古人傑作,多謝欣賞。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3-3-6 09:06
ymliu: 這可是好寶貝,歡迎多介紹.學習了.
古人傑作,多謝欣賞。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3-3-6 09:06
wcat: 聰明啊!
古人傑作,多謝欣賞。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3-3-6 09:06
sujie_alex: 耀州窯的經典,不凡...
古人傑作,多謝欣賞。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3-3-6 09:08
liuguang: 加好水反轉的那一下,內管壁里總有些水流出來吧,按照示意圖看——就是原理圖最中間那一點水,不過應該不多就是了。 ...
這東東玩意多於實用,不過古人還是聰明的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3-3-6 09:09
shaoquantan: 優點是不易入灰塵,缺點是入了灰塵不易清理.(如,蟑螂,螞蟻,爬了進去).
聰明的蟑螂,螞蟻才爬了進去吧
我想這東東玩意多於實用的。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3 20:5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