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鏡亦非台
何處惹塵埃
何頻日記(2017,3,11)
紐約時報中文網曾以《何頻,不會失蹤的明鏡出版商》為題敘述我的故事。然而很多人看著我的照片心中升起的疑問是,何頻是個什麼人?多維之後,很多人知道我是一個禁書出版商。2017年明鏡集團開始主打網路視頻,或網路電視平台。
1999年看準網際網路科技日新月異,我因創辦了《多維網》一炮而紅。既當中國政府的傳聲筒也當民運人士的傳聲筒,遊走於紅白兩道之間,做一個言論的掮客,販賣出版自由。2009年多維股權結構突變,被迫凈身出戶。還好有《明鏡出版社》在。早在1991年明鏡就出版了王力雄的《黃禍》,影響深遠。從多維出走之後開始經營《明鏡月刊》等雜誌系列,以短平快的方式把北京中南海的內幕權斗轉換成綠茵茵的美元。
對了,我是一個書商,書商一個,對我的其他聯想都可以忽視。你不忽視我忽視,過分聯想只會把自己繞進去。我賣的是眼球,哦,不對,我賺的是眼球,賣的是內幕。要問中共內幕哪家強?阿美利堅明鏡台。
2015年10月香港銅鑼灣事件爆發,明鏡集團旗下雜誌書籍銷售遭遇嚴冬亟待轉型。2017年,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被迫進行海外二萬五千里長征的黑商郭文貴欲藉助《明鏡電視》平台「保命、保錢、報仇」大爆特爆國安部部長傅政華的料。我請示中共內的「老朋友」之後,於1月26日向北韓金正恩學習,搞了郭文貴號核試第一爆。緊接著3月8日為慶祝國際三八婦女節搞了核試第二爆。一爆一桶金,頻頻爆桶桶金,且都是24K貴金。
從「文貴式核爆」我敏銳地看到了一種新的盈利模式,即以《明鏡電視》為平台,歡迎鼓勵敏感人士出面爆料,並同時鼓勵被爆料者來《明鏡電視》與爆料者辯論反爆料,與造謠者辯論駁斥謠言。明鏡保證秉持公正立場不拉偏架,「把火燒得越旺越好」是我們的營銷口號。可惜,一心一意打造的3月12日《韋石郭文貴擂台賽》無疾而終。現正聯絡第二爆受害者吳征,希望他能出面來明鏡與郭文貴打《明鏡擂台直播競標賽》。
文貴核爆一試二試后,難免有人再次質疑我與中共高層的關係。坦率而言,我與中共體制內高級官員交往的深度和廣度當今現實可以說無人能及,這也就是為何我能吃這碗飯的原因。有誰有能力辦第二個《明鏡》?沒有。過去沒有現在沒有,今後也不會有。俗話說物以稀為貴。中共專制體制與網上長城高牆是我得以施展能量的基礎,若沒有了網路屏蔽網站封鎖,則明鏡集團只有關門大吉一途。賣中共內幕,賣神秘賣爆料賣十八大十九大常委名單,我賣的不是人血饅頭,賣的是一黨專制的秘聞醜事,賣的是揭露中共體制黑暗的宮廷辛秘,有點高大上吧。時不時我也為中國的民主自由搖旗吶喊,用出版禁書的方式向黑暗勢力發起攻擊,揭露一黨專政政權的殘暴野蠻,呼籲中國進行政治改革走向開放。
哈哈,說得我自己都不好意思了。然而,我和中共黨內高層到底存在什麼樣的關係?
首先是朋友關係。譬如已故前中央委員、新華社香港分社社長(相當於目前的中聯辦主任)許家屯。許多部長級幹部甚至政治局委員(恕不點名),都能搭上線傳到話。他們本人或家人來美都能見到面吃個飯。所以一般誰高升誰被雙規,在香港東南亞抓了誰,明鏡都能在第一時間知道,允許對外發布的發布,不允許直接對外發布的我們在文字上做技術處理后發表,如隱去姓名時間地點。
其次是供需關係。明鏡需要內幕賣錢,黨內派別需要放風博弈,明鏡就扮演了這麼一個傳聲筒角色和發聲平台。這還不是最厲害的,最厲害的是我能夠做到一視同仁保持平衡老少無欺,在各派系之間誰也不得罪做到遊刃有餘四平八穩,所以才有紐約時報中文網的調侃,「何頻,不會失蹤的出版商」。我出了那麼多禁書卻不會失蹤,靠的就是在中共高層內部人脈深厚豐沛。沒有人好意思下令抓我,都是朋友,或者是朋友的朋友。假設世界上任何兩個人通過最多六個人都能搭上話,那麼我與中共最高層七常委的任何一位,最多只通過一個人就能搭上話通上氣。
那麼我是不是中共體制內在編人員?不在編,不聽任何部門和人員的指揮。但是,若有關部門向我打聽誰誰誰,那麼,我會盡量幫忙,就好比我要打聽中共內部消息,他們也會向我提供我所需要的信息一樣。所謂來而不往非禮也。
回答最後一個問題,有沒有拿中共的錢?沒有拿一分錢。當然也沒有拿兩分錢。其實,提供點內幕消息來賣,夠我吃香喝辣的了。不是嗎?都說談錢傷感情,請你們以後不要再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