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清華教授:把反腐寄託於制度的想法太天真

作者:wcat  於 2012-12-31 22:1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8評論

關鍵詞:寄託, 教授

(一)

最近討論反腐的人多起來了。在眾多反腐的觀點中,最有名的立場是主張「從制度上反腐」。持這種立場的人多認為,只有建立起良好的制度機制,才能從根本上杜絕腐敗。如果沒有良好的防腐制度,僅靠一時的動員,未必能長久,且易陷入「人治」的窠臼。

「制度反腐」這一說法,表面看來很有道理。但細想之下,卻又覺得不著邊際,無從下手。首先,任何制度都不是孤立存在的,都要依賴人來運行。在中國社會裡,人、人際關係以及相應的社會風氣,對於制度能否發揮作用至關重要。其次,在官場內部,也盛行各種風氣;每一個單位、地域、部門、階層,每一個領域,均可能有自己的風氣,即潛規則。我們千萬不要小看風氣的力量。事實證明,在中國社會,一種風氣一旦形成,再強大的制度羅網也容易被它撕破。

有人把希望寄托在法治上,認為只有「司法獨立」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然而,持這種想法的人可能沒有意識到,一旦司法真的獨立了,政府再也管不著它了,就立即存在著如果司法機關腐敗怎麼辦的問題。事實上,在一個腐敗成風的社會裡,任何權力機構都可能腐敗;這時讓某個機構脫離政府干預,成為反腐敗的最高權威,這個權威 也可能演變成新的腐敗源頭。有人把「分權制衡」當作解決腐敗的有效制度,殊不知在許多第三世界國家,分權制衡的結果卻是國民經濟長期被幾個巨型集團所控 制,而且是打著「民主」和「法治」的旗號進行的。

把反腐的希望完全寄託於制度,以為只要大膽引進某種全新的制度即可創造奇迹,是天真的想法!

(二)

然而,上述分析絲毫不是說不需要制度防腐,也不是說不需要對權力的監督、制衡。我只是想提醒人們,奢談制度不如探索制度之路,重視制度不如研究制度之基;究竟什麼是中國文化中行之有效的制度建設,我們也不能僅憑幾個西洋政治學概念來畫餅充饑。

至少按照古人的理解,要在中國文化中建立制度,有時要先從「正人心」開始。這個「人心」的問題,就是社會風氣問題。如果把制度比作冰山的話,人心和社會風氣 則好比汪洋大海,它們深刻地決定、影響著制度的運作。換言之,如果人心不正、風氣敗壞,要想建立起真正有效的制度,有時難於登天。

例如,早在兩千多年前,董仲舒在給漢武帝的《舉賢良對策》中就曾重點分析了當時為什麼會「法出而奸生、令下而詐起」,即政府防止犯罪的法令越多,人們犯罪的數量也 越多;政府打擊犯法的措施越多,人們犯法的手段也越高明。董仲舒認為,這是因為社會風氣已經從根子上壞了。當風氣已徹底敗壞、當人心已極度糜爛,這個社會 只能像「朽木糞牆」一樣,愈治而愈亂。因此,董氏認為,要想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必須以「正人心」作為最重要的突破口,並從最上層做起,層層向下,波及整個 社會。他說:

故為人君者,

正心以正朝廷,

正朝廷以正百官,

正百官以正萬民,

正萬民以正四方。

四方正,

遠近莫敢不壹於正。

(《舉賢良對策一》)

那麼,如何才能「正人心」呢?董氏提出四條,我結合儒家思想略加分析——

一 是義利。儒家認為國家引導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之一在於辨明義利,不能把「利」字放在首要位置。「國不以利為利,以義為利也。」(《大學》)這當然不是指不 需要發展經濟,而是指必須在指導方針上擺正義利關係,並以「義」來指導所有的利益活動。用董仲舒的說法,老百姓愛利、逐利本來就像「水之就下」一樣本能、自然;如果不能正確引導,而是以利益成就作為衡量人的主要標準或促發展的主要動力,就會在一夜之間形成全民逐利的狂潮,毀掉社會道德的根基。

