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春遊CHINA台灣篇(二十八)去台北故宮博物院看寶貝,意外淘到無價寶(原創多圖) ... ... ...

作者:格物便是致知  於 2012-5-29 20:5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原創攝影|通用分類:旅遊歸來|已有38評論

關鍵詞:寶物, 國寶, 寶書, 藏品

台灣篇接近尾聲,朋友可能會有疑團,為啥不見寫台北故宮博物院,身為世界上收藏中國文物最豐、最精的博物館之一台北故宮博物院是台灣游中的重點,一定會去,在游台灣第二天便去參觀了。但是有點遺憾,館內不讓拍照,不能拍照國寶留下以後慢慢欣賞,不過不讓拍照反而讓我更集中精神欣賞文物,整整三個小時,每一展廳用心去看,展品令人嘆為觀止,與陝西省博物館比較,展品以公元前為主,而台北故宮博物院展品以公元後為主,都是國寶呀。

台北故宮博物院當天外景


當我參觀到負一樓時,忽然見到在一角落有一小櫃檯,上面售賣一本叫"精彩一百---國寶總動員"一書,打開一看,全書以文字祥盡介紹館藏精品,並以精緻圖片展示,有些國寶還以不同角度拍攝,非常精美,當即二話不說,掏錢買一本,新台幣750元,換算成澳元才28元,得此寶貝,不虛此行,超值!

幸好當時買了此書,後來出展覽廳後到禮品店,不見有此書售賣,Lucky!


中介紹: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主體來自清代朝廷,亦即其所承襲宋、元、明、清的宮廷典藏,可謂歷代國家府庫所藏「國寶」概念的總和;並加上民國以來捐贈、購藏的新增文物,煌煌然有六十八萬餘件之多,是八千年文化中器物、書畫、古籍的瑰寶,也涵蓋清代朝廷督導的美術、工藝與典章檔案之菁華。


下面所有照片是我翻拍此書內容,用作介紹部分寶物之用。


第一寶,新石器時代紅山文化晚期玉勾雲形佩,歷史最悠久,前3500-3000

古人在打磨石料製作工具的經驗中,認識了散發春陽般光澤,又堅韌不朽的美玉,認為它蘊含豐富的「能量」,也就是「精氣」,可用來雕琢祭神的禮器。遼河之西、燕山之北的廣漠草原上,常翱翔著成群鷹鵰;因此紅山文化居民信奉這類以厚實彎喙為特徵的猛禽為神的使者「玄鳥」。勾雲形佩就是用美玉雕琢抽象的,似乎是隱藏在雲端里的神玄之鳥。是巫師佩帶以通神的禮器。


第二寶,新石器時代山東龍山文化晚期玉人面紋圭,前2200-1900

這件人面紋圭呈現黃灰色細膩質感,曾以拉曼光譜鑒定為閃玉(nephrite)。從形制與紋飾分析,應該是龍山時期黃河中下游的玉禮器。刃端向上時,中段器表淺浮雕一面具象、一面抽象的面紋。前者是頭戴「介」字形冠,圓眼、咧嘴、獠牙、戴圓耳環的面紋,左右耳各垂一側面人頭。後者則以大漩渦眼配「介」字形冠,左右還平展既似雙翼、又似牛角的突起。兩面均加雕乾隆御制詩與璽文。


商末周初銅亞丑方簋,公元前1100-1000。

三件青銅器都是以獸面為主紋,以雲雷紋為地,具八道高棱脊的方形器,均有「亞丑」銘。方形器在商代晚期數量稀少,大多發現於高級貴族墓葬中。「亞丑」為氏族徽記,可能是文獻中的薄姑氏,是商王在東方的主要盟國,今山東青州一帶為其活動範圍。這三件傳世器,質地精美,紋飾雄強;方尊與方觚原藏於熱河避暑山莊,方簋藏於北京景山的壽皇殿。


