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八九年六月四日,中國發生了舉世震驚的天安門事件。這場屠殺,史稱「六四天安門」事件。這場屠殺,驚醒了千千萬萬仍對中國共產黨抱有幻想的人。
從此,反對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些人的志願;在中國實現民主自由,成了一部分人的奮鬥目標。
於是,兩個看似不是問題的問題,擺在了每一個中國人的面前:中國共產黨,是一個什麼樣的政黨?中華人民共和國,是一個什麼樣的國家?
針對上面的兩個問題,2011年10月,我給出了這樣的回答: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1949年10月1日至1976年10月6日,是紅色中國時期。中國的專制統治者在1976年以後十二年中,經過了是繼續民主化改革還是繼續專制猶豫之後,以1989年6月4日的一場屠殺,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歷史正式進入黑色中國時期。
與此同時,以打倒毛澤東親信為標誌的史稱「粉碎四人幫」政變,結束了毛澤東式中國共產黨統治中國的歷史,以鄧小平「白貓黑貓論」實用機會主義觀點為理論的鄧小平式的中國共產黨開始掌握這個東方大國的命運。
(一)紅黑兩中國毛鄧兩中共論
紅黑兩中國:紅色中國時期和黑色中國時期,截然不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兩個歷史時期。
毛鄧兩中共:毛澤東式中共和鄧小平式中共,相互關聯但又相互對立的兩個中國共產黨。
紅色中國時期:1949年10月1日建國起,至1976年10月6日粉碎「四人幫」政變止。
黑色中國時期:1976年10月6日起至今。其中1989年6月4日前可視為黑色中國前期,或灰色中國時期;「六四天安門事件」之後,為正式黑色中國時期。
毛澤東式中共:紅色中國時期的中國共產黨。信奉馬克思主義,追隨列寧主義,融合傳統中華帝王思想,以毛澤東思想為指導理論以毛澤東為獨裁者的空想共產主義政黨。
鄧小平式中共:黑色中國時期的中國共產黨。假裝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繼承者,假裝孫中山三民主義繼承者,假裝孔孟中華傳統儒家思想繼承者,繼續沿用中國共產黨名稱,為權貴壟斷集團謀利益,以鄧小平為代表的實用機會主義政黨。
(二)毛澤東早期的思想轉變
毛澤東,生於1893年12月26日,死於1976年9月9日。
關於青年時期的毛澤東,他說:「在這個時期,我的頭腦是自由主義、民主改良主義及空想社會主義的有趣的混合物。我模糊地景仰「十九世紀民主主義」,烏托邦主義和舊式的自由主義,但是我堅決地反對軍閥和帝國主義。」
《毛澤東自述》中寫道:「一九二○年冬,我第一次將工人政治地組織起來,並開始在馬克思主義理論及蘇聯革命史的影 響下領導他們。我第二次到北平時,我讀了許多關於蘇聯的事情,同時熱烈地尋找當時中國所能見到的一點共產主義書籍。三本書特別深印在我的腦子裡,並且建立了我對於馬克思主義的信仰,我一旦接受它是歷史的正確解釋后,此後絲毫沒有動搖過,這幾本書是:《共產黨宣言》,(這是)第一本以中文印的馬克思主義書籍,考資基的《階級鬥爭》和吉古柏的《社會主義史》。一九二○年夏,我在理論上和某種程度的行動上,變成馬克思主義者,並且自此以後,我自認為是一個馬克思主義者了。」
這個記憶據說有失誤。1920年夏,三書的中譯本還未出版。據李銳介紹:陳望道譯的《共產黨宣言》是1920年8月出版的;惲代英譯的《階級鬥爭》是 1921年出版的;李季譯的《社會主義》是1920年10月出版的。
《毛澤東自述》還說:「我在李大釗手下做圖書館佐理員時,已經很快地傾向馬克思主義了,而陳獨秀對於引導我的興趣到這方面來,也大有幫助。我第二次赴滬時,我曾和陳獨秀討論我所讀過的馬克思主義書籍,陳本人信仰的堅定不移,在這也許是我一生極重要的時期,給我以深刻的印象。」
1920年11月25日《致向警予信》標誌毛的轉向:「政治界暮氣已深,腐敗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闢道路,另造環境一 法。」同年12月1日,毛在給蔡和森等人的信中說:「俄國式的革命,是無可如何的山窮水盡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個變計,並不是有更好的方法棄而不用,單要采這個恐怖的方法。」革命其實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可見直到共產主義小組已經在中國出現的1920年,毛才逐步形成暴力革命的思想,接受他不久前還反對的「恐怖的辦法」。
政治改革絕望之後,唯有採取革命,才能改變中國。於是,毛澤東認準了「政治改良一途,可謂絕無希望」的現實,就與青春期徹底告別,義無反顧地投身革命,堅忍不拔、毫不留情地使用他曾經謂之的「恐怖的辦法」,把革命視作必然和正道。改良主義的毛澤東是「毛澤東思想」 之前的毛澤東,中國政治史上的毛澤東,只是革命領袖而不是改良主義者。
1924年下半年,毛回到湖南,組織發動了當地的農民鬥爭,並取得意料之外的成功。與時俱進,毛的思想也發生急劇變化,從此認識到農民問題乃是國民革命的中心問題。1927年1月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實際上提出了中國革命是農民革命的判斷;大革命失敗后,毛在「八七會議」上提出只有槍杆子才能奪取政權;秋收起義后帶著隊伍「上山」。──到 1927年,毛澤東思想才趨向定型:農民革命、武裝鬥爭、游擊戰略。
毛澤東自任農民協會主席后,在農村取得了一系列的成功,包括秋收起義,並建立了第一支工農紅軍。「我被派到長沙去組織一個運動,就是後來叫做「秋收暴動」的。我在那裡的計劃是要實現五點:共產黨省黨部完全與國民黨脫離;組織農工革命軍;沒收大中小地主的財產;脫離國民黨,在湖南建立共產黨政權;組織蘇維埃。當時第五點為共產國際所反對,直到後來才進展成為一個口號。」
「到了九月,靠了湖南的農民協會,我已經組成一個普遍的暴動,並成立農工軍第一隊。我的部隊有三個主要的來源——農民本身,安源的礦工和國民黨中叛變的軍隊。這個早期的革命軍隊叫做『第一農工軍第一師』。」
馬克思在書本上確立了共產主義學說;列寧領導俄國工人階級推翻了沙皇統治,建立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個共產黨國家;而毛澤東,在中國的農村,闖出了一條農民武裝的道路。
不顧當時的中國共產黨中央的反對,不顧共產國際的反對,不顧斯大林同志的反對,毛澤東,這個從農村來的革命者,依靠中國農民,實現武裝割據,最後出人意料地,打敗了共和體制的中華民國,建立了另一個共產黨國家----------中華人民共和國。
了解毛澤東早期的思想變化,有助於我們了解獨裁者毛澤東在紅色中國時期的所作所為,有助於了解毛共的本質,也有助於了解紅色中國時期的中國社會。
此段落參考了《單世聯:「小革命」與「大革命」》一文。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