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治國白痴毛澤東? 到底誰是白痴?(3)

作者:wcat  於 2012-9-12 22:4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已有1評論

關鍵詞:歷史, , 袁世凱, 中國, 笑話

近日不斷有人在此散布白痴論。而這些人連一些簡單的歷史事實都不知道,不知道袁世凱稱帝,不知道張勳復辟,不知道當年雲南等省宣布獨立,不知道什麼是洋火、洋油和洋燈,不知道中國1949年以前以及到1976年的經濟狀況!由他們來談歷史真是笑話!這裡提供一點簡單的歷史事實,勸這些歷史白痴先去學點歷史再來批毛,省得笑掉別人的牙!

原文:http://www.tieku001.com/490026/1.html

     中印作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兩個國家,近年來,伴隨著中國和印度經濟的快速增長,國際社會出現了一股「中印比較熱」,產生了一些新看法,諸如「印度GDP增 長率會在2015年超過中國」、「印度比中國發展更有後勁」、「印度的民主政治更能促使經濟良性發展」、「印度終將贏得東方經濟霸主地位」等等。其實,仔 細分析后可知,這些看法和觀點不過是西方媒體為了拉印度抗衡中國,抬高印度,唱衰中國,給印度人打氣而已。
  之所以會出現持續升溫的「中印比較 熱」,主要是因為作為發展中的兩個大國,中國和印度是最具有可比性的。中國作為發展中大國,與亞洲「四小龍」不好比較,他們都是小的國家或地區,與英法美 德等西方發達國家也不好比較,他們是老牌資本主義國家,與日本也不好比較,因為日本在二戰前就已經是工業化強國,躋身於世界主要列強行列之中。而中國與印 度都屬於現代化的后發國家,最有可比性。
  論歷史和文明,兩國都是著名的文明古國(當然,古印度文明是古印度人創造的,與現在的印度人人種已經 不大一樣了);論人口規模,兩國都是世界上數一數二的人口大國;論自然資源,兩國各有所長;論二戰後發展的起始條件,兩國都貧窮落後;論最初的發展戰略, 兩國不約而同地選擇了國家計劃主導的優先發展重工業的戰略;論經濟改革,印度早於中國但兩國都已取得一定成效。自上世紀80年代以來,中國經濟已經持續了 30餘年的高速增長。進入21世紀以來,印度經濟也持續了好幾年的高速增長。以上諸因素很自然地使人們把比較的眼光集中在中國和印度身上。
  其 實,我們回溯歷史可以發現,在1949年以前,印度在近半個世紀的時間裡,其工業基礎和經濟水平到要大大高於同時期的中國,而在兩國各自取得獨立,開始自 主工業化進程60餘年後,印度已經被中國遠遠的甩在了後頭。下面,我們就梳理一下百年來中印兩國主要經濟指標的此消彼長的競賽過程。
  一、人口
  中國人口總量在世界上長久以來一直處於領先地位。雖然,依據經濟史學家安格斯?麥迪遜在《世界千年經濟史》中的估算,印度人口曾經領先過中國不少時期,但其可靠性並不是很高,只是一家之言的猜測而已。
   由於長期戰亂和經濟水平低下,自清朝中葉中國人口突破4億大關以來,直到20世紀50年代初,我們一直說中國是四萬萬或四萬萬五千萬同胞,也就是說,一 百餘年來,中國人口一直在4億之間徘徊。當然,那時中國由於時局動蕩,沒有周密的人口普查,對人口數據只是估計一個大概數,誤差很大。所以新中國建立后, 全國進行第一次人口普查,發現人口總量(含港澳台和海外華僑)已經突破了6億人!
