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科技進步和中國經濟的未來:兼談中美之間的科技差距 zt

作者:wcat  於 2012-2-11 01:2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

(2012-02-10)

  (1)中國經濟的未來

  最近,很多專家對中國經濟未來繼續保持高速增長,並在2020年左右超越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保持非常樂觀的看法。的確,在過去30年中,中國經濟的平均增速一直保持在9%以上,那這樣的趨勢會一直持續下去嗎?

  哲學家蘇格拉底有一個養鵝故事,大概可以回答這個問題。說蘇格拉底養了一隻鵝,在鵝很小的時候,每天早上8點鐘敲鐘,準時餵食。鵝發現 了規律,每天早上到了8點就準時去那個餵食地點等蘇格拉底。3個月後,鵝長得很大了,可以殺了吃肉了。那天早上8點,蘇格拉底沒有拿鵝食,而是拿了一把菜 刀,可是鵝依然在那裡等他……。

  世界和中國經濟史上,經濟高速增長后突然墜落和崩潰的例子也不鮮見。中國明朝萬曆年間,在宰相張居正的改革下,經濟高速發展,國庫充 盈,然後明朝在萬曆后短短20多年卻滅亡了。墨西哥的經濟從1945年開始到1981年之間的36年,經濟平均增速在6%以上。可是一場1982年的經濟 危機使得墨西哥經濟從此停滯不前,墜入了所謂的「中等收入國家陷阱」。

  即使從經濟總量上能夠超過國美國,中國的人口為13.4億,美國只有3億;到時人均GDP只有美國的1/4還不到。看來,追趕美國之路還非常漫長,短期內甚至遙不可及。

  經濟增長的動力

  什麼是經濟增長的驅動力?經濟學上可以分為:投入的增加和廣義的技術進步。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保羅.克魯格曼在1994年就指出,東亞 國家的經濟奇迹主要是由投入增加驅動的,技術進步的貢獻非常有限。如果沒有技術進步,只靠投入增加來驅動經濟增長必然會受到邊際報酬遞減規律的約束,這樣 的經濟增長是不可能持續的。基於這一點,他成功預言了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

  技術進步對中國經濟的持續增長至關重要。如果沒有技術進步,按照中國現有的經濟結構,要保持現在的經濟增長速度基本上是不可能的。就拿 資源,尤其是能源消耗來說,就很難持續。中國在人均GDP 1000美元的時候,經濟增長率為10%,能源消耗只增加GDP 100美元的量;現在中國人均GDP超過4000美元,如果經濟增速還是10%,能源消耗增加為人均GDP1000美元時增加的4倍。沒有技術進步,能源 消耗會呈指數增加。現在中國的石油對外依存程度已經超過50%。如果這樣的經濟結構能夠持續下去,世界資源價格會上升到天價,這樣的增長是不可能的。

  可惜,中國經濟還是在重複東南亞國家走過的挫折之路。一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入來拉動。現在更加依靠投資來拉動,GDP中投資部分已經超過了60%。

  中國的經濟增長中,技術進步的貢獻率有多少?筆者最新研究表明:中國整體經濟在過去30年中,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大概為20%。這是一個不大的數字,說明中國經濟增長確實依靠資本和勞動力等投入的增加來拉動。

  由此看來,中國經濟已經陷入了一個死循環:為了刺激經濟,不斷地加大投入。何時是個頭呢?

  (3)中國和美國的科技差距

  廣義的技術進步包括狹義的技術進步和制度改革,組織革新,管理改進等。今天我只論述一下中國的狹義技術進步。

  首先,不可否認,中國的科技一直在進步,但是其它國家也在進步。中國政府也一直意識到了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重要貢獻,所以改革開放以來一直使用「以市場換技術」的策略。不過現在看來,這樣的策率卻不十分有效。市場被歐美資本佔領了很多,核心技術中國卻沒有掌握多少。

  美國作為世界科技最領先的國家,我們就來分析一下中國和美國之間的科技差距,看看中國技術落後多少。到目前為止,世界上一共經歷了3次產業革命。我們可以看看中國在這三次產業革命中的角色。

  第一次產業革命是18世紀開始的以發動機為代表的工業革命。

  可惜, 中國到現在卻造不出自己的發動機。中國的汽車產業基本上被歐美和日本佔領了。看起來,在這些合資企業中中方佔據了控股地位。可是,發動機的生產一般而言都是單獨成立獨資企業,或者外方控股的企業。中國不掌握髮動機的核心技術。

  最近,中國國產大飛機的設計生產開始走上日程。可是中國只是在外形設計上有一個飛機的形狀。國產發動機現在根本無法承載超過50人的飛機。

  發動機的技術和國家安全也緊密聯繫在一起。據報道,中國陸軍坦克的發動機是烏克蘭的;空軍戰鬥機殲系列發動機主要是進口俄羅斯的;海軍的航母發動機是進口烏克蘭的,驅逐艦的發動機是進口美國通用公司的。如果中國一旦和這些國家發生衝突,國家安全如何保障?

