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東京小資的一天:宋朝的下館子

作者:對風憶塵  於 2010-7-30 12: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5評論

關鍵詞:

東京小資的一天:宋朝的下館子

 

秦漢隋唐,歷來多少酒席似乎都是家宴。而且我們這個民族即便一直到盛唐都有宵禁呀,元宵節偶爾開禁三晚[隋煬帝的大業年間曾有一次開禁了半個月之多,傳為佳話]。農業社會晚上有了活動一般幹什麼呢?就花在飲食上了,喝酒取樂看燈吧。

 

宵禁完全解除那還要到北宋初年。於是,餐飲業起了結構性地變化。

 

1)兩餐變為三餐。

 

古時中國人基本上只有兩餐:晌午一餐, 傍晚一餐;基本對應農耕的開工和收工的時間。如果軍人行軍么,也是在兩頓飯之間的六七個小時內一口氣進行的。所以往往可以走很遠的路,日落了就安排崗哨休息了。但到了北宋初年,隨著宵禁的解除,城市居民的夜間生活一下就變成了課題。於是很多人養成了入夜後再吃一頓飯的習慣。

 

注意,那個時候的三餐時間仍然和現今的並不一致。我們現在的朝九晚五學的是工業革命后的英國率先定出的標準,慢慢影響了世界各個地方。也有例外。

 

2)酒樓的出現

 

唐朝人如果夜遊就面臨著必須在外過夜的安排;宋朝的老百姓晚上吃完了飯仍舊可以從容回家,所以不需要在外過夜。夜間的餐飲業蓬勃發展了起來。

 

東京夢梁錄中記載:開封各處都有酒肆,門前扎著歡樓,換樓內走廊是妓女們等待召喚的地方,通常她們濃妝艷抹,隨時隨地等待為赴酒席的賓客表演歌舞。酒樓上看去「彷彿神仙」。幾百年的私人宴會給了酒樓題材,看看那些官宦大家的家廚如何流落到社會上來的就知道了。可惜,很少有這方面的記載保留下來。廚師的來源不可考,總不會是新東方來的愛卿哈。

 

3)酒樓內的生意模式

 

把當時的酒樓對比現在的酒樓會發現好多地方不一致。首先,沒有外菜莫入這一說。實際上,大酒樓的老闆可能只是這個酒樓的房東。比如施恩,蔣門神。有無數的酒保、茶博士、經紀人穿插其間,兜售自己的點心、小菜。

 

樊樓就是非常貼近市井的一家,它出現在水滸傳和夢梁錄中。三言兩拍也沒有少了它的身影:有一則故事講了男女二人普通市民間的一次自由戀愛,那個男公民就是樊樓中的一個酒保,和哥哥一起在樊樓中兜售酒類的。

 

夢梁錄記載:到了宋朝,城市的小資們已經幾乎不開火倉了。吃飯基本都在外面搞定。而外面的小吃也確實好吃、品種豐富多樣。

 

4)酒樓生意經

 

酒樓是個奢華的地方,他們爭相使用奢華的器具。一般坐下後會上來筷碟,這些用具基本上都是銀器。再點幾道菜,也是銀盆端來。要酒么?銀壺暖了上的。

 

要知道,宋朝我們還沒有開始普及白酒,大家基本上還在喝黃酒。宋人喜歡酒燙熱了上,上來的酒冷了怎麼辦?沒事,有幾個嫂嫂在那裡開一個碳爐專管溫酒。這個碳爐就和馬路上新疆羊肉串的那個格局相彷彿。燙酒的嫂嫂有個專門的名稱「焌糟」。是當時三百六十行中的一個。

 

那些銀盤子的價格不菲。但是酒樓對顧客卻非常放心,給足面子。甚至你不想下館子,想在家裡請客,向酒樓定了酒菜,他們也一樣拿了銀器盛了菜式上門。到第二天才叫夥計上門收回。說到這裡,突然想起俺家還有一個大盆子,是俺小店裡點的跺椒魚頭外賣的時候老闆娘送來的,幾個禮拜了也沒來催,說是下次點菜來取。頗有古風啊。

 

5)下酒的菜

 

喝的酒有了,下酒菜是啥呢?宋菜的菜譜太多了,抄不完的。往往一個酒席一個人會有機會吃到四十幾道菜。夢梁錄等書中就有幾則,包括高宗和秦檜的宴席的菜單。射鵰英雄傳中的鴛鴦五珍膾的大名也赫然在焉。看來金庸大概也不知道那是什麼,借射鵰的洪七公偷偷跑去南宋皇宮偷吃解饞。

 

民間下酒用什麼呢?俺們去翻話本小說。可以發現許多,比如賣油郎獨佔花魁中,秦賣油去花魁娘子家裡等花魁娘子回來,老鴇就擺酒款待他。

 

