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踏著孩子衝浪

作者:瀑川  於 2021-11-22 01:1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百家爭鳴|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1評論

踏著孩子衝浪  (選自 王克斌文集 《爽籟清風》)


我曾經在搜狐網看了部國產電視劇《瞧這一家子》。如果我沒記錯,三十年前陳佩斯、劉曉慶老師拍過一部電影,也叫《瞧這一家子》。影、視同名,不足為怪。何況今天,出自一個劇本翻拍、重拍、競拍的比比皆是,大亨們賺錢賺紅了眼,相互叫板,一塊好肉得分成兩塊、三塊,獨吞的不行。如果梅尚程荀四大名旦今天還活著,說不定也會感染翻拍症,同時在北京的四座劇場,都唱《女起解》,平分秋色,決一雌雄。
《瞧》劇的主要人物是教授劉力成(張嘉譯飾)和他的分分合合的妻子,白領經理孫曉丹(朱媛媛飾)。但中心人物還是他們那個忙於小升初(小學升初中)的孩子。為了讓孩子升到重點中學,離婚數年的夫妻又假結合到一起。爺爺、奶奶、爸爸和媽媽都圍著一個孩子團團轉。不惜花錢多少,把孩子送進一個又一個的補習班。英語、普數、奧數等等,孩子忙得不亦樂乎,不得不晚睡早起,眼窩兒都黑了一圈。
由於孩子成績不好,奶奶居然要兒媳找個重點中學的老校長談戀愛,為升學留條後路。一個剛剛懂點事的孩子為了升初中,還得到外邊出錢請人製作簡歷。有位家長花了五百元為孩子做了個噴繪式的彩色簡歷,傲視群芳。到某個重點中學報名的孩子有三千人,初選後有八百人可以入試,費用上萬。最後只有一百人被錄取。小堪堪在考場上因腎衰竭而暈倒。當然和大部分國產戲一樣,結果是大團圓、皆大歡喜。
看完了三十集的大戲,我彷彿看到一層層被潮汐推起的海浪,在海浪尖上衝來衝去的是一群焦躁不安的家長,然而他們腳下踩著的不是衝浪板,而是自己的孩子。我不禁產生了對這些天真幼稚的孩子的同情和憐憫,真想大呼一聲,救救這些孩子吧。 
現在國內有個新鮮的提法,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為此劉力成的妹妹寧願花 五萬元到女子醫院去分娩。結果因為孩子和母親都要特護,攏共花了三十萬。老公公不得不賣掉老宅,丈夫不得不接外活兒,掙外快,還糊裡糊塗地進了幾天看守所。
說些戲外的話吧,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還有人在懷孕后花重金到香港或美國,讓孩子一出生就超越了同族,成為未來的香港人或者美國人。他們把出生地當成了孩子的前景保險。香港我沒去過,不敢亂說。至少我知道美國的孩子也不一定都能讀上常春藤院校,我知道美國的大學畢業生也未必都能找到工作,我知道美國也有不少吸毒犯罪分子被關進大獄,我還知道美國也有百萬無家可歸的流浪者。區區一紙出生證就能保證你的孩子將來不睡帳篷?
為了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孩子們在學齡前就要去高級幼兒園,背唐詩、學英語、彈鋼琴、補奧數、練擊劍。還要參加各種比賽,爭奪各種獎盃,從小就要有一技之長,無非為了把別人的孩子遠遠地拋到起跑線的後邊。有的貴族小學還開設高爾夫球課。你能保證你的事業永遠如日中天?你能保證你的孩子有本事接管?你能保證你的孩子一輩子都能進出名利場嗎?
