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遲來的啟蒙

作者:瀑川  於 2022-3-27 01:39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紀實|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3評論

  遲來的啟蒙  (選自作者文集《秋水長天》)

 

連續兩年沒考上市立小學,父母很著急,他們怕這唯一的兒子成了文盲。195291 日上午,母親匆忙地拉著我來到私立的普濟小學。

 

我的啟蒙老師

 

普濟小學與一年前把我除名的慈幼小學僅有一牆之隔,但師資和設備都要好些,起碼學生不必自帶凳子。三年後普濟與慈幼合併為清華寺街小學,並轉為市立。接受我的老師叫劉立曾,三十歲左右。不知劉老師與我是否有佛緣,還是因為我開竅的時間已到。到了她的班上,我同一年前在慈幼時相比判若二人。我能聽懂老師在說什麼,看懂老師在寫什麼,同時還能記在心裡。當初在慈幼時我彷彿是一台剛組裝好的計算機,雖然配有中心處理器80286、硬碟、記憶和輸入、輸出設備,但還做不了事情。到了普濟后劉老師為我裝上了DOS操作系統,不光具備硬體,還有了軟體的功能,成了一台名副其實的計算機。

 

第一堂課學的是「開學,開學了」,第二堂 「上學,我們上學。」, 有一篇課文是「工人愛機器,農民愛土地。戰士愛槍又愛炮,學生要愛書和筆。」按現在的標準,有點單純業務。我喜歡一篇課文:「九月里,秋風涼,棉花白,稻子黃。摘了棉花收了稻,家家地里放牛羊」。每當秋色滿園的時候,我都要把它默念,它不僅是一首詩,而且是一幅畫。我很高興,終於可以同其他小朋友一樣,會上學了。

 

     

 

           SEQ \* ARABIC 7 我的啟蒙老師劉立曾女士。

 

普濟小學不大,每個年級只有一個班,我們這班有五十人左右。剛入學時課程不多,只有國語(語文)、算數、圖畫、音樂和體育。前三門由班主任劉老師兼任。音樂老師姓高,叫高玉龍,眼睛有點斜,故而有個外號「高斜眼兒」。高老師喜歡異性的學生,每有演出他都會挑幾個漂亮的女孩出去露臉。對有點藝術才華的男孩子,他從來沒用正眼瞧過。體育老師姓王,叫王新華,年在四十開外,有些禿頂,外號「王奔兒頭」。後來又增加了書法和珠算,兼課老師是校長趙清泉老先生。五年級開始了歷史、地理,六年級學自然。那時的學生負擔不重,課程進展緩慢,每天都留作業,但不到三十分鐘便可做完。學生有不少課外時間繼續享受童年的快樂,三三兩兩聚在一起,盡興玩耍。

 

我的第一個集體

 

班裡學生年齡相差許多。最小的小我兩至三歲,最大的要長我三到四歲。比我大的學生里以女孩為多,有七八個人。大概剛解放有些原來念不起書的現在有條件了,或者她們剛從農村轉到城裡。儘管年齡大小不一,同學間能夠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在老師的帶領下,形成了一個溫暖的集體。這是我所參與並熱愛過的第一個集體。班幹部由大家舉手選出,每個幹部也能各盡其職。放學后同學們輪流值日打掃衛生。把椅子一個個倒放到書桌上,把地掃乾淨。

 

有位小同學還鬧出過小插曲。一天上午課上了一半,忽聞一陣腥臭。原來一個叫李平安的小同學鬧肚子。坐下有一攤稀。 老師讓他的鄰居焦叔岩送他回到位於東大地的家去。還有一次在體育課上練手榴彈,這位小同學 因力氣小,把彈甩偏,打掉了一個女同學的牙齒。後來也未見女同學的家長前來抱怨。

 

還有一個小同學,入學后沒說過話。老師問她,也不作答。大家叫她木頭人。同我年前在慈幼小學的表現大同小異。也是一個開竅較晚的孩子。有個小同學在音樂課上把「朝霞里牧童在吹小笛」讀成了「小苗」,引起了同學的鬨笑。還有一次踢足球時,大家自報位置,有的說前鋒,有的說二道,有的守大門。他卻要踢中線,足見其天真幼稚。

 

