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人類正在邁入成年期 楓子整編

作者:Gao-Feng  於 2010-11-30 12:4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人類正在邁入成年期 楓子整編

目前人類歷史正在上演著兩場國際大片。 一個是政客們之間用槍炮,在伊拉克、阿富汗和朝鮮等國上演地互相殘殺的鬧劇。另一個是維基解密義工們和世界各國政客們之間鬥智斗勇的啞劇。

槍炮戰爭是人類青少年時期,常用解決爭端的手段, 你我都習以為常, 政客們表演地也最精彩,和小孩打架一樣,看熱鬧評論地人也多。

信息戰爭是人類邁進成年期的象徵,維基社會的兩個里程碑,維基百科和維基解密正在被全球義工們豎起,從來自全球各地, 維基百科的義工們贏得了和百科全書出版商們的經濟信息戰爭之後,也是來自世界各國,維基解密的義工們又和各國政客們打響了政治信息戰爭。

一、Wiki顛覆了世界: 來源: 維基解密中文網站 http://wjxm.org/

1 Wiki顛覆了世界

似乎很少人會留意到,「Wiki」理念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我們

每天都有數百萬人上網透過維基百科查詢,尋求解答各種瑣碎或嚴肅的疑難雜症。但是,似乎很少人會留意到,「Wiki」理念正在一點一滴地改變著我們。

只要進入維基百科中文網,你首先會看見「海納百川,有容乃大」的斗大字眼。這部自由百科全書人人可編輯的精神,正逐步將網際網路開放的理念發揚光大。

作為群體智慧的網路產物,維基百科完全由網民貢獻內容,並且自行編輯。所有辭條都由網友義務撰寫和修正。當網友發現某個辭條不全面或有錯誤時,馬上可以上去修改。整個百科全書維持著一種匿名,義務,開放的系統。



2 維基百科vs大英百科

這部也叫「人民的百科全書」的網上鉅作,已經成為新時代知識的指標。首當其衝受到挑戰的,正是西方世界引以為傲的大英百科全書。

目前維基百科每個月的頁面瀏覽次數達到25萬億,所包含文章數量近百萬篇。而公認最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不過2萬篇文章。

標榜著舊時代知識權威的大英百科全書,由於要聘請在特定領域最有權威的專家撰寫,所需投資甚鉅,但從數量上,反而不及文分不花的維基百科,後者不過是一群連名字也沒有的普通網友自願完成。



3 群體智慧vs專家學者

這是網路大眾憑著群體智慧超越專家學者的又一例子。

由於人人都可參與,維基百科準確性一直備受質疑。所幸世界權威的科學雜誌《自然》替它冼清了不白之冤。該雜誌2005年12月15日發表的一篇研究報告指出,就科學條目而言,維基百科全書的準確性可以和大英百科全書相提並論。

在比較的40個條目中,維基百科全書每個條目平均有4處差錯,而大英百科全書則有3處,差別並不顯著,同時,在總共發現的8處嚴重錯誤中,維基百科全書和大英百科全書各有4處,更是半斤八兩。

在這審查結果出爐后不久,大批的維基百科編輯者,馬上修正了該期刊所指出的錯誤。其實也是表現了維基百科是一部「活」的百科全書,且虛心地接受各方考證,永遠以成為一個更完整的百科為目標。



4 維基百科250種語言

維基百科(Wikipedia)英文版建立於2001年1月15日,由吉米•威爾士(JimmyWales)和他的夥伴拉里•桑格(LarrySanger)利用開放、多語言版本的Wiki系統創建而成。

目前上傳了600萬篇文章,所使用的語言多種多樣,甚至包括塔加路語(居住在菲律賓呂宋島和棉蘭老島的塔加路族人所用語言)近250種語言。今年1月,維基百科被評選為全球最具影響力的五大品牌之一。

中文的維基百科和德語、法語等十幾種語言,是第一批成立的非英語維基百科計劃,經過網民合作建置,2006年初時詞條數達到五萬多則,在所有語言版本中排名第十二。而閩南語維基百科在2004年成立,則是華文第一個方言版本的維基百科。