在奧運會上,起跑線是公正公平的標誌。不管個高個矮,不管身體胖瘦,不管老爸的地位和財富,大家都要從這同一條線上開始。這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把起跑線也塗上一層自己的特色。他們似乎在告誡別人:「我的孩子出生在美國,我的孩子出生於貴族醫院, 因此我的孩子就應該站到起跑線的前邊。」你不想想,身後的那些人會同意嗎?你不想想,你的孩子站到了前邊,就一定會跑第一嗎?相反,家長盲目的決定會給孩子造成優越的假象,成為一個自鳴得意無知淺薄的紈絝子。說不定最後奪冠的會是一個讓人看不起光著腳板跑到頭的農民工的後代。
家長對孩子的奢望和過分的要求最後會把孩子傷害,使得孩子在身體健康和心理素質都低於正常發育的同齡人。壯實的禾苗需要一節一節地自然生長。拔苗助長的結果只會使顆粒乾癟,豐收無望。這些盲目的家長們像一群搶購商品的大軍,結果是讓商品更緊俏,讓商品價格更高。這些盲目家長的群體行為最終會使水漲船高,給孩子們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也給家長們造成越來越高的經濟負擔。
在起跑線上大做文章的心理主要起因於一些畸形因素。大學、中學、小學,甚至幼兒園,都分作重點和一般兩種,重點院校少之又少,而且重點院校無論師資、設備,以及畢業后的出路又都遙遙領先於一般院校。這種差別以及就業的出路使得家長們對孩子前途產生憂慮,以至於讓孩子在學齡前就開始卷進考進重點學校的競爭。
另一個原因是教育的商業化。向學生傳遞必要的文化知識是學校和老師義不容辭的責任。全心全意培養學生是他們的天職。可是為了創收,學校只讓學生吃八成飽。放學后還要走進形形色色的補習班,吃小灶。隨便招個學生就是幾千元的收入。何況僧多粥少,供不應求,結果家長破費的是錢財,學生承受的是壓力,這些所謂的人民教師得到的卻是大把大把的鈔票。
第三個原因是家長的奢望,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比別人高一等,地位高,掙錢多,要做人上人。這種心理大概是從老三屆這代人開始的。他們中學畢業后,上不了大學,找不到工作,只能響應號召,到農村去,到兵團去。一去就是十來年,風風雨雨,年華盡失。文革后好不容易回到城裡,找個工作,又趕上改革開放,提前下崗。這代人吃苦多,獲益少,值得社會的同情。他們不滿足自己的經歷,故而把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希望下一代人的榮耀可以彌補他們的遺憾。遺憾的是,一代人心理上的不平衡,也傳遞到下一代的身上。
第四個原因,這幾年中國出了幾個馳名中外的鋼琴家和撞球選手,以及那些名利雙收的跳水和體操等奧運金牌得主,要麼嫁給商界大佬,要麼在影視界撈錢。這些榜樣使得家長也願意賭上一把,讓孩子掌握個絕活兒,到時候金錢、美女、別墅滾滾而來。在某種意義上,這幾個從小就脫學練琴、練球和進了體校的孩子對部分家長起了誤導作用。
第五個原因,改革開放后一批廉價的勞力從農村涌到城裡。賣菜的、保安的、炸油餅的、打工的都換上了清一色農民工。這些人沒有戶口,沒有勞保,工資低微,讓人看不起。他們的處境與待遇使得新一代的孩子失去了做傳統的普通勞動者的願望。要麼上個好大學,找個白領工作,頤指氣使,地位高雅;要麼加入到農民工的行列,去練攤兒,去做打工仔。這無異於讓滿清的八旗子弟放下架子去拉洋車,丟不得那人。
為了一開始就搶先一步,家長們不惜重金,購買學區房。幾百萬的下注竟為了幾平方米的空間。其實老師和學校再好,也得靠孩子的天賦和刻苦。華羅庚先生沒上過大學,卻成了享譽世界的數學家。毛主席和習總書記沒上過正規大學,卻能一呼百應,掌管大中國的玉璽。李總理倒是念過好大學,卻成了不管部長,成天發牢騷,訴怨氣。當然,能進清華、北大的學子,一般智商較高,能力較強。但他們大多不是靠搶學區房才考進的。 