  印度在被英國完全殖民征服后,英國人為了更好地統治印度,很 早就在印度進行了人口普查。1872年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當時英屬印度(包括巴基斯坦,但不包括法屬和葡屬印度)總人口為2.03億人。到1911年 時,人口普查顯示印度人口達到3.03億人,中國人口在1910年時估計數為4.27億人,印度人口相當於中國的71.0%。
  1951年人口普查,印度人口(不包括巴基斯坦)增長到3.57億人;而兩年後中國的人口普查數據顯示,中國全國人口為6.02億人,印度人口只相當於中國的59.3%。這說明1910年時的估計數與實際數相差比較大。
  60餘年後的2010年,兩國都進行了最新一次的人口普查,普查結果表明,中國(含港澳台地區)總人口為1370536875人,印度總人口為1210193422人,印度人口總量已經上升到中國的88.3%。
  也就是說,百年來,與中國相比,印度各項指標提升最快的就是人口了。照此趨勢下去,用不了幾十年印度將超過中國成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
  二、農業
  在1949年以前,中印都是落後的農業國。農業在國民經濟中佔據絕大部分產值。由於對1913年中國數據存疑,所以這裡以1931年數據來比較。1931年,中印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如下:
  大米:中國4307.9萬噸,印度4393.6萬噸,中國是印度的98%。
  玉米:中國638.7萬噸,印度229.9萬噸,中國是印度的2.8倍。
  小麥:中國2161.8萬噸,印度945.5萬噸,中國是印度的2.3倍。
  大麥:中國792.8萬噸,印度243.0萬噸,中國是印度的3.3倍。
  1949年,中印兩國主要糧食作物產量如下:
  大米:中國4865.0萬噸,印度3531.2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4倍。
  玉米:中國648.3萬噸,印度204.6萬噸,中國是印度的3.2倍。
  小米:中國778.6萬噸,印度665.7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2倍。
  小麥:中國1381.0萬噸,印度574.1萬噸,中國是印度的2.4倍。
  大麥:中國660.0萬噸,印度224.1萬噸,中國是印度的2.9倍。
  合計糧食總產量:中國11318萬噸,印度6285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8倍。
  到了2010年,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印兩國糧食總產量分別為54641萬噸和23580萬噸(2010-11財年,印度官方預計數據),中國是印度的2.3倍。以下中印兩國為2009年數據,其中印度數據為聯合國糧農組織估計數。
  #穀物總計:中國48156萬噸,印度24881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9倍。
  ##稻穀:中國19510萬噸,印度13370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5倍。
  ##小麥:中國11512萬噸,印度8068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4倍。
  ##玉米:中國16397萬噸,印度1668萬噸,中國是印度的9.8倍。
  大豆:中國1930萬噸,印度1005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9倍。
  根莖類植物:中國15627萬噸,印度4513萬噸,中國是印度的3.5倍。
  花生:中國1471萬噸,印度551萬噸,中國是印度的2.7倍。
  油菜籽:中國1366萬噸,印度720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9倍。
  芝麻:中國62萬噸,印度66萬噸,中國是印度的94%。
  籽棉:中國1913萬噸,印度1221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6倍。
  甘蔗:中國11559萬噸,印度28052萬噸,中國是印度的41%。
  茶葉:中國136萬噸,印度80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7倍。
  水果(不包括瓜類):中國11588萬噸,印度7040萬噸,中國是印度的1.6倍。