維基百科中文版:http://zh.wikipedia.org



5 法國鄉村媽媽幕後掌控

維基百科的新掌門人並非矽谷精英專才,而是一位來自法國中部鄉村裡三個孩子的媽媽,她在自己家中通過網路指揮著全球最大的在線百科全書網站。

今年38歲的弗洛朗斯•德烏瓦爾(FlorenceNibart-Devouard)是一位農藝家,早在2001年就開始接觸維基百科,並被維基百科自由 開放的編輯理念所吸引,她嘗試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編寫生物轉基因方面的知識條目,並逐漸成為維基百科的義務編輯,負責修、改補充他人編寫的條目。

在隨後三年裡,弗洛朗斯為法文和英文維基百科社區之間的交流做了許多卓有成效的工作,並被推選為負責運營維基百科的非盈利組織——維基媒體基金會(Wikimedia Foundation)董事。

去年夏天,她進一步接替維基百科創始人吉米•威爾士出任基金會主席,任期到明年7月。

弗洛朗斯解釋說,「吉米更擅長於公共關係,卻無暇估計執行層面的事務」,而自己剛好在休產假,所以接替了吉米的工作。雖然沒有報酬,但是弗洛朗斯依然需要付出和全職工作一樣的精力,幫助維基百科的各個項目做得更專業化,並制定維基社區的創立規則。



6 全職媽媽業餘工作

每天晚上孩子們睡覺后,弗洛朗斯才會打開筆記電腦,連接上網際網路,與另外6位董事交流工作,這些董事分佈在美國、荷蘭和德國,每六到八個星期,他們也會在美國或者歐洲面對面地討論工作。

弗洛朗斯笑著承認,自己在送孩子上學、給寶寶換尿布和工作間忙得連軸轉,「但生活就是如此:數百萬的女性在哺育孩子的同時還在堅持工作。看著孩子們長大是非常奇妙的事情,比每天在辦公室呆12個小時要有意思得多」。



7 面對籌募資金之苦

弗洛朗斯的另外一個挑戰是資金,她說,「我們是Web2.0的一部分,典型的Web2.0網站,但不同的是,大部分Web2.0網站都是商業運營,而我們 則是完全免費的。」因為維基百科既不向用戶收費也不打廣告,所以維基基金會的工作除了制定編輯方針之外,更重要的就是募集資金以維持運營。這些資金大多靠 捐贈。

弗洛朗斯維基網址:http://en.wikipedia.org/wiki/Florence_Nibart-Devouard



8 告密者天堂或地獄?Wikileaks鼓吹線上「爆料」

只要你不認為美國中央情報局或其他國家間諜組織正醞釀著某種陰謀論,你大可盡情期待這個三月,一個稱為Wikileaks.org告密網站,將可能把多個國家和情報機構的「機密」文件攤開在陽光下。

據時代周刊的網站報道,這個稱為Wikileaks網站將會張貼超過百萬份,來自亞洲、中東、非洲和前蘇聯經濟體國家政府與情報機構的外泄機密文件。

非盈利網站Wikileaks宣稱,本身是採用與維基百科相同的平台,讓用戶自由張貼文件和共同分析。原則上,這個系統可確保告密者身份得到保護。

與此同時,Wikileaks負責人在常見問與答網頁中指出,除了接觸相關學術領域的專才之外,他們也會提供一個論壇給全球會員,針對告密文件的誠信度、可信度、真實性和否證等進行嚴峻審理。

該網站也指出:「他們能夠解讀這些機密文件和向公眾講解與大眾的切身問題。舉例說如果有關文件,是從中國政府內部泄漏出來,全體中國異議份子可以自由對該文件進行審核和探討……」