先是吃了一通果子按酒。注意,果子並非水果。這個辭彙在日本還用,就是一系列點心。比如銅鑼燒、麻薯這些。然後入夜又用暖鍋下酒。暖鍋就是小火鍋。估計就是個小沙鍋,用點木炭加熱放些肉菜,也可以按酒。

 

極端的例子來了。四川舉子俞某千里迢迢趕到杭州來考試,卻沒有中第。根本沒有錢回四川,於是準備吃一頓好的跳西湖自盡。於是關照小二管好的只管上。結果酒保將各色時鮮水果海鮮只管上來,他就從晌午一直吃到傍晚。結賬居然要五兩銀子,等值相當於一個人吃掉近兩千塊錢哈!佩服。

 

6)吃酒的人

 

那裡的百姓,尋常家裡都不開灶的。---夢梁錄。

 

作為一個兩宋的都城的小市民,你會有一個綽號:籠袖驕民。是兩宋的用語,但是意思即便現在也是一望而知。

 

身為兩宋的城市居民,簡直是人間一大幸事。颳風下雨政府大戶都有散發救濟,往往到了年底朝廷突然會免除你的房租。宋史里還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開封的皇宮想擴張,於是和皇宮北面的居民協商。但是那邊的居民都不願意搬走,於是北宋的開封就有了有史以來最小的皇宮。相當於當年節度使的府第而已。

 

幸福的小市民們幾百年地沉浸在他們的幸福中。所以反過來說,兩宋滅亡的時候口傳身述的民間文學也特別多吧。歷代彷彿都沒有和兩宋堪比的小市民比例,所以其他的朝代結束之前的流民起義也最多。一個被貧窮化了的社會對改朝換代似乎不覺得痛苦。兩宋不是。

 

扯遠了。幸福的小市民們不開火倉。兩餐三點都在外面解決。都市裡還有朝廷行政人員,國家工廠(從來沒有人記載過開封皇宮正面是印鈔廠吧?那裡可以有幾百號員工),僧侶,生意人。小市民們混跡其間。看看清明上河圖,在熙熙攘攘的市口中,總有一些人悠閑自得,駐足觀看。他們就是城市的小市民,在觀看自己的家門口又出了什麼新鮮事。

 

7)東京小資的一天---早晨

 

五更時分你會聽到門外有人敲鐵牌或者木魚,這是城市裡早起的僧人在挨家挨戶地喚醒沉睡的城市。他們人數眾多,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負責的地片,所以很快城市就醒來了。

 

星星點點地替代了繁星的,是蠟燭和火炬。許多鋪子已經開始營業了。有早點檔,供應灌肺炒肺,同粥飯點心每份20文。同時開鋪的還有賣洗麵湯的?如果你沒心思自己點灶燒水就可以到這些攤檔上去做清潔工作。

 

煎茶湯和煎藥的攤位也出現了。然後就是屠宰攤(去年洒家在山西河南有幸見到了這些攤位,規模和作息時間有上千年的傳統了呢)將牲口當街宰殺批發出賣。水果、麵粉這時候都還是成捆成袋。它們作為原料都被買走,成為午餐和晚餐飯桌上的佳肴。最後上場的還會是款款的宵夜。

 

叫醒了東京的僧侶們也會在市場邊坐下開始化緣,這就是早晨。一個喧囂的一千年前的早晨。天在忙碌的氣氛里放曉了,迎來了新的一天。

 

7)東京小資的一天---白天

 

明天是浴佛節,香港同事居然可以享受放假的。羨慕。日本放棄了陰曆,現在用公曆了,就過陽曆的48號的。這一天對於佛教徒意義重大,大陸的同事享受不到。可是你,你這個宋朝的小資,即便你不是個佛教徒你仍然有很多事情可以做。

 

你先到大禪院去看浴佛齋會,拿寺院為你準備的「浴佛水」---不是洗石佛的清潔用水,其實是用香料煎的糖水。洒家98年的48號在日本東京的街頭收到過一些佛教徒發的糖果,其古風東漸至今猶存啊。

 

天氣正是孟夏,氣序清和,柳花鶯燕。一切都讓你喜悅。而你知道,還有一個樂子在等著你。該去嘗新酒了吧?因為今天,是在東京的七十二戶大酒家當年開賣煮酒的日子。

 

嘗嘗青杏,櫻桃[正巧今天老婆買了,剛還嘗了新:)]。實現的水果有桃子、李子、金杏、林檎(就是蘋果啦,日文里還堅持用這個詞)。「浮瓜沉李」也是說的這個時候吧?現在西瓜也已經上市。不過那個時候西瓜剛剛從西域傳到遼國境內,還沒有流傳到宋國境內呢吧。蘋果也還沒有改良,應該是小個子,是那種今日我們叫做花紅果的小東西。