  受自然規律和條件的限制,中國農產品產量對印度的優勢不是很大。但是,在印度的可耕地面積和農作物自然生長條件都比中國更具優勢的條件下,取得這樣的成績也是十分難得的。
  三、畜牧業
   肉產量:1949年,中國220萬噸,印度無數據;1965年,中國551萬噸,印度64.1萬噸;1978年,中國1107.4萬噸,印度86.3萬 噸;1993年,中國3841.5萬噸,印度231.3萬噸;2008年,中國7278.7萬噸,印度679.6萬噸;2009年,中國7649.7萬 噸,2010年,中國7925萬噸。印度肉類產量偏少,與印度的飲食習慣有關。
  奶產量:1951年,印度1749.1萬噸,中國無數 據;1985年,中國289.4萬噸,印度4230.0萬噸;1993年,中國563.7萬噸,印度6314.0萬噸;2008年,中國3781.5萬 噸,印度10990.0萬噸;2009年,中國3732.6萬噸,印度無數據。
  牲畜數量:1914年,中國,馬493.4萬匹,驢439.4 萬頭,牛2199.7萬頭,豬7681.9萬頭,綿羊2218.6萬隻;印度,馬182.0萬匹,驢150.8萬頭,牛13722萬頭(不愧為神牛之 國),綿羊3140.7萬頭,山羊3069.4萬頭,水牛1998.6萬頭,駱駝54.6萬峰。
  1935年,中國,馬408萬匹,騾 466.6萬匹,驢1054.7萬頭,牛2264.7萬頭,豬6263.9萬頭,綿羊2095.7萬隻,山羊2199.3萬頭,水牛1160.3萬頭;印 度,馬237.9萬匹,驢200.4萬頭,牛16137.1萬頭,綿羊4262.2萬隻,山羊5197.5萬隻,水牛4516.1萬頭,駱駝102.5萬 峰。
  1949年,中國,馬487.5萬匹,騾147.5萬匹,驢949.4萬頭,牛合計4393.4萬頭,豬5775萬頭,綿羊2662萬 頭,山羊1613萬頭,駱駝24.7萬峰;印度,馬140.1萬匹,驢113.1萬頭,牛13384.1萬頭,豬365.3萬頭,綿羊3584.6萬頭, 山羊4411.6萬頭,水牛3958.9萬頭,駱駝64.3萬峰。
  1978年,中國,馬1124.5萬匹,騾386.8萬匹,驢748.1萬 頭,牛合計7072.4萬頭,豬30129萬頭,綿羊9640萬頭,山羊7354萬頭,駱駝57.4萬峰;印度,馬91.6萬匹(1977),驢97.8 萬頭(1977),牛18199.2萬頭,豬850萬頭,綿羊4221.0萬噸,山羊7650萬頭,水牛5333.0萬頭,駱駝106.0萬峰。
   1993年,中國,馬996萬匹,騾549.8萬匹,驢1086.6萬頭,牛10799.8萬頭,豬39396萬頭,綿羊11165萬頭,山羊9581 萬頭,駱駝37.3萬峰;印度,馬98萬匹,驢160萬頭,牛19270萬頭,豬1163萬頭,綿羊4460.8萬頭,山羊11754.7萬頭,水牛 7855.5萬頭,駱駝151萬峰。
  2008年,中國,682.4萬匹,驢和騾子1010.5萬頭,牛8262.4萬頭,水牛2327.2萬 頭,豬44642.3萬頭,山羊14937.7萬頭,綿羊13643.6萬頭,駱駝24.0萬峰;印度,馬75.1萬匹,驢82.6萬頭,牛 17451.0萬頭,水牛9859.5萬頭,豬1400.0萬頭,山羊12573.2萬頭,綿羊6498.9萬頭,駱駝63.2萬峰。
  四、工業
  雖然中印兩國在各自取得完全獨立自主后,都師從蘇聯,走上了以重工業為主的工業化道路,但是,一百年來,中印兩國差距最大的就是工業方面。
  從兩國主要工業產品產量增長情況來看:
   粗鋼產量:1913年,中國4.3萬噸,印度6.3萬噸,兩國差距不是很大,但當1930年印度產量超過60萬噸時,中國產量卻降到了1.5萬噸。在舊 中國歷史最高年產量的1943年,包括日滿產量在內達到了92.3萬噸,而此時印度粗鋼產量已經超過了140萬噸。當新中國成立時,中國鋼產量僅為 15.8萬噸,而印度則有137.4萬噸,是中國的8.7倍。百餘年後的2010年,中國粗鋼產量達到了6.27億噸,印度雖然自21世紀以來粗鋼產量引 來高速發展,但產量不過6830萬噸,中國已是印度的9.2倍。
  生鐵產量:1913年,中國9.8萬噸,印度20.7萬噸;1949年,中國 24.6萬噸,印度163.6萬噸;1993年,中國8730萬噸,印度1540萬噸;2010年,中國59021.8萬噸,印度3780萬噸。民國時期 中國最高年產量為1943年179.4萬噸,最低為1912年3000噸,印度最高年產量為1941年207.5萬噸,最低為1913年20.7萬噸。
   煤炭產量:1912年,中國907萬噸,印度1494.7萬噸;1949年,中國3242萬噸,印度3220.4萬噸;1993年,中國11.5億噸, 印度2.64億噸;2010年,中國32.4億噸,印度5.21億噸(2009)。民國時期,中國最高年產量為1943年5837.4萬噸,最低為 1912年907萬噸;印度最高年產量為1949年3220.4萬噸,最低為1910年1224.1萬噸。