目前,該網站表示已經接獲120萬份文件,這將在Wikileaks兩個月後開跑時發放在網路。

想要揭開所有圍在這個網站的疑點,就需要了解更多有關這個網站和背後主導者,但這是不容易的一件事。該網站表示本身成員有來自中國異議份子、以及來自美國、台灣、歐洲、澳洲和南非的數學家和創業公司的科技家等。

而時代網站收到Wikileaks組織成員詹姆斯陳的電郵中寫道:「我們是一群認真工作者進行謹慎計劃……有三名顧問已被亞洲政府扣留,其中一位已經被拘捕超過6年時間。」

外界也有傳言Wikileaks極可能是情報機構的前線網站,這可以被理解的,因為一個近期成立,屬於內部使用維基系統的情報百科(Intellipedia),正被16家美國間諜組織使用中。

不過,保密新聞的著名博客史蒂文•阿福特古德,不但不賣這些理論的帳,而且他還認為這些人過於天真。

阿福特古德目前任職於美國科學家聯合會政府保密計劃總監,他指出:「他們有著非常理想化的保密理念,而這理念已經帶來了一定影響力。他們似乎認為大部分告密者是來自光明正義的討伐者,以單薄的個人力量向巨大惡勢力做對抗。」

他說,曾在去年12月接獲Wikileaks的電郵邀請加入智囊團,但他拒絕這項獻議。

另一位來自Cryptome.org的博客約翰楊,也得到Wilileaks組織者的來電和邀請加入智囊團內,他也是拒絕了他們的邀請。

他說,他們的概念非常好,不過他們走得太快,而且無法提供任何證據證明這些告密文件。

現在即使Wikileaks把120萬份文件放上網,並且也成功保護告密者的身份,他們依然要接受大眾最基本的挑戰:如何證實這些文件的真實性。

阿福特古德說,任何人都知道,這些告密者把機密文件泄漏出來,是因為他們嘗試獲得有利自己的議程,或者他們本身個人心態作祟,而想把這些機密資料通過非正確管道告知天下。

「這些文件很容易放在網上並且快速『腐蝕』政府和相關機構,這是Wikileaks希望看到的結果。」

作為一名網民先鋒,都了解在公共場合發放的維基百科是毫無可信度,這是因為任何人都能在這裡張貼和修改內容。因此,這些資料只能供用戶作為初步研究參考資料。

不過,如果對這些Wikileaks抱著適度的懷疑態度,這可成為記者在《訊息自由法》中的重要工具。來自美國佛羅里達州潘特學院新聞倫理教授凱麗.馬克 布萊德說,對記者而言,我認為(Wikileaks)是一件好事。這就是他們尋找一些重要文件,協助他們已經在進行中的新聞報道,或者得到更多的相關內幕 的地方。這也不排除有一天,他們會把Wikileaks背後的影子組織給揪出來呢。

網址:http://wikileaks.org/



9 百萬人合寫維基小說

如果一本小說,動用了全球百萬人合寫一個故事,結果會怎樣?

受到維基百科的啟發,知名英國企鵝出版集團邀請全球作者、編輯和網友,共同撰寫一篇名為《百萬企鵝》的小說。他們可以任意續寫、編輯,自由地改變小說內的情節和人物。

企鵝集團和英國德蒙特福德大學合作設計的這個文學新實驗,其核心就是讓小說變成合作、互動的形式,這樣可以鼓勵普通人的創新寫作。促成這開放寫作編輯網路小說的背後推手,就是網路「維基百科」的軟體技術「維基」。

《百萬企鵝》小說已於2月1日上線,預計為期6周。在這篇小說中,任何一個人都可任意創作、編輯、刪節、更改別人的文字,每人以250字為限。

網站內會有一位編輯記錄這六周內所發生的一切,同時他還會對各種修改進行評述,提出建議並引導小說發展的方向,共同完成首部「維基式小說」。

為了避免作者「打架」,企鵝出版集團呼籲,所有人要有禮貌,尊重別人的國籍、文化及性別,因為每個人的創作都可能會被改動。因此,如果受不了自己的文字會被他人隨意刪改的話,還是不參加為妙。