剛解放不久,小學生心中還沒有樹立起階級鬥爭和路線鬥爭的觀念。同學之間沒太注意家庭成分與出身,臉上又沒有標籤。只有去過誰家或比較要好的,才得知一二。算起來我們班有一個大點的資本家,和兩三個小點的資本家,有兩家開傢具店的,有三個醫生,有開飯館的,有做飯的,有開煤鋪的,有蹬三輪的。雖然有富有窮,但平均起來成份偏高。劉老師對學生一碗水端平,不因其富而阿之,也不因其貧而蔑之。富家子沒有驕橫跋扈,窮家孩子也沒有妄自菲薄。

 

羅庚俠小同學,外號叫大頭,他家在三里河大街擁有遠近聞名的貴壽棺材鋪,為當地首富。除了多一點天真稚氣與他人無異。羅跟我關係不錯,帶我到他家去過。他家在後池西口路北,獨門獨戶。院里有花草樹木假山盆景。他有單獨的卧室,床嵌在牆內,輕羅幔帳,不亞於電視劇里賈寶玉的房間。羅也去過我家,不嫌我們居室簡陋,還在他不曾見過的木板炕上滾了一圈。在貴壽拉大鋸的劉大爺認出了他,驚訝地說:「這不是東家的孩子嗎?」 聽說羅家在抗美援朝時捐獻過一架飛機。

 

小學畢業后我與他失去往來。文革時的一個下午,我在金魚池路邊同他不期而遇。他赤著膊,把衣服搭在肩上,褲腿上濺滿泥點。我當時正在清華大學讀書。本想跟他打個招呼,但見他雙眉緊鎖,垂頭喪氣。只好擦肩而過。大概他家裡出了變故,做了苦力。往日天真可愛的富家公子,混到這般田地,不禁令人扼腕嘆息。聯想到《丹青引》中,孟德曹公之後「於今為庶為清門」,那是在魏武揮鞭百年之後的事了。今觀羅氏之衰敗,不過十載而已。此情此景不禁令我感慨萬分。本來赤膊打工的應當是我,在清華讀書的應當是他。可是仔細一想,這事又怪不到我的頭上。這是一股強大的難以抗拒的社會效應。

 

想必撥亂反正後,政策落實,物歸原主,他已回歸到昔日的榮華。庚俠的哥哥庚儒和姐姐庚夷,也在普濟讀過書。按當時的政策,他們恐怕也進不了高等院校。

 

學校小,操場也不大,老師經常安排些校外活動。每隔幾周我們就會到東曉市的一中心小學開展體育活動。那兒有轉椅、木馬、鞦韆等小朋友喜歡的器械。大家高高興興,一件一件,輪番玩上一回,盡興而歸。下雨的時候,體育老師在教室里給我們講故事,他講過《丁佑軍》和《冷酷的心》等。

 

去外邊看電影時,老師吹著哨,學生排著隊,走得整整齊齊。當時以蘇聯電影居多,如《山中放哨》《伊凡從軍記》《熱風怪》等。兒童影片《小貓釣魚》也為大家喜愛,特別是裡邊的那首歌,「太陽光金亮亮,雄雞唱三唱。花兒醒來了,鳥兒忙梳妝。 」 國內影片有《天羅地網》《鐵道衛士》《秋翁遇險 記》和戲曲片《 群英會》。我們班還一起到中和劇場看過京劇《泗水城》,由四小名旦之一毛世來和伍嘯甫先生主演。每年五月還有春遊活動。大家一起乘電車去動物園。還有一次乘火車去八大處,我父親也陪著去了。

 

1993年春節,我在北橋灣見到一位年紀相近的人,他熱情地直呼:「王克斌。」我愣了下說:「恕我眼拙,敢問您是?」「我是馬士逵呀!」於是我想起了那個小學同學,他和他的哥哥馬士達是學校有名的一對淘氣包。闊別三十五年, 一眼就把我認了出來,圖像識別能力驚人。他要是沒幹上公安這行,算是屈大才了。他告訴我他家在徐州。我告訴他我家在麻州(麻薩諸塞)。這是怎麼說的,兩個土生土長的小老鄉都把金貴的北京戶口給混丟了。

 

課後的娛樂活動

 

