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恆天然被指綁架政府 肉毒桿菌發現並非自查結果

作者:wcat  於 2013-8-15 23:5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近年來,「奶霸」恆天然呈現雙面形象:一面宣稱是天然、安全的紐西蘭乳製品代表,一面卻事故不斷。 (何籽/圖)

  【推薦閱讀】紐西蘭總理將為毒奶粉來華:或讓中國專家參與調查

  摘要:一家涉事公司高管透露,此次肉毒桿菌的發現,並非恆天然自查的結果,該公司在數月前奶粉質量檢測時發現了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SRC)異常,倒逼恆天然進一步排查原料菌落指標,最終發現問題。

  是誰第一個發現了恆天然濃縮乳清蛋白粉中有肉毒桿菌?又是誰為恆天然保駕護航?一向低調的恆天然為何會改變全球戰略?是什麼原因讓它成為全球「奶霸」?

  深夜急電,玄妙細節

  在這個酷熱的8月,外資企業高管像往常一樣享受著悠長假期,而恆天然集團的一通「深夜急電」改變了一切。

  簡單點說,恆天然集團——全球最大的乳品原料供應商、紐西蘭最大的乳品合作制企業、中國乳業迄今引入的最大的外商投資企業——出事了。

  2013年8月2日,恆天然集團(下稱恆天然)向紐西蘭政府上報其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粉被檢測出肉毒桿菌,達能、娃哈哈、可口可樂、雅培等國際巨頭食品企業均受波及。

  事實上,早在四個月前,恆天然已發現異常。但在漫長的緘默期,涉事企業始終沒有收到「任何的警示」,僅比公眾早幾個小時獲悉事故。

  「我們感覺像只替罪羊被突然拋了出去。」一位涉事乳企高管說。據悉,相關乳企與恆天然合作條款中一直有防範原料質量風險的及時告知義務。

  恆天然在接受南方周末記者採訪時認為,他們迅速行動、開放透明,「在一周時間內就把一個潛在的全球食品安全威脅控制住了。」

  玄妙的是,其中一家涉事公司高管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此次肉毒桿菌的發現,並非恆天然自查的結果,該公司在數月前奶粉質量檢測時發現了亞硫酸鹽還原梭狀芽孢桿菌(SRC)異常,倒逼恆天然進一步排查原料菌落指標,最終發現問題。

  恆天然並未正面回應上述問題,只是委婉地說,他們是在對一個客戶的產品進行常規檢測時發現上述問題。

  「三鹿事件已經給恆天然上了沉重的一課,它將再也不會允許自己失去對食品安全的控制和召回的權力。」紐西蘭林肯大學農業管理系的基思·伍德福德(Keith Woodford)教授如是解釋。2005年,恆天然收購三鹿43%股份。

  這次,恆天然確實完全掌握著信息發布權——發出第一次公告后,恆天然又加急第二次補充公布,合作夥伴們只能跟著修正應對方案。

  雅培成為了第一個「中槍者」。8月5日,恆天然公司CEO西奧·史畢根斯在道歉發布會上留下了一個不願公布姓名的「神秘客戶」。媒體隨即推測是雅培公司。

  而8月14日,恆天然的公關公司告訴南方周末記者,雅培就是這家沒有名字的客戶。

  「從時間上看根本不可能,雅培沒有隱瞞。」雅培公關負責人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恆天然8月2日第一次傳遞給他們的信息是,「雅培沒有問題」。兩天之後,恆天然再度通知「雅培可能受到影響」。隨後,質檢總局發出召回通報,但8月12日,質檢總局已確認召回的產品安全。

  這起撲朔迷離的事故中,有待確認的細節還有很多。比如,至今無人解答「奶粉中的肉毒桿菌是否能產生肉毒桿菌毒素,肉毒桿菌是否超出了質量邊界」。即便如此,這一次,恆天然還是從幕後走上了前台。

  低調掘金,聯姻三鹿

  恆天然上一次出現在公眾記憶里還是5年前。作為占股三鹿集團43%的合資方,三聚氰胺事件使得它在中國的第一筆投資8.6億元人民幣打了水漂。

  在此之前,恆天然極為低調,也數次失去領跑的機會。1993年,當國際乳業巨頭達能、帕瑪拉特、卡夫、雀巢等蜂擁而至中國投資,它不為所動。1999年,當中國乳品行業開始進入「黃金(1339.20, 5.80, 0.43%)十年」時,它仍保持在產業鏈上游。

  在中商流通生產力促進中心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這種單一、不變的經營模式,顯得「猶豫、混亂、沒有方向和執行力」。

  一個變化或成為恆天然改變全球戰略的關鍵點。

  2001年,恆天然長久以來保持的世界最低牛奶生產成本被阿根廷打破。紐西蘭議會決定犧牲國內競爭以換取乳業議價能力和全球市場份額,組建恆天然合作社集團。它屬紐西蘭的11000名奶農所有,控制著國內95%的奶源。