這種戶動形式的小說首次搬上網際網路,因此吸引了大量網民的注意。《百萬企鵝》的寫作在剛開始數日,情節已發展到完全不可預測,第三天已寫至十六章,可是第 四天轉眼就被刪到剩下六章。小說的開頭如此寫道:大托尼拿起電話,訂了一個超大義大利香腸匹薩,他想吃匹薩不知想了多久……

結果有人看不下去,30分鐘后就被改掉,變成:大托尼拿起電話,放到了耳邊,訂了一個超大義大利香腸匹薩……該網站的點擊率達每秒10次,曾試過因上網人數太多而一度關閉。

《百萬企鵝》目前已經完成了第一章,一名憂鬱男人卡羅(Carlo)和他的狗一起散步,而在地球另一端,有一位性感的謀殺犯TomMorouse,「又名探戈毒人」,一場殺人案爆發了……

你有創作小說的衝動嗎?趕快去寫一段吧!小說的命運就掌握在你手中。

《百萬企鵝》網址:www.amillionpenguins.com



10 Wiki源自夏威夷語

維基(Wiki)一詞源自夏威夷語的「weekeeweekee」,原本是「快點快點」的意思。它是一種超文本系統,支持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同時也包括一組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

1995年沃德•坎寧安(WardCunningham)為了方便模式社群的交流建立了一個工具,即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在建立這個系統的過程中,坎寧安創造了Wiki的概念和名稱,並且實現了支持這些概念的服務系統。

從1996年至2000年間,波特蘭模式知識庫圍繞著面向社群的協作式寫作,不斷發展出一些支持這種寫作的輔助工具,從而使Wiki的概念不斷得到豐富。同時Wiki的概念也得到了傳播,出現了許多類似的網站和軟體系統。

Wiki的中文翻譯有維基、維客、圍紀、快紀、共筆等。其中,「維基」一詞是中文維基百科人特別為維基百科而創的,屬於維基媒體的專用術語。

網民可以在網際網路上對Wiki文本進行瀏覽、創建、更改,而且創建、更改、發布的代價遠比HTML文本為小。目前全球最大的Wiki系統是維基百科,其中文版條目數突破6萬2千條,英文條目數則超過100萬條。