在學校男女同班上課,但課後活動則男女各在一起。我們幾個男同學常常三五成群地到某個同學家去玩。吳新水家在東曉市街路北,開傢具店,有個大庫房,那是我們的活動中心。有一次玩《鍘美案》,推選周廷祥同學當陳世美。開始時玩得挺默契。沒想到把他架上長凳,包公就要發話「開鍘」時,他當了真。他怕好端端的一個腦袋咔嚓一下被被剁下來,嚇得直哭臨陣脫逃。戲沒演完,不歡而散。廷祥家成分較高,讀完高中後到內蒙插隊。他和我是好朋友。

 

焦乃龍同學為人厚道,見了同學總是憨憨一笑。他家離學校不遠,也在清華寺街上。那是一個高台階四合院,他家在後院的一排北房,屋子寬闊。他的父親可能是戲曲工作者。兵器架上刀槍劍戟,應有盡有。我們幾個男孩酷愛京劇,喜歡拿過來耍弄一番。她母親知書達理,熱情好客。對這麼多亂亂鬨哄的孩子,毫無厭煩之意。院子里有棵核桃樹,趕上結果季節,她母親會取出一個長桿,讓我們打核桃。噼里啪啦,核桃掉了一地。每人分上幾個,用衣服兜著帶回家去。新鮮的核桃外邊包了一層厚厚的綠皮,剝皮時手會染上綠色,長時間才會退去。父親見了核桃對我說,核桃樹結果兒晚,俗話說爺爺種了孫子吃。到四年級頭上乃龍因搬家而轉到別的學校。

 

有時我們到磁器口附近孟祥月家的小院去打乒乓球。球台用鋪板和長凳搭成,雖然面積不大,但對身高1米左右的孩子也夠了。為此我花4毛錢買了一個單面鋪著一層軟木屑的球拍,比鋪膠粒的球拍便宜。祥月講話時有點結巴,喜歡邊說話邊眨眼,但人很老成。他父親是磨玉器的,原先和我家住在一個院里,發達后買了個獨門獨戶的小院。有一年人民幣更新,原先的一萬元紙票變成了一元。祥月問我:「你們家有沒有留下舊幣?」我說:「沒有。」他說:「他家留了兩張10萬元的大票。」一來那時沒有收藏觀念,不知道這十萬元到了改革開放後會升值一百倍;二來十萬元對一個普通家庭不是小數,怎麼捨得讓它變成廢紙?

 

祥月早年喪母,父親續弦后又生個小妹,叫新秀。繼母對祥月視如己出,疼愛有加。在國術社練習雙刀對打三節棍時,祥月上身向前彎曲,持棍的李東明小朋友右手掄棍一掃而下,不幸擊中了祥月的後腦。為此祥月的母親親自去找李家理論。李說祥月此時忘記低頭躲閃,也有責任。後來祥月中止了武術學習。我家原來有個用滑石雕成的小坐佛,聽說是孟家留下的。小時候貪玩,我把坐佛當作石筆在地上畫來畫去,愣把三寸多高的石佛給磨沒了。

 

父親的家教

 

當我的學習生涯進入正軌以後,父親對我的管教也沒放鬆。放學后還要學課堂上 沒有的東西。他說過一天早晨我大爺教他斤乘流法,他學了一次就記住了。於是父親又把這口訣傳給了我。學了計算機后,這斤乘流法不過是十六進位到十進位的轉換。編成口訣就成了一退六二五,二一二五,直到十五九三七五。其使用價值在於把十六兩一斤的貨物換算成十兩一斤。我也只學了一遍就能背了。

 

有閑空我就在算盤上打小加九,從一到九,每個數都要同比它小的數(包括它自己)依次相乘,把每次相乘的結果再加在到算盤珠上。每次打完,父親都要過來檢查結果,是否1155。用珠算打小加九需要四十五次運算。但如果用FORTRAN語言表達,這不過是一行的程序:

Isum=0

Do i=1, 9

Do j=1, i

Isum=Isum + j*i

Enddo

Enddo

Write(6,*) 「The sum is 」, Isum

 