 

不過新上市了一味時鮮:茄瓠。這個東西被解釋成葫蘆,洒家不知是否,只是知道這東西在皇家專供市場東華門那裡行情火爆,被炒得價格極高,一對[葫蘆論對嗎?]值三五十千呢。這和人民幣也要好幾千了呢。

 

9)小資的一天----下館子

 

一天的燥熱乾旱終於就要結束。你三四點已經吃了飯,傳統上的第二頓飯。按照先朝--你們是這麼稱唐朝的--的規矩,你們原來應該等待落關宵禁了。但是現在你沒有這樣的記憶,你當然知道晚上有好玩的項目。於是你沐浴更香,傍晚的時候已經洗去了白日的浮華,擦了香粉---是的,宋朝的阿兵哥都會拿到香引作為薪水的一部分。

 

性急的已經開始逛在傍晚的街頭了。原先分明的街道卻在黃昏中分崩離析,景象慢慢融在逐次亮起的燈光里。你和朋友一起尋找你們中意的酒樓。

 

樊樓上文已經提到過了。它的名氣還通過水滸傳繼續傳播出來了。你作為當地人當然知道的更多:

 

州東宋門外仁和店、姜店,州西宜城樓、葯張四店、班樓,金梁橋下劉樓,曹門蠻王家、乳酪張家,州北八仙樓,戴樓門張八家園宅正店,鄭門河王家,李七家正店,景靈宮東牆長慶樓。在京正店七十二戶,此外不能遍數,其餘皆謂之「腳店」。(如無特別知名,出夢華錄,下同。謝謝koloo指出,洒家誤記了)

 

可是你自己呢,多半還是會去你心儀的豐樂樓。

 

這家百年老店開在馬行街---東接皇宮的東京最大的大道----兩側、分別叫做大小貨行。到宣和年間(傳說中開始鬧水滸的年代了,卻是北宋文化的巔峰時刻)更修三層一般高低形成了酒店群。五幢樓互相相望,「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綉額,燈燭晃耀。」

 

剛裝修完畢重新開張的那幾天,先到的嘉賓送禮券,乃一面金旗。中元夜那會兒在樓的每個瓦隴中都放置蓮燈一盞。

 

只是因為太靠近皇宮了,後來禁止西樓登臨睽望,原來他們的樓修的比宮牆還高了,可以直接去看皇帝一家有什麼舉動。

 

就是要到這樣的親密的一個環境,你才能理解宋人才會管皇上叫做官家。那麼家常那麼親切的一個名字。

 

10)小資的一天----下館子之二

 

你和朋友相約進了豐樂樓,於是會碰到許多今天已經見不到了的人。首先會有人湊上來表示願意聽候使喚,並且主動幫你引路開道,幫你挑選包廂。等你們坐下他就開始幫你們張羅,並且已經問你們要不要叫歌姬?

 

這個人叫「閑漢」,他不是酒樓里的僱員,但是卻熟悉酒樓里的各色人等,客人如果需要他都可以幫忙傳喚。作為資深小子你們見慣不怪,聽他布置。當然如果自己願意,也可以自己動腳去叫人過來。可是有他走動么就不會誤了喝酒啦。

 

茶碟酒器先上來了:

 

大抵都人風俗奢侈,度量稍寬,凡酒店中不問何人,止兩人對坐飲酒,亦須用注碗一副,盤盞兩副,果菜碟各五片,水菜碗三五隻,即銀近百兩矣。雖一人獨飲,碗遂亦用銀盂之類。

 

然後來了一位小弟,詢問客官都來些什麼?「都人侈縱,百端呼索,或熱或冷,或溫或整,或絕冷、精澆、臕澆之類,人人索喚不同。」小弟記下后,到包廂門口唱菜名,報給廚房聽。這個小弟,被叫做「行菜」,廚房裡面接聽的叫做「著案」。小弟都是聰明伶俐的角色啊,為什麼?看下文就知道了。

 

「須臾,行菜者左手杈三碗、右臂自手至肩馱疊約二十碗,散下盡合各人呼索,不容差錯。一有差錯,坐客白之主人,必加叱罵,或罰工價,甚者逐之。」

 

原來宋代的餐飲文化已經達到了那麼高的一個階段哈。當然,小弟是洒家想當然,行菜是個熟練工,不是現在飯店裡那些心不在焉的小弟小妹可以比擬的。

 

11)小資的一天---下館子

 

我們跟著你那麼多時候了,也跟你點了一桌子菜,終於可以看看盤子里究竟是什麼了吧?好的,開始清點。

 

為了不讓大家太過驚訝,洒家先給點壞消息哈。

 

A 沒有油炒的食物。油菜還沒有量產,食用油非常金貴。北宋末年在士大夫間流行過油炸食物。但是應該沒有流落到民間。

 

