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總感嘆,讀書多可能是我的缺點
習總日記(2015,9,24)
我讀書多,常常不經意間流露出來,而且不分場合不分季節氣候,甚至不分南半球北半球,給讀書不多的同志造成心靈不適,為此深表歉意。
記得小時候偶遇毛主席。毛主席他老人家摸著我的頭說,聽說你小小年紀已經讀了很多書,中外古今都有涉獵,真是不簡單啊!我低著頭擺弄衣角羞答答地回答道,沒辦法,俺就喜歡讀書,爹娘打罵也改不掉這個壞習慣。還記得當時我天真地問毛主席,您老人家都看哪些書?毛主席猶豫著吐了三個字:近平煤。不知是聽錯還是沒聽清楚,直到現在,我也沒有找到書名是《近平煤》的書。可能是與煤炭礦產地質勘探有關的專業書吧。
長大后好讀書的習慣一直保持未改。是書陪伴著我從正定縣委書記走到國家主席黨總書記,是書陪伴著我從工農兵大學生到清華博士,是書陪伴著我從北京中南海到華盛頓白宮。即便這次對美國國事訪問,我也是書不離手口不離書,走到哪兒都報一串書名作者名。因為我認為,讀書的人,才是有智慧的、有修養的、有自信的、有力量的,和有文化的人。
尤其是當上總書記后,會議不論大會小會,演講不論美國法國,採訪不論紐時新華,會見不論外賓同胞,嘴角難免像清泉像音符流淌著曾經讀過的古今中外名著里的經典名句。
如訪問美國時,我自然而然會說出美籍作家和他們的名著,如漢密爾頓、約翰·傑伊、和詹姆斯·麥迪遜的《聯邦黨人文集》,潘恩的《常識》,梭羅的《瓦爾登湖》,馬克吐溫的《湯姆索亞歷險記》。踏上俄羅斯國土,我記憶深處的俄羅斯作家一夥一夥湧現出來,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萊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車爾尼雪夫斯基、托爾斯泰、契訶夫、肖洛霍夫等。到了法國巴黎,我曾當場背了一串法國作家的名字,我說「讀孟德斯鳩、伏爾泰、盧梭、狄德羅、聖西門、傅立葉、薩特等人的著作,讓我加深了對思想進步對人類社會進步作用的認識。」「讀蒙田、拉封丹、莫里哀、司湯達、巴爾扎克、雨果、大仲馬、喬治·桑、福樓拜、小仲馬、莫泊桑、羅曼·羅蘭等人的著作,讓我增加了對人類生活中悲歡離合的感觸。」
有人嘲笑我是在表演相聲《背書名》。哪兒呀,我背的是作者名好不好。
中國古代作家名字我也能背一些,什麼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孫子浪子什麼的。中國現代作家么,我知道很多,但我的書《習近平論治國理政》出版之後,就很少再讀他們的書了。不瞞你們說,寫得一般般。包括莫言的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