http://wjxm.org/


二 「維基解密」網 平民情報局 華西都市報
  今年4月5日,英美媒體廣泛報道了一段2007年7月拍攝的美軍絕密視頻,顯示兩名駐伊美軍飛行員駕 駛「阿帕奇」直升機殺害12名伊拉克平民,其中包括22歲的路透社攝影師納米爾以及他的助手兼司機、40歲的薩伊德,另外還有兩名兒童受傷。此外,視頻中 還附有一段直升機飛行員一邊開火一邊與地面聯絡人員嬉笑的對話錄音。這段視頻被「維基解密」網站(WikiLeaks)爆料后,很快在全世界引起軒然大 波。
  提起「維基解密」(WikiLeaks)網,恐怕很多人還感到陌生,但如果提到關塔那摩虐囚事件,科學家操縱數據支持氣候變暖的 「氣候門」事件,以及一段曝光美軍士兵在伊拉克殺戮無辜的視頻,你恐怕會恍然大悟。沒錯,這些令政府、軍隊、科學家們顏面盡失的絕密材料,都是由「維基解 密」網最先發布的。這家以發布絕密和敏感材料為己任的揭秘網站號稱「人民的情報機構」。它是如何運作的呢?美軍射殺無辜視頻的出爐或許能給你答案。
  B計劃
   3月30日,冰島首都雷克雅未克,格萊蒂加塔街,冰雪紛飛,一片寂靜。就是這樣一個早上,一個名叫朱利安•保羅•阿桑治的高個子澳大利亞人過來求租。他 穿著一件長至腳踝的防雪服,身邊帶著幾個人。「我們是記者,」他告訴房東,「我們過來採訪火山的事。」房東離開后,阿桑治迅速拉上窗帘,保證無論日夜都密 不透光。在他看來,這所房子現在已變成一間戰情室,他們稱之為「碉堡」。
  大約六七台電腦布設在客廳內。冰島志願者如約來到,在阿桑治的 指揮下,開始夜以繼日地工作。他們要處理的是「B計劃」——這是阿桑治為一段錄像所取的代號。該錄像2007年在伊拉克從一架阿帕奇軍用直升機的座艙中拍 攝,內容是美國士兵殺害了至少12個人,包括兩名路透社記者。
  花三個月破解
  坐在「碉堡」里一個小木桌前,阿桑治顯得 筋疲力盡。他面前有兩台電腦,一台聯網,一台不聯,因為上面裝滿了各類保密軍事文件,這就是諜報領域所說的保證「安全隔離」。大約晚上六點,阿桑治從桌邊 站起來。他手裡拿著一個硬碟,裡面裝的是「B計劃」。這段錄像描述了一群美兵在巴格達東部執行一次任務的經過。錄像經過數字加密,「維基解密」花了三個月 時間破解。非常善於破譯密碼的阿桑治說,解開這個文件「有點難度」。
  重新拼湊細節
  事件發生次日,美國陸軍一名發言人說,「毫無疑問聯軍正在與敵人作戰。」阿桑治希望「B計劃」可以打破美軍說法。「
  原始版本的錄像還是一團亂麻,一些與背景分離的片斷。阿桑治和「碉堡」里其他人花了很多時間把細節拼湊起來:執行任務的部隊番號,他們的指揮結構、行動規則,士兵進行無線電通訊時使用的行話。最重要的是,地面的伊拉克人是否有武器,是哪些武器。
  編輯過的短片長18分鐘。至於音頻,編輯做了改動,去掉了士兵的聲音,留下了無線電設備的噼啪聲和呼呼聲。阿桑治同意了這個版本。
  YouTube獲700萬點擊
  4月5日,日出後幾個小時,阿桑治終於站在全美新聞俱樂部一個小廳內,準備向大約40名應邀前來的記者介紹《間接謀殺》了。他播放了短片,不時暫停,討論細節。
  原始和編輯過的錄像在「維基解密」建立的網站上公布了,YouTube和其他一些站點也發表了。光是在YouTube,就有超過700萬觀眾看了《間接謀殺》。
  素描
  創始人阿桑治
  窮追猛打,從不手軟
   2008年,「維基解密」貼出了基督教科學派的手冊,該教派律師要求網站刪除這些資料。作為回應,阿桑治貼出了更多科學派的內部資料,並宣布,「『維基 解密』不會向科學基督教的法律威脅低頭,恰如它沒有向瑞士銀行、俄羅斯海外幹細胞研究中心、非洲前腐敗官員或五角大樓的威脅低頭一樣。」
   在網路文章中,尤其是在Twitter上,阿桑治對潛在敵人窮追猛打,從不手軟。而在更常接受的電視採訪中,他表現得出奇的冷靜。在鎂光燈下,身材瘦 高、一頭銀髮、眼神冰涼、額頭寬廣的他像是降臨到地球上的外星生物,來向人類傳遞某些隱藏的秘密,而他生硬的舉止和緩慢的男中音更是強化了這種印象。