西周晚期銅毛公鼎,公元827-公元前782。

器形簡樸端正的毛公鼎,以其器腹內壁的銘文而為國之重寶。銘文全長五百字,為迄今所知最長的青銅器銘文。銘文內容見證了西周「宣王中興」的歷史,其以古雅精奧的文風表達了宣王對毛公的諄諄告誡、殷切期待,任重道遠之情,今日讀來仍令人為之動容。


西周晚期銅人足獸鋬匜,公元877-公元前771。

「匜」與「盤」是古代行盥禮的必備禮器:受洗者雙手置於「盤」上,侍者以「匜」裝水,從上方澆於受洗者雙手。「匜」的器身大多寬廣有如水瓢,一側有流,以便倒水,另一側有把手,方便持拿。本器把手如龍,而最特殊的是器底的四足,為雙手交握的小人,似為異族僕役者,在青銅器中較為罕見。以人形作器足的風氣,大約盛行於西周晚期,延續至西漢。


西漢晚期至東漢金片包玉豬一對,公元前220。

本對玉豬是高等級的喪葬用玉,作為墓主人手握之用。青綠玉質,頭尾受沁白化,表面有附著物,身軀包覆金箔,金箔下的玉色依然瑩潔。漢人相信玉器有增強精氣的功能,以玉材作為葬具,是希望逝者肉體不朽、靈魂長存;由於豬的繁衍相當快速,會給家族帶來財富與興旺,因此玉豬握在手上,期待逝者能夠保佑後代,多子多孫、累世恆昌。


東漢玉辟邪,公元25-220。

玉辟邪昂首挺立、氣宇非凡,是漢代帶翼神獸的代表作。四足猛獸同時還長有翅膀的形象,最初可能來自於西亞地區,「如虎添翼」代表了不可限量的神性與能力。流傳至清代時,乾隆皇帝相當喜愛,特地為其製作底座,並賦詩篆刻在胸口和座底之下。玉質本為青白色,在好古的風氣下,前人將頭、頸、胸等處染色成褐紅色,更顯得古意盎然。


北魏太和元年銅鎏金釋迦牟尼佛坐像。

北魏太武帝廢佛的浩刼之後,歷經文成帝(453-465)大力復興佛教,至孝文帝太和年間(477-499)北魏佛教造像風格趨於成熟,形成一種特有的風格,本作作品即為太和風格的典型樣式。同時主尊、背光和台座保存完整,作工精緻,圖像內容豐富,不論供養人的描繪、背光背面浮雕的故事,生動反映北魏的佛教信仰內容,而且又刻有造像銘文的明確紀年,實為世界罕見的珍品。


宋、遼玉鏤空龍紋盤,907-1279。

此玉盤的龍紋雄強矯健,與「北宋真宗禪地玉冊」所附玉匱上之嵌片的龍紋近似,而風格更像遼陳國公主墓出土的金花銀奩上者,故推斷玉盤應屬十一世紀上半、遼或北宋的作品。當時北方皇族用玉極盡精緻與奢華,用玉傳統似乎產生南消北長的微妙變化。然而,如此技藝成熟而又風格華美的玉器,不論南北,都是極為珍稀、罕見,估量在當時應屬皇室所有的頂級器用。


宋蘇軾端石從星硯

端石的評價在北宋時逐漸提高,本件展品石質瑩潤,且有石眼,硯池正下方有一眼柱,象徵明月,硯背斜面高下錯落六十餘眼柱,彷彿眾星在下,石眼色青綠、有暈,石質精良,硯型作抄手式,是北宋硯式主流,作工高雅不俗。硯身側面刻蘇軾為好友王鞏所作的硯銘,雖未必為蘇軾書跡,卻透露出文人好硯,與友人共賞的情誼。