二是均寡。儒家認為財富分配公平與否,是決定人心朝向、社會風氣好壞的主要因素之一。而財富分配不公,多半是由於擁有特權的人與民爭利,導致貧富兩極分化。

三是賢能。移風易俗另一最有效的辦法是任賢舉能。這是因為在中國人的社會裡,上下之間的「風化」效應十分明顯。如果在上位的人人品正直、心術端正,自然會對下面的人產生感染力;如果在上位的人人品不端、心術不正,必然會「上樑不正下樑歪」。

四是養士。人才不僅要靠發現,還要靠有意識的培養。把培養過程制度化,就是董仲舒所謂「興太學、置明師」。這樣做最大的意義之一,是讓一批人才通過修習「六藝」樹立堅定的信仰,培養健全的人格,掌握治國的本領。

(三)

固然,靠正人心、敦風俗也不足以徹底消除腐敗。甚至可以說,人心和風氣的敗壞又何嘗不在一定程度上是由腐敗引起的?風氣與腐敗之間存在惡性循環的作用關係。 但是這並不能否認風氣的獨立性,何況風氣敗壞的原因遠不限於腐敗。我們必須正視,今日社會的浮躁和功利之風,正是腐敗的巨大溫床。只要這個問題不解決,再 好的制度也可能無濟於事。

如果我們真的重視制度建設,就應當重視人心和社會風氣問題;如果我們重視人心和社會風氣問題,就應該思考一下董仲舒及先秦儒家所提出的義利問題、均寡問題、賢能問題和養士問題,看看我們多年來做得有哪些不夠?

荀子云:「有亂君,無亂國;有治人,無治法」(《荀子·君道》)。這絕不意味著不需要制度建設,更不能代替制度建設。但是,我們也必須 認識到,中國過去幾千年的歷史告訴我們:只有從人心和風氣這個突破口出發,有些制度才能真正建立起來。因此,在進行制度建設時,不能盲目崇洋、空談法治; 一定要研究中國文化自身的邏輯,認識中國社會的規律。制度建設永遠都不錯,但是為了制度而制度,不思考制度建設的艱難曲折,難免流於空談,不切實際。

「正人心而後正天下。」這是南宋學者陳亮上孝宗皇帝書中所言。事隔800多年,今天讀來依然振聾發聵,相信它能對我們反腐敗提供一些啟示。


(本文來源:中青在線-中國青年報 )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3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8 個評論)

回復 Lawler 2012-12-31 22:42
瞎掰。建立起良好的制度機制是一個定義很寬的說法,幾乎可以覆蓋所有要改的範圍。
回復 總裁判 2012-12-31 23:57
制度也要看什麼制度,社會主義制度呢?
回復 白露為霜 2012-12-31 23:57
體制內的所謂精英能講出什麼。養士?人心有滿足的時候嗎?
回復 總裁判 2013-1-1 00:02
白露為霜: 體制內的所謂精英能講出什麼。養士?人心有滿足的時候嗎?
清華開出的藥方是假藥,儒家能搞得好早就搞好了,還等毛共反儒?
回復 正義感 2013-1-1 00:05
新年愉快,萬事如意!

新年時還是少談政治。
回復 門外照斜陽 2013-1-1 00:45
制度反腐應該有效,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地都是儒家文化區,但由於嚴格的制度和管理,他們的腐敗並不嚴重。為什麼中國大陸到現在連個官員公布財產都不敢做,因為一旦公布財產,貪污的難度就大多了。而現在那些有制定陽光法案權力的大官,多半都有貪污的行為,所以他們絕對不會讓這樣的法案通過。 還有由誰審批撥款的問題,如果領導沒有批款的權力,那麼貪污也沒那麼容易。
回復 小小.. 2013-1-1 06:00
祝福新年快樂!
回復 麥燕萍 2013-1-2 09:57
新年快樂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6 15:2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