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清詩三百首今注新譯》導言 (四) (ZT)

作者:雲間鶴  於 2011-1-24 09:2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借花獻佛|通用分類:詩詞書畫|已有2評論

(三)反映民生疾苦

清代著名詩人如施閏章、吳嘉紀、屈大均、宋犖、蒲松齡、洪升、孔尚任、沈德潛、袁枚、鄭燮、黎簡、潘德輿、鄭珍等均有諷諭世事、關心民生之作,繼承 了古代詩歌「惟歌生民病」的優良傳統。值得注意的是在形式上除了近體律絕外,頗多樂府、歌謠體,較之前代,語言更為樸素通俗。而在題材上反映的對象更加廣 泛,對農民、鹽民、縴夫、煤炭工、役夫、裁縫等之悲慘生活狀況皆予以反映,並寄以深切的同情。反之,對那些壓迫、剝削平民百姓的富豪、昏官、訟師、債主亦 給予淋漓盡致的抨擊。這都顯示出清代在諷諭、民生詩題材上有其開拓、發展的功績。

(四)談詩論藝

清代論詩詩數量之多足以超越歷代論詩詩之總和。其體裁大多為論詩七絕,這是對杜甫《戲為六絕句》以及元好問《論詩三十首》的繼承,且頗多大型組詩, 多者達二百首;同時亦採用五古體論詩,這在前代詩中是不多見的。其成績卓著者如王士禛、厲鶚、謝啟昆、袁枚、蔣士銓、趙翼、洪亮吉、宋湘、張問陶、姚瑩、 龔自珍等,難以盡舉。這些論詩詩或揭櫫詩歌抒寫情性的本質,或描繪靈感現象,或標舉創新之旨,或批評擬古、考據詩,或評價歷代詩人詩作,內容豐富。而作為 詩之一種,論詩詩雖多議論,但亦注重生動性,立象以見意,不失詩歌的審美特徵。清代除論詩詩之外,還有論詞詩、論畫詩、論書詩。以詩來說詩談藝,是中國古 典美學的一大特色,而在清代得到最充分的發展與表現。

除上述題材外,清代的懷古詠史詩、詠物題畫詩、愛情悼亡詩、送別友情詩、親情天倫詩、行旅鄉親詩亦都豐富多樣,各具特色,限於篇幅從略。

由於清代不少詩人同時是詩論家,故其創作往往以其詩學觀為指導,而其詩作則成為其詩學觀的藝術實踐。理論與創作相輔相成,這在歷代詩人中雖然亦不乏 其例,但從沒有像清代這樣廣泛、明朗。如錢謙益主張「詩有本」說,即以真性情與學問為詩之根本,而其詩作既抒寫「真好色」、「真怨誹」(《季滄韋詩 序》),又注重從古代經史典籍中汲取營養,使詩典雅高古。王士稹倡導「神韻」說,追求沖淡、清遠的風格,含蓄的意境,有言已盡而意無窮之韻味,他的山水絕 句即是典型的例證。袁枚標舉「性靈」說,要求詩表現真性情,有個陛,形象生動靈活,富有情趣,語言通俗自然,他的性情詩、景物詩等就大多為性靈詩。晚清黃 遵憲樹起「詩界革命」的旗幟,「以舊風格含新意境」,他的域外詩即開闢新意境,堪稱「詩界革命」的生動實踐。諸如此類,不勝枚舉,從而構成清代詩學流派紛 呈、藝術多元的新局面。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支持
3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4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小溪流 2011-1-24 10:05
板凳太重了啊。。。
回復 雲間鶴 2011-1-24 18:39
小溪流: 板凳太重了啊。。。
也沒強迫你頂著呀!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07:1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