南宋~明玉荷葉洗

形如枯槁而包闔起的荷葉,葉梗在底部彎繞一圈后順勢上揚至杯側,此安排除增加造形變化外,還具有圈足與柄把的實際功能,為兼顧視覺與使用的完美設計,傳達自宋至明精巧細緻風格之極致。搭配多層次鏤雕作一把蓮狀的紫檀木座,更添秀美清雅,堪為當代設計工作者學習的典範。


明嘉靖剔彩漆九龍圓盤

剔彩是明代晚期雕漆的代表,層層堆疊的色漆,經由剔刻,在不同層次中顯現瑰麗的色彩,兼具浮雕與彩繪之美。刻意保留的刀鋒,形成清楚的線條,斜刀的側面一條條流轉的輪廓線,增加內縮外張的空間深度錯覺。龍鳳紋樣為明代晚期宮廷用器的代表,本作品用工俐落,漆色沉穩,構圖協調,保存狀況良好,是一件不可多得的佳作。


明萬曆五彩瓷百鹿尊

明代萬曆時期的五彩瓷器頗負盛名,這件五彩百鹿尊,器高35公分,胎骨厚重,器型端整,釉彩用色繽紛絢麗,紋飾布局滿布全身,繪畫用筆直率樸拙,主題蘊涵吉祥寓意,是院藏五彩瓷器的代表作品。青花五彩瓷器在明代嘉靖、萬曆時期燒造極盛,因燒造工藝繁複,大型器皿尤其顯得珍貴,如本件之形制規模及裝飾紋樣者則更是稀罕難得,院藏亦僅此一件。


明晚期三松款雕竹窺簡圖筆筒

截竹為圓柱狀筆筒,雕刻屏風仕女人物,有「三松」二字楷體陰刻款,為晚明嘉定竹人朱三松的作品。題材脫胎於明崇禎刻本《正北西廂記秘本》版畫,為紅娘窺看崔鶯鶯讀張生書簡的故事,構景布局頗多新意。此作以毛雕、線刻、與深淺浮雕等多重技法搭配組合,營造視覺層次的變化與靜穆深遠的意境,是嘉定竹雕臻於極致之作。


清順治西藏金嵌松石珊瑚壇城順治九年達賴五世進

壇城,為西藏密宗修行法器,音譯為曼達,象徵供養盈滿宇宙之無上珍寶。壇面鑲嵌之松綠石代表須彌山、四大洲與鐵圍山構成之宇宙,壇城周壁則鏨刻有五妙供與八吉祥。全器細緻的金屬工藝與珊瑚、松綠石之質材與磨切,均屬上乘。由其皮盒之清代墨書可知,此器應為順治九年( 1653),五世達賴喇嘛與順治皇帝會面時致贈之禮。


清雍正銅胎畫琺琅牡丹紋蟠龍瓶

畫琺琅是清朝才發展的新藝術形式,但在康、雍、干三朝皇帝積極贊助下,迅速燒制出獨樹一幟的精湛作品,在工藝史上極負盛名。此件銅胎琺琅瓶雅緻豐富的用色,即是雍正朝宮中琺琅作煉製出九種新顏料、與舊有色料混合,調製出更多色彩的成果。代表清宮銅胎畫琺琅藝術之最高成就。


清雍正瓷胎畫琺琅柳燕圖碗一對

依據造辦處檔案記載, 一面畫出裝飾紋樣,一面寫有詩句的瓷胎畫琺琅,應正是雍正皇帝推廣的宮廷樣式。為了與宮外產造有所區隔,無論畫圖、寫字都須專人負責;從兩件作品紋樣具有左右對稱的特色中,亦得以理解規劃產造之際的精密考量。器表用以呼應畫意的「玉剪穿花過,霓賞帶月歸」兩句詩,取自明朝詩人申時行所作《應制》一詩。


