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故土

作者:瀑川  於 2022-2-17 06: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小說|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2評論

  故土    (選自 作者文集《漁舟唱晚》)

 

小院的長輩人里,自我父親以下都是1902年後出生的。只有隔壁的劉大爺生於戊戌變法那年,算是跨世紀的老人了。

 

劉大爺個兒不高,剃個光頭,身板硬朗,胳膊和前胸鋪滿了一層硬邦邦的肌肉。他為貴壽棺材鋪拉了幾十年的大鋸。棺材鋪需要許多一人多長的成型木料,劉大爺的任務是把原木破開成板,準備做棺材的部件。這些被砍伐下來的大樹榦在中部用架子支撐起來,有點像幼兒園小孩玩的壓板。在翹起來的一端躬身站著一人,下邊又蹲著一人,一上一下,共同用一把五尺來長的大鋸,你推我拉,直到把木料鋸開。這可是個賣力氣的工種。

 

老年間不時興火葬,人的壽命又不長,棺材鋪的生意挺紅火。靠力氣養家的劉大爺也能維持溫飽,起碼吃窩頭喝豆汁不用犯愁,時不時地還可以呷上二兩小酒。那時候,拉大鋸居然被唱進了哄孩子睡覺的搖籃曲里:「拉大鋸,扯大鋸,姥姥家唱大戲。接閨女,請女婿,小外孫子也要去。」可見這個職業在當時還很有一定的地位。

 

劉大爺與劉大媽年近六十,人緣好,心地善良,是院子里受尊重的長者。唯一的遺憾是膝下無嗣,可是他們倆個又都喜歡孩子。吃飯的時候,鄰居的孩子走過來,大媽總是掰半拉窩頭,給孩子吃一口。劉大爺也愛逗小孩,有時還教他們數來寶。小孩子打著竹板,劉大爺教唱:「打竹板,邁大步,前邊有個棺材鋪。這裡的棺材真叫好,一頭大來一頭小。」「說趕大車的你別往東,東邊有個死人坑。趕大車的你別往北,北邊有條死人腿。趕大車的你別往西,西邊有隻死公雞。」劉大媽就說:「老頭子,除了棺材就是死,你能不能教點兒吉利的呀?」

 

別看他沒啥文墨,說起話來還總帶著一點幽默。當人們讚揚他年紀大見識廣的時候,他就謙虛地說:「沒什麼新鮮的,多吃了幾斤咸鹽。」下雪天出門,鄰居們叮囑他:「劉大爺,您得多留神哪。」劉大爺就說:「八路軍不信神,廟都扒了,還留神幹嘛。」大家都知道,這老頭有點倔,但倔里透著一點詼諧。

 

劉大爺很樂觀,走進衚衕時常會哼兩句京腔,但不純正。比如《牧虎關》里有一句「高老爺來到牧虎關」,他會唱成:「高老爺吃了炸醬麵,離了娃娃把我團。」沒事的時候他也能正兒八經地在院兒里哼一段余叔岩的《狀元譜》,「張公道三十五六子有靠,陳伯愚年半百無有后苗。為兒女我也曾朝山拜廟,為兒女我也曾補路修橋。」唱了這段戲文,沒兒沒女的感覺又會讓他感到一陣孤苦,想到日後的凄涼。

 

眼瞧著劉大爺和大媽就要直奔六十而去了,鄰居里有好事的大叔、大嬸都勸這對老夫婦抱養個孩子,老了也好有個依託,有人摔盆打幡。劉大爺也想起那段沒唱下去的西皮原板,「怕的是大限臨無常一到,是何人到墳前把紙化燒。」覺得也是那麼個理兒。他和劉大媽商量了幾天,開始尋找合適的孩子。於是街坊們就像跑四百米接力一樣,託人再託人,四處查尋。

 

功夫不負苦心人,在大家的攜手努力下,很快就有了兒子候選人。這孩子命苦,本姓孟,原名昭輝,那年在十歲頭上。他父母早亡,過繼給一位本家叔叔,叔叔又因病去世,只好在一個遠房的老姨家湊合了幾年。老姨又為生活所迫,不得已還得為他再找一個寄身之所。正好趕上劉大爺家年邁無子,雙方都很滿意,於是簽署了君子協定。

領養那天,劉大媽為這位兒子做了一套藍色斜紋的新衣服。在飯館辦了幾桌酒席。全院的大人小孩都去隨份子賀喜。劉大爺和大媽坐在中間,昭輝向領養他的父母行叩拜大禮。老頭和老太太嘗到了天倫之樂,心裡熱乎乎的,為他起了個新名字,劉世榮。

 

年幼失怙的遭遇使得世榮養成了寡言木訥的性格。剛進門時,老倆口皆大歡喜,老來有靠。劉大爺和大媽對兒子也疼愛有加,但分有點好吃的都留給他,建立感情。可是天有不測風雲,人有旦夕禍福,沒過幾天,劉大媽坐在炕上吃午飯時,豆汁還沒咽下去,一口氣沒倒上來,就過世了。於是鄰居們開始說世榮命硬妨人,與劉大媽的八字相剋。 