而在私下裡,阿桑治卻是個精力充沛的大頭蝦。他很愛玩鬧,常會忘了預訂機票,或者預訂了卻不記得付錢,付了錢卻又忘了去機場坐飛機。這種時候,對照網站擁有的巨大影響力,他顯得非常天真。
三問「維基解密」
  如何曝光機密?
  阿桑治和同事專門搜集各國政府和機構視為機密的文件和圖片,在一個名為「維基 解密」(WikiLeaks.org)的網站上發布。自三年前上線以來,這家網站已經公布了一長串秘密材料,包括關塔那摩D營的標準運作程序、英格蘭東安 格利亞大學發給薩拉•佩琳私人雅虎賬號的「氣候門」郵件。因為「維基解密」準確來說並非一個機構,而是一個另類媒體,這些密件的發布尤其引人注目。
  如何做到保密?
   「維基解密」沒有領工資的員工,沒有複印機、辦公桌、辦公室。阿桑治甚至連個家都沒有,他從一個國家旅行到另外一個國家。與此同時,數百名來自世界各地 的志願者幫助網站維護其複雜的架構,只有大約三到五個人是全職為網站工作,核心成員僅以名字首字母稱呼———比如M———即便在「維基解密」內部,彼此之 間的溝通也是通過加過密的網路聊天進行。
  如何不被刪除?
  阿桑治還要保證錄像發布到網上以後不會被刪掉。他說,「維基 解密」的內容放在全世界二十多個伺服器上,有數百個域名(這些費用主要用獲得的捐助來支付,少數志願者也會主動創建「鏡像站點」以示支持),「它是一個不 受監控的系統,不留痕迹地(別人無法追蹤信息來源)泄露大批量文件,供公眾分析」,如果某個政府或公司想從「維基解密」上移除某項內容,它就得拆除整個互 聯網。至今為止,網站收到了過百次律師威脅,但幾乎沒有一家真的發起訴訟。
  從天才黑客到扒糞者「維基解密」網誕生記
  阿桑治的名字來自阿桑,或者桑先生,那是一位中國移民,19世紀早期來到澳大利亞的星期四島定居,他的後代後來移居到大陸。
  16歲時,阿桑治得到了一個數據機,電腦成為他的門戶。昵稱Mendax的阿桑治漸漸成為能侵入最安全網路的程序高手,他和兩名黑客組成了一個團隊(後來被人稱為「國際顛覆分子」)。他們進入歐洲和北美的電腦系統,包括美國國防部和拉斯拉莫斯國家實驗室的系統。
   1991年9月,阿桑治20歲時,進入了加拿大北電集團的主要終端(位於墨爾本),開始閑逛。「國際顛覆」對北電系統的入侵似乎是「氣象行動」取得突破 的重要時刻。調查人員監控電話線。阿桑治最終被捕,隨後他被控31項黑客和相關罪名。首席檢察官這樣描述阿桑治的網路漫遊:「就像萬能的上帝到處閑逛,為 所欲為。」
  1999年,經歷了30多場聽證和上訴后,阿桑治和妻子達成了一份監護協議。案子過後沒多久,阿桑治原來深棕色的頭髮就變成了銀白色。
   阿桑治筋疲力盡。他駕著摩托,在越南遊走。他干過各種工作。他開始覺得,所謂的人類鬥爭不是左對右,宗教對理性,而是個人對機構。他草擬了一個類似宣言 的東西,論述說,不合理的統治本質上就是個陰謀,是管理者「合謀保密,損害公眾利益」的產物。他說,當一個政權的內部交流之線被打斷,陰謀者內流動的信息 就會縮小,當它接近於零,陰謀也就消解了。因此,泄密和解密正是信息戰爭的工具。
  這些理念很快變成了「維基解密」網站。
  ■揭秘
  三段視頻震驚世界
   第一段就讓人心驚,部分是因為士兵們的閑聊完全超越了普通閑聊的底線。「他媽的,抓到他們就把他們開膛破肚。」其中一人說。機上人員看到街上有大約10 來個人在緩慢前行,並報告說其中5到6人持有AK-47。當阿帕奇開火時,機上人員看見人群中混著一名路透社記者,他隨身帶的長焦鏡頭被當成了火箭筒。阿 帕奇掃射了25秒,幾乎瞬間就將所有人擊斃。
  時隔不久,第二階段就開始了。當阿帕奇還在流著血的人堆上方盤旋時,機上人員注意到有一名 受傷的倖存者正在掙扎。突然,一輛車開過來,三名手無寸鐵的人跑過來幫助傷者。「有人進入現場,看上去可能,嗯,在搬運屍體和武器,」阿帕奇開火了,打死 了那些人和他們想救的人,並傷到了兩個坐在車前座的孩子。
  第三階段,直升機上人員收到一個無線電命令,說至少有6名武裝人員進入某居民區一棟尚未完工的房子。這時,兩名未帶武器人員進入了建築物內。儘管士兵們看到了他們,還是依原計劃實施了攻擊:三枚「地獄之火」導彈摧毀了那棟房子。路人被煙塵吞沒了。