  起初,這個巨無霸企業收益並不佳。從2002財年到2007財年,公司收益持續下滑。乳業分析師推測,這可能是恆天然最終做出投資中國企業的根本原因。

  恆天然與三鹿馬拉松式的五年談判正是在這期間發生的。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還記得,謹慎的恆天然在中國考察了多家企業,包括蒙牛、伊利。最終選中了當時最大的奶粉企業三鹿。

  作為這場聯姻的見證者,陳渝認為這個選擇在今天仍被認為是「最正確的選擇」。一方面,三鹿當時穩坐我國嬰兒配方奶粉的「頭把交椅」,另外,恆天然高層已意識到「新鮮奶製品將會是未來發展的主動力」。

  2007年4月,恆天然在河北唐山建立了在中國的第一個牧場。「他們是想控制奶源。」乳業諮詢公司普天盛道董事長雷永軍說。在他看來,恆天然與三鹿的合作更重要的是想藉機整合河北的乳品市場,建立自有品牌安怡、安滿奶粉的銷售渠道,以及擴展新的業務。

  從2005到2007財年恆天然年報可以看到,「增長(growth)」已成最重要的一個詞。2007年,恆天然的收益已恢復到2001年組建時的水平了。

  中國的滑鐵盧,恆天然的救命草

  現在來看,三鹿事件爆發后,在危機事件中一貫的機敏舉措讓恆天然並沒有受到太大影響。

  中國奶業格局卻因此改變。經國家整頓之後,近三成的小型乳企面臨停業,乃至退市。2009年,中國奶牛飼養數為1218.5萬頭,比2008年減少了1.2%。

  據三元奶粉部總經理吳松航回憶,當時中國市場急速擴張,奶源遠遠不能滿足市場需求,許多奶企尋求捷徑,不用自建奶源,直接從國外進口乳清蛋白粉(俗稱「大包粉」),用干法工藝生產奶粉。「這對養殖業影響很大,企業沒人願意去養牛了。」

  國產乳業士氣低落之時,紐西蘭奶業卻一枝獨秀,塑造了一個「紐西蘭神話」:大批的中國奶企去紐西蘭引進奶源、進口奶牛。雅士利、美贊臣、惠氏等 奶粉企業均是恆天然的合作夥伴,甚至直接在紐西蘭當地生產裝罐,再進口到中國銷售。另一方面,廣告商不遺餘力地標榜紐西蘭的純凈和完美——凡是與紐西蘭有 關的產品,一是好賣,二是能賣上高價。

  「恆天然佔領國內市場是必然的。」在乳業專家王丁棉看來,恆天然的原料粉優質、低價、營養成分好,且講信譽。而歐美奶源,一是出口量不足,二是運輸成本太高。為保持產品風味穩定,大多奶企不會輕易更換供應商。

  中新兩國乳產品貿易中的現象也讓基思·伍德福德教授感到好奇和「需要提防」。他發現,太多品牌的嬰幼兒配方奶粉是在紐西蘭生產銷往中國的,大多數沒有在紐西蘭銷售,紐西蘭人也不知道有這些牌子。

  最終的結果是,「五年來,奶粉的終端價翻了一番。」雷永軍觀察到了這個完美神話背後的力量。也恰是這五年,中國從恆天然的第四大客戶上升為最大客戶,進口量增長了五倍。

  搶佔海外奶源基地

  完美的市場表現,並未換來一片讚譽。

  早在2008年基思·伍德福德教授就對恆天然的發展策略進行了強烈質疑,「恆天然在這個市場上沒有面對本地企業的絕對優勢,前路可能會有很多陷阱」。

  他說的「這個市場」指的是短期消費牛奶的產品市場。恆天然這個傳統的奶農合作社越來越不甘心只做提供低附加值乳製品的供應商。但短期消費牛奶產品的屬性,又意味著必須在當地建奶源基地。

  低價高質的奶源是傳統合作社甚至整個紐西蘭乳業的基石。一旦恆天然棄用本國奶源,就失去了一個與生俱來的優勢。

  事實上,由於紐西蘭本土乳業合作社持續發展以及一批投資導向型的乳業公司崛起,位置良好的牧場已成稀缺資源,恆天然的奶源控制比例從2001年的95%一路跌到現在的89%。

  恆天然前CEO安德魯·費瑞爾(Andrew Ferrier)曾向外解釋,紐西蘭鮮奶生產正在放慢,每年產量的增長很難超過1%-2%,且生產成本不斷提高。現任大中華區總裁魏柯文也說,中國對於乳品的需求增長,要遠遠超過紐西蘭供應能力的增長。