 

世榮雖然不愛說話,卻是個多愁善感的孩子。對母親的過世自然也很哀傷,他又失去了一位剛剛找到能夠疼她愛她的親人。

 

院子里唯一的一項娛樂活動就是聽僅有的一台收音機了。大人小孩每天下午準時收聽連闊如先生的《三國演義》。他的書說的繪聲繪色,不光是在戲說歷史,而且還在潛移默化地教人向善。讓人們同情忠良,憎恨奸雄。因此他能使聽眾入戲,每天這個時候大家都會被連老先生牽著退回到公元200多年的場景。當他鄭重地宣布,人民的好總理諸葛亮先生在五丈原仙逝的時候,院子里先是一片寂靜,鴉雀無聲;3秒鐘之後,爆發出世榮捶胸頓足的哭聲。他是個感情很深的孩子。

 

劉大媽的去世對劉家是個轉折,劉大爺開始把傷痛轉變為發泄,時常借酒消愁。醉酒之後,對世榮連打帶罵。鄰居們看不下去,過來勸解,劉大爺總是說:「八路軍不打好人,打壞人」世榮又別無他處可去,只好逆來順受,和這位脾氣乖戾的老爹相依為命。有時他會幫助鄰居干點小活兒,鄰居給他添件衣服,買頂帽子。大家同情劉大爺的不幸,可是誰知道兒子的到來會要了老伴的命。 

 

劉大爺開始年老力衰,再加上棺材行業開始衰落,他已經不能天天都有工作。那時的體力勞動者都是干一天吃一天,一天不幹就沒飯。生活的窘迫使得劉大爺的脾氣越發暴躁,世榮的日子也是王小二過年,一天不如一天。劉大爺像一匹在草原上馳騁了一生的駿馬忽然跑進一片廣闊無際的沙漠,再也找不到填飽肚子的草料,何況身旁還有個不能自立的馬駒子。劉家父子的日子已經熬不下去了,在家家窮凈光凈的年代,鄰居們的生活條件也不寬鬆,最多只能救急,但絕對救不了窮。

 

這個時候,政府開始號召移民寧夏,支援大西北的建設。政府出資,協助安家落戶。派出所的戶籍警老呂來做劉大爺的工作。劉大爺已經感到窮途末路,別無選擇。他只好一不做,二不休,豁出去開闖一條新路,興許會置之死地而後生。他也聽說過走西口的故事,那裡風沙很大,人煙稀少,乃是楊家將戍邊之地,遠不如帝鄉北京的繁華市景。可是北京雖大,卻沒有他的立足之地了。

 

在這個小院里,劉大爺是最老的住戶了。他們爺倆臨走的前幾天,街坊四鄰天天送點吃的,勸說劉大爺別傷心太過,說不定他們會在賀蘭生活得不錯。小孩子也在家裡翻箱倒櫃,找出點拿得出手的東西,送給小朋友世榮當作分別的禮物。「劉大爺,人挪活,樹挪死。您到寧夏是享福去了。」大家你一言,我一語,勸解著,寬慰著,希望能夠沖淡劉大爺的離情別緒。

 

臨走那天,全院的男女老少都來送行。劉大爺和和世榮每人扛著一個鋪蓋卷,拎著一個裝有幾件破衣服的包袱皮,戀戀不捨地走向街門。劉大爺剛剛邁過門檻,又把腳收了回來。回過頭,仔仔細細地巡視了一遍他生活了四十多年的小院。在這個院子里,他看慣了街坊們友善的笑臉,聽慣了孩子們天真的歌聲。在這個院子里,他迎娶了長相廝守的妻子,又送走了恩愛一世的老伴。小院里的居民雖不沾親帶故,但是幾十年來同舟共濟,也算得上貧賤之交了。他要離開的是一團充滿熱氣的群體,他要前往的卻是一片孤城萬仞山的荒涼。

 

如今他就要離開這片故土,他知道再也回不來了。沒想到到了垂暮之年還會有離鄉背井的苦楚。如今從這小院邁出一步,那就是西出陽關無故人。故土難離,難離故土。這位拉了一輩子大鋸的鋼鐵漢子再也控制不住從未有過的辛酸與悲愴,哇地一聲哭了,這是他四十多年來第一次哭泣。他哭得挺慘,他哭得挺悲。

 

世榮也為自己孤苦伶仃的童年和漂泊淪落的命運感到憂傷,他咬著嘴唇,不願意哭出聲來。他也不想離開這個剛剛適應充滿人情味的小院。劉大爺和世榮這一哭,院子里的男女老少也都像送殯的一樣,嗚嗚地哭了起來。一直哭到那輛平板三輪離開了衚衕。

 

劉大爺和世榮走了,在院子里留下一間空房和數日的凄涼。人們再也聽不到劉大爺爽朗的笑聲以及後來對世榮的厲聲責罵。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ryu 2022-2-17 11:35
好文字啊!
回復 瀑川 2022-2-18 01:24
ryu: 好文字啊!
謝謝。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14: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