至今,維基解密義工們和各國政客們的戰場上, 還沒輸掉任何一場戰鬥。這次美國國務院「電報門」 CABLEGATE 機密泄漏, 令美國政客們惱羞成怒, 威脅要不折手段的報復維基解密, 差點把維基解密的創始人阿薩奇給幹掉。但是魔高一尺, 道高一仗。維基解密的技工們促使你我下載一個「歷史保險」文件, 這個文件中包含的信息是,如果朱利安薩奇被殺害, 這個文件的密碼就公佈於世。
Now is a good time to download some "history insurance"
https://thepiratebay.org/torrent/572...eaks_insurance

這個「歷史保險」 是阿薩奇的「電報門」一切就緒,維基揭秘遭遇黑客攻擊

維基揭秘網28日遭遇黑客攻擊,以致網頁難以登錄。不過,這家網站仍在幾個小時后公布25萬份美國敏感外交文件。維基揭秘網28日經由微博客網站「推特」發布消息:「我們正受到大規模"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

分散式拒絕服務攻擊,俗稱「洪水攻擊」,是利用多台已經受黑客控制的機器對某一台單機發動攻擊,從而使這台單機失去反應能力。當大量機器利用合理服務 請求佔用過多服務資源,合法用戶便無法得到響應。維基揭秘網在微博客上說,「就算維基揭秘網陷入癱瘓」,美國、德國、英國、西班牙和法國等國多家報刊仍會 依照原計劃發布維基揭秘的文件。

最後,不但阿薩奇安全無恙,而且「電報門」 按時開幕。小孩喜歡愛看鬧劇,俺喜愛啞劇,接下來就讓我們按各自的喜好, 開始欣賞各國政客們精彩表演吧。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間消息,在線泄密網站維基解密(WikiLeaks)日前公開了大量美國政府的機密文件,其中的一些信息令人震驚,如美國政府曾要求其外交官監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和俄羅斯總理普京等。
  上周日,維基解密再次公開了25萬份美國機密外交電報,內容涉及到反恐、核擴散等一系列敏感話題,以下為這些機密文件所揭發出的「最令人震驚的7大秘密」:
  1. 葉門充當美國擋箭牌
  文件顯示,在打擊基地組織的戰鬥中,葉門曾充當美國的擋箭牌。今年1月,葉門總統阿里•阿卜杜拉•薩利赫(Ali Abdullah Saleh)曾告訴當時美國在中東地區的指揮官大衛•彼德雷烏斯(David Petraeus) :「我們將繼續說那些炸彈是我們的,而並非你們的。」
  2. 監視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
  美國國務卿希拉里•柯林頓(Hillary Clinton)曾要求美國外交官對聯合國高級官員們進行暗中監視,甚至包括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監視的內容包括他們的信用卡密碼、日程安排、電子郵件地址、手機號碼、常用車牌號,甚至是DNA數據。
  3. 希拉里派人監視普京
  義大利總理西爾維奧•貝盧斯科尼(Silvio Berlusconi)經常熬夜,嗜好狂歡,這幾乎眾所周知,但文件詳細列舉了貝盧斯科尼的這一嗜好。此外,文件還對貝盧斯科尼與俄羅斯總理普京 (Vladimir Putin)之間的親密關係提出了質疑,包括兩人之間過分慷慨的禮物贈送,利潤可觀的能源協議等等。而美國國務卿希拉里則要求身在這兩個國家的外交官報告 兩人之間的任何商業交易。
  4. 沙特/以色列要求美國打擊伊朗
  文件顯示,沙烏地阿拉伯國王阿卜杜拉(Abdullah)曾多次要求美國對伊朗進行軍事打擊,消除核設施。阿卜杜拉2008年曾表示,「把蛇的腦 袋斬掉」,要求對伊朗的核計劃實施軍事打擊。此外,沙烏地阿拉伯政府還呼籲對伊朗進行全球性制裁。除了沙烏地阿拉伯,以色列也曾敦促美國這樣做。文件還顯示, 美國相信伊朗已經從朝鮮獲得先進的導彈系統,射程可達到莫斯科。
  5. 偏袒阿富汗副總統
  阿富汗副總統艾哈邁德•塞阿•馬蘇德(Ahmad Zia Massoud)去年訪問阿聯酋時,當地政府與美國緝毒局(Drug Enforcement Administration)發現,他隨身攜帶了5200萬美元現金。但美國大使卻慷慨放行,不問這筆資金的來源和去向,而馬蘇德則否認攜帶任何資金出 境。
  6. 計劃統一朝鮮半島
  隨著朝鮮半島局勢的升級,美國和韓國官員曾討論過朝鮮半島的統一前景。
  7. 怒批德國總理默克爾
  美國前大使威廉•蒂姆肯(William Timken)曾表示,德國總理安格拉•默克爾(Angela Merkel)不願冒險,缺乏創造性。(李明)