清皇帝御用朝冠

清代為滿洲人建立的帝國,自建國之初即排斥改滿衣冠效漢服的建議,因此作為皇帝重要象徵的朝服,大部份遵循滿洲習俗,再加入草原民族的因素。以玉草編織而成的笠狀朝冠、長垂及腰的朝珠和系佩刀、火鐮石等的腰帶,都包含了多元文化的因素,展現其作為多民族統治者的政權特質。同時透過正黃旗的明黃色與滿洲東珠的使用,彰顯皇帝獨尊的地位。

 

清乾隆二年陳祖章雕橄欖核舟器底刻「后赤壁賦」

以烏欖核雕刻而成的小舟,具有弧形篷頂與艙底。船艙兩側各有四扇可以開闔的花窗,船上載著八人,物相刻畫細膩,​​人物神態生動。船底刻有蘇東坡「后赤壁賦」全文,共三百餘字。由刻署日期與名款可知出自雍正、乾隆時期宮廷牙雕名匠陳祖章之手,為傳世果核微雕登峰造極之作。


清雕紫檀多寶格方匣附各式珍玩32

多寶格是貯存各式珍玩的箱匣,同時容納中外古今書畫工藝,且常是清代皇帝親自品評選件組合成。皇帝承襲文人的生活品賞,且喜愛西洋與東洋貢物,深具巧思的多寶格無疑是清代宮廷文化品味的具體呈現。本件方匣以可推開的四扇形槅屜為主,外壁窗紙分別為清代襲仿宋四書家、元四畫家的作品;匣的底座抽出,又是另一巧玩羅列的空間。全器設計精巧,作工細緻,是多寶格中的精品。


清紅木鑲寶石如意

長柄如意,紅木為底,雕為三曲弓型,造型屬清代中晚期頗為風行的三鑲式如意。紋飾具有富貴壽考,瓜瓞綿綿,子孫萬代,鴻福齊天之祥瑞寓意。製作繁複工細,結合硬木、玉石雕刻,珠寶鑲嵌與金工多重工藝技術,是象徵吉祥喜慶、納福增壽,陳設用的宮廷瑞器。清代常以如意祝壽、慶賀、頌吉祥,使精巧華麗及眾多吉祥意涵於一器的如意,成為一項特殊的工藝類別。


清翠玉白菜

這白菜名揚天下,但實際在故宮寶物排不上名次,另外一件"五花肉",也是名聲大噪,但實際上不入此書目錄

本作品是以半綠、半白的翠玉為材,運用巧雕手法,琢碾成一株葉綠梗白、葉上還停著兩隻昆蟲的白菜。其原本為陳設在永和宮內之「寶石盆景」的一部分。清末光緒皇帝的瑾妃曾住過此處,故有推測,翠玉白菜可能是其嫁妝。青葉白梗的白菜寓​​意清白;象徵人品純潔,葉尖昆蟲寓意多產;祝福子孫綿延。自然色澤、人為形制、象徵意念,三者和諧而圓滿,遂成眾人最深刻且共有的美感經驗。



晉王羲之快雪時晴帖冊

王羲之(約303361),祖籍山東,出身仕族世家,西晉末隨父南渡,作過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東晉永和年間(345356)去職,與東土名士盡山水之游。熱衷詩歌,音樂與書法。他學書歷程是由近而古,轉益多師,取資廣博,尤其精研體勢,將秦篆漢隸各種不同的筆法,融於真行草體中,形成最佳體勢,所以唐朝人稱頌他「兼撮眾法,備成一家,為萬世宗師」。這是一件行楷書短簡,內容是大雪之後向友人問候。明代鑒賞家詹景鳳指出​​,此跡筆法圓勁古雅,意態閑​​逸,對趙孟俯的行書有很深的影響。從用筆來看,此帖多圓鈍的用筆,點畫勾挑都不露鋒,結體平穩勻稱,在優美的姿態之中,流露出質樸內斂的意韻。乾隆皇帝極珍愛此跡,譽之為「天下無雙,古今鮮對」。乾隆十一年,他將此跡與王獻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遠帖」合稱「三希」,寶藏在「三希堂」中。此帖一般認為是唐代精摹本。