  這樣看來,與其說恆天然想打造全鏈條模式,不如說它不得不進軍中國的奶源基地。

  於是,與第一次投資中國整整考察了10年、談判了5年相比,它在中國的首家牧場的新建計劃在一年左右的時間便高調出爐。

  「2020年,我們計劃在中國建設30個牧場,使本地牧場的產量可以達到10億升。」恆天然如此向南方周末記者描繪。

  值得注意的是,恆天然在中國的牧場並不像聲稱的「完全採取紐西蘭模式」。紐西蘭乳農協會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紐西蘭本國超過1500頭牛的 牧場僅有105家,只佔0.9%。而進駐中國的恆天然牧場改變了它在本國的散養模式,採取歐美的集中式放養,每家牧場的養牛數多達到2000-5000 頭。

  「地方政府要政績,恆天然要深度染指中國乳業。」雷永軍說,恆天然對中國乳業發展的方向判斷非常清楚,它要做一個產業的投資者,不是單一的產品投資者。

  背棄傳統,路線跑偏?

  除了建立奶源基地,恆天然在資本市場的動作同樣引人注目。

  2011年,恆天然將其全球的高管團隊進行了更換,新任高管清一色為投資、諮詢專業背景,鮮有乳品行業經驗。

  2012年,占恆天然合作社總股權20%的股東基金在紐西蘭股權交易所上市。這個股權重置計劃曾經受到持股奶農的反對。雖然目前奶農們持有合作社100%的股份,但股權置換動作為將來的改變打開了一個口子。

  在生產環節,奶農持股制度可以保證生產過程的安全。「奶農是整個產業鏈中不可分割的一環,對他們來說,就不僅僅只關心收奶價格,而更關注牛奶質量。」恆天然(中國)公司的前總經理郭學研曾表示。

  陳渝對此深有感觸。外資乳企的牛奶質量採取「連坐」制,收上來的奶一家有問題,全車倒掉,還可以追責到有問題的農戶。「利益相關,奶農不會想矇混過關。」

  業內人士普遍認為,恆天然擴張是一種良性的發展。但不可否認的是,目前恆天然背離了合作社的傳統模式,逐漸轉向它不擅長的以投資為導向的發展模式。

  2008年,基思·伍德福教授發表其論斷之時,正是恆天然股權置換和擴張海外短期牛奶產品的關鍵時期。之後的種種,被他「不幸言中」。

  2008年至今,恆天然產品接連發生安全事故。這對號稱有著「最天然、安全食品體系」的紐西蘭簡直不可想象。更為人詬病的是,在數次事故中,恆 天然均涉嫌瞞報遲報。2011年9月,恆天然在牛奶抽檢中發現含有雙聚氰胺,2012年1月才公布。這一次肉毒桿菌事件也是4個月後才公開。

  2013年8月6日,紐西蘭《費爾法克斯報》農業專欄作者Andrea Fox公開質問恆天然「是否已經大到可以傲慢自大和影響公眾的知情權」,他甚至在文章中說「該反思一下2001年組建這樣一個企業的決定是否是正確的」。

  綁架政府?

  可以發現,恆天然在中國的每個腳印都留下了紐西蘭政府的烙印——紐西蘭的歷屆貿易部長會出現在恆天然在中國的每一個重要場合;恆天然會把每一次事故的發布交給政府;無論是執政黨還是反對黨都表示對恆天然無條件支持。

  「工黨將和政府站在一邊,因為政府在恆天然事件后,正用盡全力維護紐西蘭最重要的貿易夥伴。」紐西蘭的反對黨工黨黨魁大衛·希勒(David Shearer)告訴南方周末記者。

  近年來,恆天然每一次危機事件,幾乎都是紐西蘭政府代表企業第一時間公開信息,站在輿論風暴的最前沿。

  最明顯當屬三鹿事件。時任紐西蘭總理海倫·克拉克說,恆天然在8月得知三鹿奶粉遭污染后,即要求全面公開地召回所有受波及產品,但遭到阻撓,直到紐西蘭政府聯繫中國政府後,才最終公布。

  類似的情景也於2013年初恆天然的雙聚氰胺事件上演。紐西蘭總理約翰·基在事後表示,微量雙氰胺殘留物不會給人體帶來健康問題,他對紐西蘭乳業充滿信心。

  此次肉毒桿菌事件發生后,紐西蘭總理約翰·基一方面嚴厲批評恆天然拖延曝光產品質量問題,另一面卻不忘附上「恆天然仍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公司」作結。紐西蘭貿易部部長蒂姆·格洛澤也告訴南方周末記者,「如果需要,他隨時會出現在飛往中國的下一班飛機上」。