隨著前些年少年班的神童的湧現,最近娛樂界又倡導兒童唱戲的欄目。他們和家長聯起手來迫害孩子,然他們剛會說話就成了角兒。從10歲左右的孩子直逼到3歲的孩子,剛剛咿呀學語,就讓他們著妝彩唱,在電視節目中,一展風姿,獲得一片片的掌聲。教孩子唱戲必須要請老師,必須花錢置辦服裝,顯然,農民工的孩子很難獲得參賽的機會。從小就讓孩子品嘗榮譽感,對孩子成長著實不利。再說,上春晚的那些孩子和電影里的童星長大成名的沒幾個。於魁智和李勝素老師是靠天資和多年的苦功磨練出來的,不是因為他們3歲時就上過電視。。我建議CCTV,取消這些拿孩子逗樂和發財的工具,讓他們的同年自由自在,過孩子的平凡生活。
「不讓孩子落在起跑線的後邊」是一句錯誤的口號。讓孩子從小就捲入一場不公平的巧取豪奪式的競爭。為了搶跑,家長們投入大量的金錢和物力。贊助費、學區房、補習費,還有孩子以王子和公主自居必要的的名牌穿戴,這些花費已經成為中國人感到頭疼的經濟負擔。不得不靠爺爺、奶奶、老爺和老姥和父母的聯合出資支援。幸虧偉大的黨給咱們制定了強行一胎化的政策。培養孩子的費用和房、醫的高價,已經讓百姓喘不過氣。結果事與願違,讓年輕一代望而生畏,要不婚、不育,躺平一生。此時政府就是放開限制,一對夫婦可以生N個孩子,N隨你選擇,年輕人也不會感到鼓舞和誘惑了。
一個再好的國度,也不會人人都當總統。一個再好的國度,也不會人人都是教授。一個再好的國度, 也不會人人都是將軍。一個再好的國度,也不會人人都是明星。一個再好的國度,也不會人人都畢業於清華、北大、哈佛、劍橋。一個人活在世上要有良好的心態,首先要做好一個普通人,做好一件本職工作,讓社會去選擇你,而不是你去選擇社會。不想當將軍的士兵固然不是好的士兵,但是能當將軍的一定得是好的士兵,當然除了那幾位靠爺爺爸爸爬上去的新貴。騏驥一躍,不能千里。駑馬十駕,功在不舍。人們的天資、特長和體力是不同的,一個人應當有自知之明,把你的智慧充分地發揮,在客觀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為社會做出力所能及的貢獻,自然也會得到你應有的那份報酬。
如今「海龜」在中國已經不那麼吃香,畢業后在美國和英國找不到工作,回國也難以施展才華獲得高薪。和那些在國內踏踏實實地幹了幾年的同輩們相比,他們不但失去了起跑線上的優勢,反倒落到了土生土長的年輕人的後邊。砸鍋賣鐵也要把孩子當賭注送出去留洋鍍金,不一定會達到預期的效果。美國的常春藤院校是好,但大多數人考不進去。讀個三流、四流,甚至不入流的學校,勉強獲得一張洋文憑,還不如在家門口的大學實實在在地讀上幾年。
一個朋友的孩子出生時,好多人都來賀喜,說好聽的話。魯迅說了句這孩子將來要死的,於是挨了一頓棍棒。說好話的未必,說死的必然。奉勸那些望子成龍的家長們調節一下心理狀態,給孩子留點天真爛漫、自由自在的空間,讓他們自然地、茁壯地成長起來。也希望社會能為青少年的入學和就業創造良好條件,提高和改善普通勞動者的待遇和地位,讓孩子們有個寬鬆舒暢的未來,和多種多樣的選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tfera 2021-11-22 17:03
中國社會主義特色,不讓孩子落在起跑線!累死了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0: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