  第二次產業革命是19世紀開始的以電氣技術為代表的工業革命。

  中國在大型發電機和電動機,以及輸電設備方面,還是主要依賴進口。比如三峽的發電機組主要是由法國阿爾斯通公司,德國西門子公司,通用電氣公司等提供的;中國的很多火電設備是由美國通用電氣提供的;中國的主要輸電設備是由西門子公司提供的。

  最近,中國的高鐵建設急速發展,核心的電氣技術主要是由日本的三菱重工,德國西門子等公司承包的。

  第三次產業革命是20世紀以計算機為代表的信息技術。

  可惜,中國造不出自己的晶元和操作系統。晶元主要被美國intel,德州儀錶,韓國三星等壟斷;操作系統主要被微軟,貝爾實驗室,蘋果等美國公司掌握。

  最近中國連續成功發射載人飛船進行太空探索;以及發射衛星對月球探險。對比一下,美國在1969年就成功地實現了人類的登月計劃。保守估計,中國要實現人類登月計劃也要到2020年以後。從這個方面看來,中國科技落後美國超過50年。

  通過這樣的比較,我們也發現中國與世界前沿的技術差距是巨大的。中國掌握的核心技術寥寥無幾。這樣的背景下說要超越美國,路還很漫長。

  這些核心技術就是這些公司和國家的會下蛋的金雞,要想讓這些企業或者國家把這些核心技術轉移到中國,這可能會從根本上損害他們的利益,所以基本上不可能。所以,中國也不要抱太多的幻想,要掌握這些核心技術,還是需要自己增加投入和踏踏實實研究。

  建議

  面對著中美之間如此巨大的技術鴻溝,中國如何才能縮小差距呢?

  (1)提高科研人員的待遇。科技進步的關鍵是人才。中國的科技人員的素質不比歐美國家差。但是,要想讓這些科技人員能夠創造出劃時代的 科技產品,必須要讓這些科研人員生活的有尊嚴。現在中國的科研人員總體而言,待遇害不夠理想,使得他們為了生存而消耗了大量的精力,不能集中精力搞科研。 所以提高科研人員的總體待遇,讓他們有一個安心的環境,是政府政策的第一要務。有了安心的環境,才有傑出的產出。

  (2)合理分配科研資金。中國政府現在喜歡集中支持一些重大項目,比如「863」,「973」等重大專項。這些項目的科研產出效率並不 十分理想。歐美包括日本等國在分配科研資金的時候,採取灑胡椒面的方式。項目資助額度不是非常大,但是覆蓋面很廣。科技的很多重大發現是偶然的。這樣的方 式顯然增加了科技偶然發現的概率,並且兼顧了公平。

  同時,歐洲和美國的大學的收入的一個主要來源就是依靠教授申請科研基金而得到的附加管理費(Overhead)。比如美國撥付給大學的 管理費超過基金資助額的50%,德國超過25%。美國聯邦政府是不允許給大學直接撥付資金。通過這樣的資助方式,激勵大學吸引最優秀的教授來申請尖端研 究,獲得管理費來充當大學的運營費用。優秀教授的待遇自然提高, 所以美國的大學一直保持著科研活力。

  (3)改革院士制度。院士制度的原始設計目的是好的,但是現在卻變味了。在中國,院士不僅是一個榮譽,還掌握著中國科研資金分配的權 利。大部分的院士,由於年事已高,已經脫離了學術研究的最前沿,但是這些人卻掌握著資源分配的權利,對中國的科技進步未為幸事。院士要引入淘汰和競爭機制 (哪怕只是淘汰5%)。或者取消院士,使得大家都沒有院士頭銜;或者擴大院士規模,使得大家都有院士的頭銜。大家都有從經濟學意義上講就等於大家都沒有。

  (4)堅決打擊學術腐敗。學術腐敗是科技進步的最大毒瘤。人類的知識進步是依靠不斷積累來實現的。學術腐敗破壞了這個知識積累過程,並對科研的公平性產生了重大影響。如果不打擊學術腐敗,中國科技重大進步是不可能實現的。

  結語

  最後,晚清重臣,洋務運動的先驅李鴻章對自己作為作出以下的總結:「我辦了一輩子的事,練兵也,海軍也,都是紙糊的老虎,何嘗能實在放手辦理,不過勉強塗飾,虛有其表,不揭破,猶可敷衍一時。「

  中國如果不立刻進行科研體制改革,企業不掌握核心科技,中國的經濟或許也只是另一個「紙糊的老虎」。

  德國哥廷根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 於曉華

《聯合早報網》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5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5 人)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11-26 12: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