B 沒有新大陸作物。也就是說沒有土豆、南瓜、玉米。哈哈,老丁,知道你要打退堂鼓了,每次吃飯只要給你點個青椒土豆絲就可以了,可是那個時候沒有哈。對了,辣椒也沒有哈。

 

C 順便,因為煙草也是新大陸食物,所以飯後一支煙的樂趣也沒有。

 

D 沒有白酒。當時主要是喝黃酒,也有部分甜酒「醪糟」,還有用醪糟借用土法做成的土法白酒「糟燒」。濁酒一杯說的就是醪糟或者黃酒。部分地方可能還保持著對於蒸餾后的濁酒的叫法「清酒」。反正沒有高度白酒。

 

謝謝各位喜歡。

 

煙葉在西南早就有么?我是聽說西南也有野生辣椒。看來中國西南的很多物種和新大陸的有的一拼。野生辣椒據說也上了餐桌了,辣過任何一種藩椒。

 

12)先來一道解解饞

 

去年的春夏之交洒家就在河南逛,也跟著華燈撞入了開封的夜市。驚奇的發現了許多沒見過的東西。比如一個攤頭上寫的「麻腐」,麻腐在洒家的影響中就是白白的一大堆,這裡卻是黑的,而且黑的五色斑斕。

 

小攤老闆用綠豆澱粉現炒出來的。綠豆澱粉加了水受熱就開始凝結,這一點相信有沖泡藕粉的XDJM都能夠理解。在開封的攤主會乘著澱粉剛剛在熱水中化開的一點點時間,迅速地加入芝麻,醬油,鹽。所以原先應該白凈透明的麻腐就變得黑紅黑紅的了。

 

河南據說有道傳統菜叫做麻腐海參,就是一片片切開這樣的麻腐,夾上海參片。海參怎麼也不是河南特產,當年產海參的地區都掌握在友邦遼國手裡。喜歡吃海參的金人將開封改為了南京,也許從此海參成為了麻腐的伴侶。

 

而在宋朝的東京,夾在那一片片麻腐中間的,是雞皮。這就是你看到的第一碟:麻腐雞皮。

 

寫到這裡洒家在網上那個一通好找,麻腐海參的照片就是google不出來,沒法讓大家看了。如果有那位大大正好在開封吃過宵夜拍了一張麻腐的照片,也可以傳上來大家都能看看了。

 

13)再上點冷盤

 

再過幾天餘姚楊梅節又到了。那個時節下面這些菜點應該就全了吧?

 

「廣芥瓜兒、鹹菜、杏片、梅子姜、萵苣筍、芥辣瓜旋兒、細料餶飿兒、香糖果子、間道糖荔枝、越梅、離刀紫蘇膏、金絲黨梅、香棖元,皆用梅紅匣兒盛貯。」

 

很少酒家將這些都備齊的。通常是你坐下不久就會有個經紀人挽個籃子笑嘻嘻地撇進你的包廂,給你報喜,正巧這裡有新上市的越梅。客官來一個?

 

你通常不會去討價還價,就對他說來一分。一份已經變成了宋朝通用的量詞,稱呼小菜。就像新加坡人用粒稱呼任何球狀物(這一粒就是月亮了,呵呵),扯回來,一份小菜意味著十五文錢。有些特別常見的可能只有十文。也就人民幣幾塊錢吧。

 

再來段生動的

 

入來茶坊里坐下。開茶坊的王二拿著茶盞進前,唱喏奉茶。那官人接茶吃罷,看著王二道:「少借這裡等個人。」王二道:「不妨。」等多時,只見一個男女,名叫僧兒,托個盤兒,口中叫:「賣鵪鶉餶飿兒!」官人把手打招,叫:「買餶飿兒。」僧兒見叫,托盤兒入茶坊內,放在卓上。將條篾黃穿那餶飿兒,捏些鹽放在官人面前,道:「官人,吃餶飿兒。」---------選自喻世明言35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5 個評論)

回復 wazhh 2010-7-30 12:44
小花一朵,繼續看下面的去啦
回復 kylelong 2010-7-30 20:48
回復 對風憶塵 2010-7-30 21:35
哈哈,雖是後人所寫,但也能看出:華夏文化造極於兩宋之世。
回復 聯絡員 2010-7-31 00:23
樓主,您好。
一直追蹤著您的文章,如果這篇文章是轉載,請註明ZT或「轉載」,如果是原創,您的歸類「網路文摘」不好,可以歸類「海外生活」、「流水日子」之類,因為,「網路文摘」是轉載他人作品的歸類。
您是高產作家,貝殼村為您的加入感到高興。
謝謝
回復 wma506 2010-7-31 02:25

It's so interesting! I want that kind of life.

Btw, did 俞某 end up killing himself?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4 18:18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