釋文:羲之頓首。快雪時晴。佳想安善。未果為結。力不次。王羲之頓首。山陰張侯。


唐顏真卿祭姪文稿卷

顏真卿(709785),後世尊稱顏魯公、顏平原。祖籍山東臨沂。李西烈叛亂,魯公奉命前往諭降,貞元元年(785)八月三日,以不屈殉節。安史之亂,魯公堂兄顏杲卿任常山郡太守,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以至城破,顏杲卿與子顏季明罹難。所以文中說,「賊臣不救,孤城圍逼,父陷子死,巢傾卵覆。」事後魯公派長姪泉明前往善後,僅得杲卿一足、季明頭骨,乃有〈祭姪文稿〉之作,時年魯公五十歲。評論書法作字、向有字如其人之說。魯公一門忠烈,生平大節凜然,精神氣節之反應於翰墨,本卷最為論書者所樂舉。通篇使用一管微禿之筆,以圓健筆法,有若流轉之篆書,自首至尾,雖因墨枯再醮墨,墨色因停頓起始,黑灰濃枯,多所變化,然前後一氣呵成。

本卷既是起草文稿,其中刪改塗抹,正可見魯公為文構思,始末情懷起伏,胸臆了無掩飾,當是存世魯公手書第一名​​墨跡。


宋蘇東坡書黃州寒食詩卷

蘇軾(10371101),四川眉山人,字子瞻,號東坡。兼善詩文、繪畫、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並稱北宋四大書家。元豐二年(1079)蘇軾謫居黃州(湖北黃岡),第三年四月寒食日,有感於季節更替,生活睏乏和仕途挫折,作〈寒食雨二首〉,其後書成此卷。蘇軾詩中波瀾起伏的情緒已然轉化成筆下縱橫流轉的墨沈,攲側錯落、跌宕生姿。此卷由宋至今,流傳九百餘年,後人譽為蘇軾存世最好的書跡。

黃庭堅(10451105)於1100年陰曆九月前為此卷作跋,黃庭堅作跋,字形體之大,超過東坡本文寒食詩,雖自謙無佛處稱尊,然實百代爭勝,雙美並具。


元吳鎮墨竹譜冊

此作是至正十年(1350)吳氏七十一歲時,為佛奴所作的畫譜,費時一個半月完成。共計二十二開,前兩開書蘇軾文,后二十幀畫竹,每幅又以草書題寫畫墨竹的要訣、心得與詩句等。全冊畫竹不但諸態悉備,法度嚴謹,同時吳氏又運用草書筆法入畫,行筆縱橫生動,與他款識草書跌宕的筆勢互相輝映,二者相得益彰,誠為一件書畫合壁的佳作。


明 唐伯虎 畫山路松聲


明成祖敕纂永樂大典,明嘉靖隆慶間內府重寫本

《永樂大典》修成於永樂五年(1407),總11095冊,是為中國史上規模最大的類書。原貯於南京的明宮文淵閣,13年後(1421)隨成祖遷都北京,明嘉靖36年(1557),宮中大火,為防止遭遇不測,皇帝下令按原書的冊式、行款重新摹寫一部,至是《永樂大典》遂有正、副本兩部,由於歷史因素,正本不知所蹤,現今存世之三百餘冊率皆副本。


清高宗敕纂文淵閣四庫全書,清乾隆間寫本

《四庫全書》是中國歷史上最盛大的文化工程。乾隆皇帝匯聚當時頂尖學者,歷經十五寒暑,最終修成這部世上最大的叢書,收錄先秦至清初傳世典籍三千餘種,堪稱古代智慧文化之淵藪。從選書、提要、備料、鈔繕、裝潢到庋藏,《四庫全書》無不臻及當時學術暨工藝的巔峰,盡現磅礡壯闊的帝國氣象。本院所藏文淵閣本,在七閣當中最屬精善,而摛藻堂《薈要》更是天壤孤帙,備極珍罕貴重​​