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11月29日晚間消息,《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和法國《世界報》周日對刊登維基解密(WikiLeaks)公開的大量美國外交備忘錄的決定進行了解釋,稱公眾有知情權,而且已經刪除了人名等敏感信息。
  上周日,在線泄密網站維基解密再次公開了25萬份美國機密外交電報,內容涉及到反恐、核擴散等敏感話題。維其解密將這些文件提供給了《紐約時報》、英國《衛報》、德國《明鏡》周刊、西班牙《國家報》和法國《世界報》。
  《紐約時報》稱,相信公眾會對這些文件感興趣,它反映出了美國外交的宗旨、成就、妥協和挫折等等。《紐約時報》還稱,在公開這些機密文件之前,已經刪除了一些可能威脅到信息提供者或國家安全的信息。
  而英國《衛報》和法國《世界報》也表示,刊發前已經對這25萬份外交電報進行了編輯。德國《明鏡》周刊和西班牙《國家報》也收到了這些機密文件,法國《世界報》稱,這五家媒體均對這些信息進行了編輯,刪除了敏感的人名信息。
  《紐約時報》稱,對於準備刊發的內容,已經將相關信息提交給美國政府,接受核查。而且,政府也對這些信息進行了編輯,但《紐約時報》只接受了一部分,並未全部接受政府修改的內容。
  《紐約時報》稱:「問題是,處理這些機密信息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此我們從未掉以輕心。在讓公眾充分了解相關信息和潛在的人身安全之間,編輯們進行了很好的平衡。」
  《紐約時報》還稱:「如果不刊發這些信息,則是對讀者的不負責。更重要的是,這些文件反映出了政府是如何做出重大決定的,而這些決定需要大量的人力和資金來實現。」
  《紐約時報》稱:「在政府反對的情況下,公開這些機密信息有些令人心驚膽顫,但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公眾沒有知情權。」
  而英國《衛報》稱,維基解密此次公開的大部分美國外交電報都已經在美國政府的內網上公開了,因此,對於許多人而言,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了。《衛報》還稱,由於來源或內容主題等原因,部分信息將不會被刊發。
  法國《世界報》稱,其使命就是對這些文件進行核實,經過分析后,提供給讀者。《世界報》表示:「公開信息也要承擔責任,透明和篩選並不矛盾。」(李明)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mNGVFAs4ok、、、

柯林頓:面對令人尷尬維基解密文件,美國政客深感遺憾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M39y...ayer_embedded#!

玩家楓子 整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1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SirCat 2010-11-30 23:45
謝謝介紹!
呵呵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1-23 07:0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