  「拉政府捲入這起事件已經表明他們是同伴關係了。」紐西蘭《費爾法克斯報》農業專欄作者Andrea Fox認為恆天然從某種程度上綁架了政府。

  這種同伴關係也讓恆天然免於懲罰——2013年初的雙聚氰胺事件,恆天然甚至都沒有進行產品召回。

  更值得玩味的是,南方周末記者曾多次聯繫恆天然公司卻未得回復,在給紐西蘭政府初級產業部發送了一封問詢郵件,希望得到採訪幫助后,初級產業部成員迅速回復,「我已經與恆天然方面通過話,並要求他們把你的問題作為優先處理事項完成。」

  「不要讓中國淪為世界殖『牛』地」

  毫無疑問,恆天然已成全球乳製品價格的風向標。正如宋亮所說,「當紐西蘭奶源出現問題時,會對中國市場造成很大的影響」。

  2009年和2011年,恆天然通過兩次提價,造成了全行業的產品價格上揚。恆天然給出的原因是天氣乾旱導致牛奶產量下降,但業內人士更傾向於「這是一種市場手段」。

  比起價格波動,更大的危險在於,國產奶企用進口大包粉生產乳製品等於喪失了自己的監督權,「這無異於把經營企業的風險交給了別人。」吳松航說。 正是源此,一個月前,九部委聯合發布了《關於進一步加強嬰幼兒配方乳粉質量安全工作的意見》,首次提出「嬰幼兒配方乳粉生產企業須具備自建自控奶源」。

  雷永軍告訴南方周末記者,恆天然的中國戰略也不只是在中國建幾個規模牧場,而是更多,只有這樣,恆天然才能夠完成其讓中國成為世界中檔奶粉出口 國的戰略。在他看來,奶粉的未來是乳企用澳洲、紐西蘭的奶源打敗中國企業,而液態奶的未來可能是外企用中國的奶源打敗中國企業。「千萬不要讓中國淪為世界 殖『牛』地!」

  不過,恆天然否認了這個說法,「我們並沒有關於將中國變為一個乳品出口國的任何計劃,我們關心的是滿足中國消費者對於優質乳品的強烈需求。」

  對於最新的肉毒桿菌事件,恆天然也表示,並不會因此改變他們的商業計劃。這意味著原定於10月推出其自有品牌嬰兒奶粉的計劃將如期進行。「我們會不遺餘力地恢復中國消費者對我們的信任」。

  「雞蛋確實不能放在一個籃子里」,肉毒桿菌涉事企業的一位管理者承認,此次事件后,他們會考慮部分替代恆天然的奶源。(來源:南方周末)

恆天然「肉毒桿菌事件」大事記:

 

  2012年5月,恆天然澳大利亞一工廠生產的濃縮乳清蛋白受肉毒桿菌污染;

  2013年3月,恆天然在使用的濃縮乳清蛋白當中檢出梭菌屬微生物;

  2013年7月31號,恆天然發現38噸濃縮乳清蛋白可能受肉毒桿菌污染;

  2013年8月2日,恆天然向紐西蘭政府通報稱,其生產的3個批次濃縮乳清蛋白中檢出肉毒桿菌,影響包括3個中國企業在內的8家客戶;

  2013年8月2日晚間,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官網發布消息,要求進口商立即召回可能受污染產品;

  2013年8月3日,紐西蘭初級產業部發表聲明,已經確定5個批次「可瑞康」牌2段嬰兒配方奶粉使用含有肉毒桿菌的濃縮乳清蛋白粉,建議紐西蘭父母暫停為6個月以上寶寶餵食「可瑞康」牌2段嬰兒配方奶粉;

  2013年8月3日,恆天然舉行新聞發布會,執行董事加里·羅馬諾介紹說,這些可能造成服食者中毒的受污染濃縮乳清蛋白粉被提供給8家製造商,用作生產嬰兒奶粉、兒童成長奶粉和運動飲料的原料,涉事產品估計達到900噸;

  2013年8月4日,中國國家質檢總局公布3個品牌的4家「涉事」中國公司;

  2013年8月5日,恆天然召開新聞發布會,集團首席執行官西奧·史畢根斯向消費者致歉,並表示涉事的可口可樂、娃哈哈等問題產品將在48小時內召回,但對達能之外的另一家乳企因對方要求保密而沒有透露其名稱;

  2013年8月6日凌晨,中國國家質檢總局披露,雅培公司嬰幼兒配方奶粉存在被肉毒桿菌污染風險,要求雅培召回相關產品;

  2013年8月6日凌晨,雅培(上海)貿易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因涉及恆天然生產線問題,雅培將預防性召回2個批次供應中國的喜康力奶粉,但在接受媒體採訪時極力否認自己為另一家拒絕透露姓名的公司;

  2013年8月6日晚間,恆天然向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另一家乳企正是雅培。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1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5-2 21: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