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東方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作者:對風憶塵  於 2010-8-23 12:5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時評|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中國政治體制改革:東方現代化的有益探索

 

2010-08-23

《聯合早報網》

邱震海

 

觀海聽風

 

現有的中國模式究竟是否可持續發展?中國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如何與世界對話和溝通?中國的現代化和中國崛起,究竟將給人類帶來哪些正面的貢獻?這些都是30年前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進程時所沒有遇到,甚至也不可能預見的問題。

 

818日,是鄧小平發表《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講話發表30周年。30年前的這一天,1980818日,鄧小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上發表講話,提出要進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尤其提出黨政分開、黨委集體領導、廢除領導幹部終身制、修改憲法和設立中央顧問委員會等問題。

 

30年過去了,當年鄧小平提出的問題,依然是今天中國面臨的難題,而且當年鄧小平預言的矛盾和問題,今天都正以不同的方式一個個地呈現出來;而鄧小平八十年代指出的政治體制不改革,經濟體制改革也深入不下去,今天在中國的政治和經濟現實中,也正以不同的形式、相同的邏輯,然而卻是更為密集和激烈的形態呈現出來。

 

從這個意義上說,這個30周年的紀念日以及這個講話的許多精神,今天似乎有意無意地被人淡忘了,但中國改革的深層邏輯,以及由改革所帶來的成就、困境和更大的困惑,卻逼迫人們必須直面這個問題。不然,未來30年中國的道路將走得頗為艱難和茫然。

 

鄧小平沒有預見到的東西

 

在這個時刻,似乎不必再討論為什麼鄧小平30年前提出的問題,在今天依然是一道無解的方程式。只要是伴隨過去30年中國一路走來的人們,以及與今天的中國現實仍有接觸和感知的人們,都會深知其中的艱辛和無奈,也能對這份無奈抱有一份理解。

 

但問題是,當年鄧小平提出這一問題的時候,中國及其置身其中的世界格局與今天截然不同。當時中國面臨的問題,還只是文革結束后的百廢待興、改革開放;即便如此,當時鄧小平已敏銳意識到一旦開啟改革開放進程,必然面臨政治體制與經濟體制的匹配問題。但從本質上說,當年鄧小平提出的政治體制改革,其關注焦點只是面臨改革開放的中國,以及如何使中國儘快追趕先進國家、實現國家現代化。

 

30年後的今天,當中國經濟總量已超越德國、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的時候,尤其是當世界對日益崛起的中國感到疑慮、不安和警惕的時候,中國模式究竟將呈現何種面貌?現有的中國模式究竟是否可持續發展?中國在高速發展的同時,如何與世界對話和溝通?中國的現代化和中國崛起,究竟將給人類帶來哪些正面的貢獻?這些都是30年前鄧小平開啟改革開放進程時所沒有遇到,甚至也不可能預見的問題。

 

從這個意義上說,鄧小平是個偉大的政治家,也是個必然受制於歷史時空背景的政治人物。他的偉大不但在於敏銳看到當時中國政經體制的弊端,並勇敢開啟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進程,而且他還以和平與對外開放的手段,將改革開放的使命嫁接到自洋務運動開始的中國現代化的整體進程之中。無論是從他對中國經濟和政治體制改革的設計,還是從他對香港一國兩制的設計中,人們都可以看到鄧小平在他的愛國情懷、國際視野背後的歷史高度和良苦用心。

 

但鄧小平畢竟在13年前就離開了人世,他沒能親眼看到由他開啟的改革開放進程,在21世紀頭十年結出了中國崛起的果實,也沒有看到中國崛起所面臨的全新的國際背景,以及在這一背景之下的中國自身改革的戰略重要性。

 

現代化政治框架:東方能貢獻些什麼?

 

30年前的鄧小平預見了如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經濟體制必然深化不下去。這一現實不幸被言中。但他無法預見,30年後崛起的中國,如果沒有政治體制改革,由中國現代化為代表的整體東方現代化,也將遇到一系列深層的困惑。

 

必須承認,無論在西方還是在東方土地上,凡是物質現代化都需要有一個政治框架的保障。在過去數百年西方現代化的歷史上,法治、公民自由和政治民主被證明為是適合西方現代化的政治框架。在東方文化土壤上,中國的現代化是迄今對東西方經濟、政治和文化秩序唯一產生深刻衝擊的趨勢。因此,東方的現代化究竟能為人類貢獻些什麼?這是隨著中國崛起,東西方人們都在同時思考的問題。

 

中國前領導人毛澤東曾說過:中國應當對人類有較大的貢獻。」21世紀初的今天,毛澤東當年的這句話,似乎又可以有一些新的詮釋和註解。

 

九十多年前五四運動期間,中國知識分子曾提出器物、制度、文化的命題。過去30年改革開放,中國基本上還只是在器物領域裡探索;所謂的公平正義和政治體制改革,其實是在器物制度兩個領域之間游移和尋找新的支撐點。未來若干年,中國現代化能否在制度層面找到可持續的支撐點,既保證中國現代化的持續成功,同時又逐漸向文化層面過渡,亦即東方現代化對人類在制度和價值層面的貢獻,這將是一個更為艱巨的挑戰。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的政治體制改革,人們也許可以有另一些的思考。

 

作者為香港鳳凰衛視評論員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wazhh 2010-8-23 16:27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9:0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