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離亂之後淚不幹---唐代女性沉重的回眸

作者:對風憶塵  於 2010-7-30 12: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2評論

關鍵詞:

離亂之後淚不幹---唐代女性沉重的回眸

 

唐僖宗中和四年,秋七月,壬午,時浦遣使獻黃巢及家人首並姬妾,上御大玄樓受之,宣問姬妾,「汝曹皆勛貴子女,世受國恩,何為從賊?」其居首者對曰,「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上不復問,皆戮之於市。人爭與之酒,其餘皆悲怖昏醉,居首者獨不飲不泣,至於就刑,神色肅然。

 

晚唐的凄風苦雨,淹沒了這些美貌女子的身影,那位勛貴子女對唐僖宗的回答,卻穿過了厚重的歷史,重重地敲打在後人的心坎上。循著歷史模糊紊亂的軌跡,我們搜尋著唐朝貴族女性遠去的背影。

 

「肅宗至德年間,故妃韋氏既廢為尼,居禁中,是歲卒」。韋氏,曾是唐肅宗李亨當上皇太子時的太子妃,兩人郎情妾意,感情深厚,如果不是後來的彌天大禍,韋氏完全可能成為一代大唐皇后。在宰相李林甫與李亨的角逐中,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了剪除李亨的羽翼,費盡心機,荼毒構陷,太子妃娘家的韋氏家族,流放之後幾乎全部遇害。李亨為了保全自己,也被迫與愛妻離婚。繼任宰相楊國忠激化矛盾,安祿山起兵造反,「安史之亂」幾乎顛覆大唐社稷,唐玄宗西奔蜀地,李亨回馬朔方,被眾人擁為新皇帝,唐玄宗則成了太上皇。亂世之中,人命如草,「賊每破一城,城中人衣服、財賄、婦人皆為所掠。男子,壯者使之負擔,嬴、病、老、幼皆以刀槊戲殺之。」韋氏在亂世中僥倖活了下來,幾年離亂后,雙眼淚不幹。她終於見到了已經成為大唐皇帝的丈夫。也許,別人會認為這是她苦難的結束,畢竟,她的整個家族,都做了李亨在權利角逐中的犧牲品,她也因此孤苦伶仃,無依無靠。但是,當年與她那麼恩愛的丈夫,卻不肯還她一個皇妃的名份,任由她以尼姑的身份,走完暗淡凄涼的一生。李亨愛她嗎?史書上似乎有了答案。李亨當權后,打算將李林甫的屍骨挖出,挫骨揚灰,以瀉心頭之恨。李泌勸說道,皇上這種做法,會讓太上皇感到難過。太上皇會認為皇上為了當年韋妃之事,耿耿於懷,太上皇已經年老體弱,如果因為這個刺激產生意外,會影響皇上純孝的名聲。李亨當時淚流滿面,這話也許揭開了他內心深處埋藏多年的隱痛,韋氏始終是他無法忘懷的女人,所以他讓她住在皇宮裡。但是,韋氏為什麼只能做個出家的尼姑?而當年身份低於她的張良娣卻能成為大唐皇后?這背後的答案是沉重的,筆者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話外音應該是這種說法,「這女人兵荒馬亂之中,恐怕很難保全貞節,一個失節的女人,那有資格再做皇妃,我在宮中養著她,也算對得起她了。」

 

亂世中的另一位貴族女性,唐肅宗的兒媳、唐代宗李豫的妻子,紅顏薄命,命運與韋氏異曲同工。玄宗帶著兒孫西奔的時候,她被落在宮裡,被叛軍所擄。後來唐軍一度光復洛陽,李豫奇迹般地見到了以前的愛妻、為他生下李適的沈氏。可以想見李豫激動的心情,但當時卻沒有帶走心愛的女人,當叛軍反撲,沈氏再度失陷,從此音信皆無。「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史書上的記載,李豫十分寵愛沈氏,與沈氏失散后,多年來冷淡其他姬妾,直到出現了獨孤貴妃。如果不是對沈氏情深意重,也不會立李適為儲君。李適成為皇帝(唐德宗)以後,全天下地尋找生母,卻一次次的失望,沈氏如果萬幸沒有死在戰亂中,很可能被人帶到遙遠的國度,聽不到兒子傷痛的呼喚。「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李適始終記得幼年時母親給自己削水果,削傷了手指頭,並以此為特徵,尋找母親的下落。但是,兒子可能不忌諱母親被擄的經歷,畢竟母子連心,這是天性,但是丈夫能不忌諱嗎?李豫肯定是忌諱的,不然當年就不會獨自留下沈氏,而任由她獨自面對兇險莫測的命運了。假設沈氏後來找到了李豫,李豫能接納她嗎?能不計較她被叛軍所辱的往事嗎?筆者私下揣度,李豫如果沒有讓她做尼姑,多半會讓她做道士,而不會讓她做娘娘。即使是當時的民間夫妻,這種事情不計較也是不可能的。雖然當時的唐王朝有令,被叛軍所污的女子一律「不究」,但是女子的丈夫和未婚夫能「不究」嗎?李亨和李豫算是長情的男人,尚且如此,其他輕薄兒,恐怕「只聞新人笑,不見舊人哭」了。也許這就是唐代高宗娶父親才人、玄宗搶兒子老婆的特例下掩蓋的普遍真相和主流意識。

 