父親雖然忙於工作,對我的戶外活動也很關注。有段時間我迷上了打克朗棋,經常拿一毛錢到紅橋的一個吧里去玩。裡面有幾個不務正業的小夥子。父親怕我學壞,停下手頭的活兒,把我領回家中,及時糾正了我的不良傾向。有一年社會上流行大鬢角的髮式,我拿著兩毛五分錢到受祿街理髮館理了一個。頭髮幾乎沒剪,只是吹了吹風,上了層油。回家後父親和母親見了十分惱火,對我嚴厲批評。我只好再返回理髮館,來個二進宮,又剃了一次。儘管沒有條件效仿孟母擇鄰而處,父親對我還是做到了防微杜漸。感謝父親盡心儘力,我這棵小樹總算沒有長歪。

 

赤子心

 

跟了劉老師后,雖然去掉呆傻開了茅塞,但沒有理想沒有方向。把上學當成家長交給的任務,敷衍了事,不留級就行了。看看街坊四鄰,除了耍手藝的,就是賣苦力的,於是我把他們的今日當成了明天。既然如此,成績好壞也無大礙。靠著小聰明我的成績在班上屬中偏上。到學期末成績冊上有操行評語,分優、良、中、差、劣五等,我多居於良,少居於優。劉老師為我啟蒙,我很敬重她。老師對我說不上喜歡,也說不上厭煩。

 

 

三年級開始成立少先隊,我也努力爭取。第一批加入的七個人里沒有我。老師找我個別談話,鼓勵我不要泄氣,要繼續嚴格要求自己。從那時起我上課時像山本將軍那樣背部挺直,遵守記律。 第二批我也戴上了紅領巾,可以行隊禮唱隊歌了。老師知道我愛好文藝,六一兒童節還給我一張票,到長安大劇院去看錶演。其中有一首蒙古風格的男聲獨唱,「藍藍的天上白雲飄」。

 

老師不僅課上兢兢業業,課下對學生也很關心。同學們對她也很愛戴。初小完成後要換老師了,大家捨不得離開 她。十幾個同學湊了三塊多錢,我們在過街樓路口的玻璃店為她買了一面鏡子,寫上紅字。然後一起坐電車經過寬街,把鏡子送到她在交道口南大街甲七十二號的家裡。老師含著熱淚收下了這片赤子之心。隨後我們進了北海公園北門,租了幾條小船,盪起了雙槳。這是我生平第一次划船。第一次像電影里祖國的花朵那樣,欣賞著海面倒映的美麗的白塔,看著周圍的綠樹紅牆。迎著爽人的和風,我們和小船兒一起飄蕩在水中。

 

       

 

    SEQ \* ARABIC 我(左)和李增福同學1956年夏在珠市口永光像館的合影。

 

體育鍛煉和京劇

 

小學的六年不僅使我獲得了知識,還健全了體質。入學前母親看管太嚴,適得其反,常常生病。進了普濟小學后,漸漸地同到了一起,開始鍛煉身體。除了體育課,還參加了課外互動。學校只有一個雙杠,那是我健身活動的起點。下了課我就跑去做追杠遊戲。兩個同學同時站在兩頭,雙手握杠端說聲開始,各自雙腳離地,身體從右邊的杠子上面騰躍而出。落地后朝對方一端跑去,重複動作。直到追上對方算是贏家。開始時由於身體瘦弱,連個叫宋文英的女同學都贏不過。堅持一些時日後,也能轉輸為贏了。過了兩年學校在一棵大樹旁立了根竹竿,直徑不到兩寸,它也成了我體育鍛煉的器具。開始爬桿時需要手腳並用,後來手臂和手腕有了勁,不再用腿,只靠兩隻手捯著,就能噌噌地爬上去了。我還經常與同學一起踢足球,跑來跑去,出一身汗。體育鍛煉使我逐漸地告別了疾病,為後來的學習和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礎。

 

為了打個好底子,父親還帶我到大興縣第一武術社認師傅。武術社在蔥店前街的一個煤鋪後邊。進了門是一百多平方米的院子,南面是圍牆,北面有一排房。七八個學生正在打拳耍刀,認真練功。學生年齡的分佈很廣,從小學生直到二十歲開外的小夥子。老師叫唐鳳才,六十多歲,雙目失明,在少林界名望甚高。正房的兩側立有大刀、長矛、戟和鎲等各類長短兵器。問了幾句話后,唐老師同意我入學習武,還發了校徽。 

 