  原油產量:1910年,印度(含緬 甸)81.8萬噸,中國無;1949年,中國11.8萬噸,印度25.3萬噸;1993年,中國1.45億噸,印度2650.8萬噸;2010年,中國 2.03億噸,印度3888萬噸。民國時期,最高年產量,中國81.7萬噸(1943),印度(含緬甸)123.8萬噸(1922)。
  鐵礦石 產量:1899年,中國135萬噸,印度57.2萬噸;1920年,中國133.6萬噸,印度56.7萬噸;1949年,中國56萬噸,印度149.4萬 噸;1993年,中國1.17億噸,印度3820萬噸;2010年,中國10.72億噸,印度2.16億噸。民國時期,最高年產量,中國1017萬噸 (1943),印度208.9萬噸(1928);最低年產量,中國14.2萬噸(1947),印度56.7萬噸(1920)。
  黃金產量:1910年,中國5.5噸,印度16.1噸;1941年,中國11.3噸,印度8.9噸;1949年,中國0.6噸,印度5.1噸;1993年,中國160噸,印度1.9噸;2010年,中國340.88噸,連續三年位居世界第一,印度大約在3噸左右。
  硫酸產量:1949年,中國4萬噸,印度10.1萬噸;1993年,中國1336.5萬噸,印度374.2萬噸;2010年,中國7090.8萬噸,印度無具體數據。
   發電量:1912年,中國0.46億度,印度無數據;1939年,中國(含日滿發電量)27.73億度,印度25.32億度;1949年,中國 43.08億度,印度49.09億度;1993年,中國8394.53億度,印度3563.35億度;2010年,中國42065.4億度,印度 9222.49億度。
  汽車產量:1955年,中國100輛,印度2.35萬輛;1978年,中國14.9萬輛,印度8.3萬輛;1993年,中國129.9萬輛,印度57萬輛;2010年,中國1826.47萬輛,印度353.68萬輛。
  水泥產量:1949年,中國66萬噸,印度214萬噸;2008年,中國13.83億噸,印度1.8億噸;2010年,中國18.8億噸,印度無具體數據。
  化肥產量:1949年,中國0.6萬噸,印度2萬噸;2008年,中國6012.69萬噸,印度2257萬噸;2010年,中國6741萬噸,印度無具體數據。
  鐵路營業里程:1913年中國9854公里,印度55822公里;1930年中國13441公里,印度68045公里;1949年中國21800公里,印度54754公里; 2011年中國9.3萬公里,印度6.4萬公里;

  以上數據可以看出,在1949年以前,印度的工業基礎要好於中國,但是經過幾十年發展后,印度這些工業經濟指標均大幅度落後於中國,並且差距還在拉大。
  (註:以上數據來源於《世界歷史統計1750-1993亞洲、非洲和大洋洲卷》、中國國家統計局資料庫、聯合國統計司月報資料庫、聯合國糧農組織資料庫、《世界能源統計回顧2011》)
  五、結論
   1. 印度可耕地面積大於中國,農作物收穫面積大於中國,但糧食產量卻遠低於中國,說明印度糧食單產面積遠比中國低,農業技術落後於中國。據FAO提供的數 據,2008年中印兩國穀物收穫面積分別為8689.73萬公頃和10070.28萬公頃,穀物產量分別為48100.9萬噸和26685.2萬噸(比印 度實際數據偏高),單位面積產量分別為5535公斤/公頃和2650公斤/公頃,印度穀物單產不及中國的50%。2008年,中印稻穀收穫面積分別為 2949.33萬公頃和4400.00萬公頃,稻穀總產量分別為19335.4萬噸和14826.0萬噸,單位面積產量分別為6556公斤/公頃和 3370公斤/公頃,中國稻穀單產是印度的1.95倍。
  2. 印度有比中國更好的工業基礎,有比中國更好的國際環境,據說還有比中國更為優越的「民主」制度,可是經過60年的發展,其工業經濟實力已經被中國甩下好幾 條大街。在中印分別實行市場經濟體制以前,中國實行的是完全的計劃經濟體制,印度實行的是有計劃的公私混合經濟體制,但不管是實行市場經濟前還實行市場經 濟后,印度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工業的發展都遠比中國緩慢。這說明,「民主」不是萬能葯,只有實行符合自己國情的制度,才是好的制度,才能促進經濟更好更快 的發展。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2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chico 2012-9-12 23:14
支持貓貓!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7 04:0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