水不厭清,女不厭潔,失去貞節的女子,無論出於什麼原因,如同打碎了的花瓶,失去了為妻為妾的價值。平民女子,如果不能遠走他鄉,就只能到教坊賣笑了。(想起印巴戰爭,巴基斯坦有多達二十萬的女子被印軍污辱,她們的丈夫以貞節習俗為由,遺棄了妻子,只有極少數的丈夫願意要回他們的妻子)。自安史之亂以後,長安幾度陷落,唐徳宗登基后的朱沘之亂,叛軍一次就殺害了77位皇孫,以絕眾望,這些皇孫的美貌妻妾如果沒有被殺掉,也沒有被擄走,只被漢族男人的觀念所限,恐怕也很難擁有幸福的第二春了。才貌雙全、受過良好教育的大唐仕女大量流失和湮沒,使大唐失去了最優秀的母親群體,拿破崙曾經說過,「優秀的母親才能培養出優秀的兒子。」他還倡導在法國設立女子學校,培養年輕女性。母親的素質決定了民族的素質,身體健康、素質優秀的女性最有可能生下基因優良的兒子,最有可能培養出素質優秀的後代,而在當時的唐朝,女人還是脫不了屬於財產和肥水的觀念,連大唐向回紇借兵平叛,都許諾以大唐仕女作為回報(當時也是無可奈何)。也許,當時的人們可能想到,只要大唐的男人還在,大唐就能延續下去,傳宗接代,開枝散葉。民族素質的整體退化可能是大唐帝國最終走向落日餘暉的重要原因之一。

 

這種潛意識對女子貞節的苛求,並不是從來如此,而是逐漸走向嚴厲。至少在漢代,就有鮮明對比的例子。楚漢爭霸,一開始劉邦失利,老婆、兒女都被項羽抓獲,在敵人陣營里當了很長一段時間的俘虜,後來,劉邦屢敗屢戰,終於逼迫項羽自刎烏江,而那位當過俘虜的呂雉(劉邦的正室)當上了漢朝的第一位皇后,一切都順理成章,沒有飽學之士對皇后的「貞節」提出異議,可見當時還沒有這種主流意識。到了西漢成帝年間,漢成帝的姑媽敬武長公主第二次成了寡婦,丈夫屍骨未寒,就與十多位面首尋歡做樂,遭到很多非議。漢成帝看在眼裡,心氣不順,但也不便干涉。當他知道薛宣的妻子去世了,高興得手舞足蹈,趕緊將薛宣加官進爵,封為姑媽的駙馬。在他看來,為姑媽找了一位十分出色的丈夫,足以匹配,至少表面上,姑媽不便胡作非為,讓他耳根不得清靜。唐德宗也遇到類似情況。郜國大長公主嫁給駙馬都尉蕭升后,行止不端,身邊情人不斷。公主的女兒蕭氏是唐徳宗兒子的太子妃,「或告主淫亂,且為厭禱。上大怒,幽主于禁中,切責太子」。德宗囚禁郜國大長公主,後來又尋機殺掉從龍有功的一位武將,只因為此人與郜國大長公主不清不白(似乎沒有其他嚴重罪行)。這時候的唐徳宗變成了道德評判家,漢成帝對皇族不端行為的懷柔政策,這時候變成了嚴厲處罰的大棒政策,從這一軌跡,可以看出主流意識中(針對婦女的)貞節觀念的逐步增強,漸漸走向僵化。

 

大唐末世的風雨飄搖,起自黃巢亂軍對長安的幾度血洗,留在長安的李氏皇族,被屠戮一空(唐僖宗逃到四川去了)。黃巢既然敢用人肉作軍糧,世上恐怕沒有什麼事情是他不敢做的。那些美貌的勛貴女子,如果抗拒黃巢,會有怎樣的後果可想而知。唐僖宗回到長安后,痛斥那些成為黃巢姬妾的勛貴女子,不能以死拒敵,然而僖宗自己及公卿將帥為什麼不肯留在長安拒敵呢?自己跑了,卻怪別人不能以死相拼。已所不欲,要施於人,貞節觀念的無限上綱,使漢族男人的思維方式離開理性越來越遠,離開寬容越來越遠。

 

但即使在大唐末世,對於這些不幸從賊的女子,「人爭與之酒」,充滿了憐惜和同情(依然有盛唐的流風餘韻)。到了宋明以後,圍觀群眾的口號就變成了「殺得好,賊賤人」了。終於,一個活潑奮發的民族變成了一潭死水,波瀾不興,優秀的細胞進化成了癌細胞,女人纏小腳,男人抽大煙,割肉療親、剖肝療親這些怪事在官方的倡導下,一籠籠的出爐,構成封建社會千奇百怪的亂象。我們默默追尋來龍去脈,發現了大唐盛世中貴族女子沉重而凄涼的背影,她們的憂愁,男人聽得懂,她們的憂愁,男人解不開。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2 個評論)

回復 wazhh 2010-7-30 12:47
亂世
回復 Giada 2010-8-1 14:01
」其居首者對曰,「狂賊凶逆,國家以百萬之眾,失守宗祧,播遷巴、蜀;今陛下以不能拒賊責一女子,置公卿將帥於何地乎!」「
-- 大王城頭豎降旗,妾在深宮那得知?三十萬軍齊解甲,更無一人是男兒。
異曲同工,哈。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0 09:5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