每天晚上開始時先練基本功,偎腿、夠腿和踢腿。偎腿時雙腿直立,上半身及頭部以胯為軸前屈,頭部接連朝雙腳擺去,作上三百次。夠腿是左腿斜向伸直,右腿半蹲,身體往左探,用左肘去接觸左腳的腳尖。然後,左右交換,重複動作。踢腿時幾個人排著隊,轉著圈,先踢左腿,再踢右腿。功夫練成后,腳尖可以碰到前額或下頦。基本功練完,師兄開始教拳。先學二十四勢,然後是頭趟猴拳和二趟猴拳。我學了將近兩年,一直練到連環刀和連環棍,可以作朝天蹬和摔叉。後來怕把筋骨練僵,長不了個兒,中途輟學。遺憾的是後來遇上了三年災害,個頭後來還是沒長上去,僅一米六四而已。

 

我喜歡京劇的起因純屬偶然。二年級剛開始,同院的小朋友馬根兒帶我到羅圈兒衚衕呂叔家去玩兒。呂叔喜歡小孩, 放下手中的活兒,一句一句教我倆唱《甘露寺》選段,沒想到我學了一遍就會了。 這段西皮原板轉流水是我學的第一段戲。過些日子,在班上的文藝活動中,我唱了一回,得到老師和同學的好評。從此我對京劇的興趣慢慢地變濃。又學了《二進宮》里徐延昭的一段二黃原板。在全校的演唱會上,我唱了段二黃導板轉回龍、原板的《借東風》,一位姓曾的老師為我操琴伴奏。曾老師沒多久就調走了。那時學戲不大容易,沒有留聲機、錄音機、更無光碟。先去書店花幾毛錢買劇本,再跟著收音機學。為此每周都要買廣播節目報,好知道什麼時候播出什麼節目。

 

四年級後天橋有個叫小傻子的一家人擺了地攤,他父親操琴,他唱。放學后完成作業,我就去聽。在我的影響下,班上掀起了一陣京劇熱。課間休息時,有的唱「忽聽得老娘親來到帳外」,有的唱「千歲爺進寒宮休要慌忙」,你叫他喊,氣氛熱烈。還有幾個人聯手唱《二進宮》,其中只有演李艷妃的女同學李玉琛唱得不同凡響,原來她父親是京劇團的鼓師,得了真傳。可惜她後來遇到麻煩,終止學業。大部分同學對京劇的愛好只有一陣,我對京劇的喜愛,卻始終不渝,到了六十多歲還在學習新的唱段。

 

五年級時班上下了任務,要在全校演出全本《空城計》, 我演諸葛亮,吳新水演司馬懿。我只唱過單段的西皮慢板「我本是卧龍崗散淡的人」,和那段二六「我正在城樓觀山景」,別的沒練過。既然是任務,義不容辭,只好趕鴨子上架。我這邊找了琴童和二老軍,吳那邊 找了兩個兒子和四個龍套。人小膽大,十幾個小人兒,居然按著劇本煞有介事地排練起來。

 

演出時一無行頭,二無文場。我正襟危坐於課桌之上,一本正經,從頭至尾,有條不紊。好在觀眾以小學生為主,一不懂三國,二不諳戲曲。不但沒有「倒好」,還獲得了陣陣掌聲。可惜那時沒有CCTV,否則我們說不定還能露露臉。

 

五年級暑假,父親給我一塊錢讓我出去玩。我在天橋看見一個背著褡褳賣京胡的老人,花了這塊錢買了一把。後來又買了倪秋平先生編寫的《京劇胡琴研究》,開始學琴。一年多后我在拉完二黃原板過門后,無意中唱出了 「說什麼學韓信」,琴弓未停,我知道我也可自拉自唱了。

 

這幾年家裡狀況發生一點變化,由於本家三哥幫助,姐姐結束了童工的苦難日子在1954年進了小學,直升四年級。1957年她上了中學。1956年公私合營時,父親母親一起加入到第六制帽社當了工人。父親工資六十元,母親工資三十元,收入穩定,全家四口人的生活還算從容。我和姐姐可以無憂無慮地學習。父親對我唱京劇拉胡琴並不反對,可是由於思想封建,說什麼也不許報考戲曲學校。謹遵父命,我未能跨進一心喜愛的梨園,以至後來轉向物理。