故宮博物院寶物太多,抽出以上十幾樣與朋友分享



格物便是致知的多餘話:

       今次回中國旅遊探親,從去年12月聖誕節前到今年春節后的1月底,度過了出國以來最長的私人假期, 私人假期與出差公幹有著完全不同的心情,沒有工作壓力,再加上所帶的澳幣,匯率一路上揚,經濟壓力也相對減少,呵呵……所到之處,都慢慢看、慢慢賞以及慢慢吃,12月中旬回國與早在11月中先行回國的妻女會合,在廣州探親訪友,除盡情享受中國美食外,還到廣東境內的開平、中山等地遊玩,更誇過台灣海峽領略寶島風情,而剛從中學畢業的大女兒,在我回國前,巳到華東自由行十多天,故今次全家帶回不少數量的照片和見聞,在今後的一段時間內,將把照片和見聞組織分類, 陸續上傳到網頁與朋友分享!希望朋友們喜歡,最後祝大家龍年龍馬精神!萬事如意!


得此寶貝,不虛此行!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4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8 個評論)

回復 病枕軛 2012-5-29 21:09
聞名不如見面吶~~
回復 tsueict 2012-5-29 21:40
Thanks for 分享. Too many things (from the book only) for the eyes to take in at once. i can't image how much time we need to digest all those real 國寶. I have a book contenting callgraphy part only in '90 and your book hadn't published yet then. All these 國寶 had travelled much longer distance between '37 and '49 than most of us all life. Based on have these priceless treasures saved i can't help to thank to all people involved and Chiang have done/
did for our country and its history.
回復 xqw63 2012-5-29 22:03
去過台北故宮,寶貝真多啊
回復 jc0473 2012-5-29 22:10
太棒了,一書在手,百寶搞定
回復 skphotos 2012-5-29 22:10
   恭喜淘到寶,分享了。。
回復 wcat 2012-5-29 23:35
謝謝!
回復 木子行 2012-5-29 23:48
分享了
回復 RidgeWalker 2012-5-30 01:17
細心的人。
回復 曉臨 2012-5-30 03:55
祝賀執寶,多謝分享!
回復 戀海之鷗 2012-5-30 09:16
北京加台北故宮博物院您看全了,謝!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26
病枕軛: 聞名不如見面吶~~
對極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45
tsueict: Thanks for 分享. Too many things (from the book only) for the eyes to take in at once. i can't image how much time we need to digest all those real 國 ...
希望這些老祖宗留下來的遺產能保存在中國人手裡,不管文物在大陸還是在台灣存放,都是好的。

中國流失海外文物多達164萬件,被世界47家博物館收藏。英國所藏中國文物最多!大英博物館、不列顛圖書館,劍橋大學博物館,牛津的亞士摩蘭博物館,愛丁堡的皇家蘇格蘭博物館……中國藏品總數達3萬多件,包括青銅器、玉器、繪畫等,絕大部分是無價之寶。比如東晉畫家顧愷之《女史箴圖》和《永樂大典》45卷等。
這已成國人心中揮之不去的痛。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46
xqw63: 去過台北故宮,寶貝真多啊
沒有順手帶走一寶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48
jc0473: 太棒了,一書在手,百寶搞定
就是,有空看一看,也不賊來偷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49
skphotos:    恭喜淘到寶,分享了。。
有寶不敢獨享呀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49
wcat: 謝謝!
多謝W貓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49
木子行: 分享了
多謝光臨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50
RidgeWalker: 細心的人。
多謝光臨賞寶
回復 格物便是致知 2012-5-30 11:51
曉臨: 祝賀執寶,多謝分享!
原來台灣噉易執到寶
回復 xqw63 2012-5-30 11:52
格物便是致知: 沒有順手帶走一寶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7 07:0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