 

畢業前的兩年

 

五年級的班主任叫姚子風,六十齣頭,戴副茶色眼鏡,喜歡抽煙斗,牙齒被薰得黑黃。老先生舉止有些古板,像個老學究。但教學認真一絲不苟。在講述反映民間疾苦的唐詩時,他會指出作者的姓名聶夷中;在講述一篇堅持游泳抗擊疾病的課文時,他會說出這人的姓名孫國瑞。這些都是課本上見不到的。至少老先生在備課時下了功夫,讀了不少參考資料。課上遇到個別學生搗亂,他會怒氣沖沖,揪著胳膊把他拖到門口,跟上一腳並送上四個字,「混帳出去!」見老師疾惡如仇,學生不免心生畏懼,有所收斂。姚老師賞罰公平,從不徇私。有一回他讓一位同學在黑板上寫個「渴」字,她寫了個「喝」。老師問大家 對不對。我舉手稱否,並在黑板上寫了「渴」字。他馬上在我的成績冊上記個「5」分。一天下午在自習課上,我拿起教鞭,向教室前方投去,不料擊中女同學高秀琴的頭部,她哭著告訴了老師。於是老師取締了我在學校上自習的權利。

 

五年級末,那個在《二進宮》里唱李艷飛的同學出了點差錯。她的未婚姐夫,警察小王,帶著她不辭而別,到天津玩了幾天。回來后不久懷孕,只好中途輟學, 小王也因此進了監獄。談著姐姐,搞著妹妹,小王不知道喝了哪碗迷魂湯,一下子害了三個年輕人。聰明伶俐的姑娘李玉琛還沒進初中,就關上了美好前程的大門。大家都為她感到惋惜。也不知她和她的孩子在漫長的似水流年裡是怎麼度過的。

 

到六年級時,由於轉學和退學,班上只剩下四十人左右。老師叫朱棟臣,五十歲上下。衣衫雖然破舊,但乾淨整齊,留著規整的分頭,坐騎是一輛沒有擋泥板的二六老車。他講課思路清晰,有條不紊重點突出。尤其是語文課,分析得很透徹,比如那篇《一副壯錦》的課文。朱老師雖然沒罵過學生混賬,但他不苟言笑面色莊重,也讓幾個喜歡惡作劇的同學畏懼三分。再加上行將畢業,誰也不願找大麻煩。一年下來,相安無事。

 

朱老師課後除了喜歡端個煙斗,還打乒乓球,而且打得不錯。儘管朱老師教過我姐姐,她是學校的大隊長,可我有時愛耍小聰明,故為朱老師所厭惡,畢業時操行等級以「良」定音。在六年級的自然課里,我學到了摩擦起電、驗電器和起電器,引起了我對自然科學的興趣。畢業前夕在一篇關於志願的作文中,我選擇了當一名電工。為別人修理電燈、電線、換保險絲。在黑暗時給大家帶來光明。

 

小學的六年裡,我學了不少知識。語文方面可以作文、寫信、讀書、看報。算術方面學會四則運算、分數、小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當時升入初中還得按照畢業考試成績選擇學校。家門口附近有個第十一中學,那是個老學校,設有初中部和高中部,師資力量和教學設備在區里堪稱一流。論距離論名聲,十一中都應是我的首選。可是一想到我的成績不算優秀,評語也很平淡,一怕考不上,二怕跟不上。只好選擇新建的離家較遠的第九十中學,爭取湊合三年混個文憑,然後找個學徒的生涯,擔當起養家糊口的重任。

 

誰想到歪打正著。進了九十中后,我變成了新人,有了航向,有了目標,走上一條與父老鄉親完全不同的道路。九十中成了我人生的一個轉折點,它把一塊註定藍領的坯料打造成白領中的一員。如果說我在小學畢業時還只是一個在海邊徘徊的小船,九十中則為我裝上風帆,使我能在三年後揚帆破浪,探求在知識的海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8288 2022-3-27 05:48
記性真好
回復 NO_meansNO 2022-3-27 09:48
8288: 記性真好
讓您搶了先,說了俺想說的。
這麼好的記憶力,罕見,服了。
回復 瀑川 2022-3-27 10:00
謝謝二位同學的鼓勵。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7:35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