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原創]

作者:對風憶塵  於 2010-7-23 13:28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隨筆|通用分類:原創文學|已有3評論

關鍵詞:

不著一字,盡得風流[原創]

 

前言

 

事先聲明,本人對佛教尚處於一知半解之中,完全靠自悟。儘管脖子上掛觀音,手上戴佛珠,但不代表真懂。理解不對之處還請真正的信徒諒解、指點。

 

――――――――――

 

正文

 

澳大利亞小說《荊棘鳥》里說,痴迷執著地愛一樣東西是褻瀆神靈的。

 

不要一味地執著任何東西,包括佛法在內。

 

《維摩詰所說經》中有句話:「隨其心凈則佛土凈」。請注意,這裡用的是「凈」而非「靜」。何謂凈,非是物理上沒有任何聲音,而是心靈上的寧靜,不被外物所擾,身在聲中而不受聲擾。

 

《金剛經》中也有一句話:「迷即佛是眾生,悟即眾生是佛」。翻譯過來的大概意思就是:佛是覺悟的眾生,眾生是未覺悟的佛。

 

覺悟,世上又有幾人能真正做到?《在希望的田野上》這樣唱首:「……我們的理想在希望的田野上,禾苗在農民的汗水裡抽穗,牛羊在牧人的笛聲中成長......」,無論是學習或是生活,人總是喜歡播下希望的種子,去收穫期待的果實。事半功倍時,往往自得意滿、喜氣洋洋;事與願違時,每每又怨天尤人,哀聲嘆氣。人的一生總是被這樣或哪樣的動機、規劃、結局在左右情緒、行為。環境、別人的看法常常使有些人整日沉淪在無盡的煩惱和悲傷之中,偏執、衝動、脆弱、計較、貪慾,這大概就是所謂的自尋煩惱吧,套用一句醫學術語叫「心理亞健康」。於佑任先生曾寫過這樣一幅對聯:「少思八九,常想一二,橫批是如意」。這可不是阿Q式的精神勝利法,也不是駝鳥的埋頭戰術,而是達觀者的生活態度。

 

由此想到近代四大高僧之一的虛雲大師,「一生一衲、一杖、一笠、一鐘行遍天下,由自度而度人。」「由自度而度人」,說的好啊,自度后才能度人,自己尚在迷中,又何談度人?!

 

雖說人人皆有成佛的本性,但要達到佛無念為宗,無相為體,無住為本的心境恐怕很難,否則,佛教傳入中國2000多年了,沒100怎麼也得有80個新佛了吧?可惜,今天我們看到,如來仍然是1個,觀音菩薩也是1個,500羅漢的數量也沒有任何變化。

 

其實人的一生就像掰苞米的狗熊,掰了這穗丟那穗,最是在幻想下一個是最好的。追逐財富的人不敢面對貧窮,追求名譽的人不能忍受平凡,追求愛情的人不敢直面變心。子曰:「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順,七十而從心所欲。不逾矩」,成長的過程其實也是智慧增加的過程,唯有真心蕩然,心安神定,不隨萬物所轉,才可清靜見性。

 

禪宗無門禪師有一首詩偈: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涼風冬有雪。若無閑事掛心頭,便是人間好時節。眾生的歡樂便是佛的歡樂。六祖惠能多次提到自心是佛,能不能成佛,完全在自己。一念天堂,一念地獄,人生的過程將由自己選擇,最後的歸途也是自己行為的結果。

 

佛只是信仰,而非終極目標。世間本無佛,更不能靠讀佛經和所謂的「大師」來指點迷津。佛陀35歲在菩提樹下悟道,絕非哪個更高的佛來點化,而是自悟。何謂「悟」?自心也。能自悟,眾生皆佛。釋迦牟尼與其他佛也無等級之別,有的只是覺悟的程度而已。心佛即佛,心魔即魔,佛、魔只在一念間。釋迦牟尼的意思是「能仁」、「能儒」、「能忍」、「能寂」,做不到「仁」、「儒」、「忍」、「寂」,你又成的哪門子佛,修的哪門子仙?

 

――――――――――

 

結語

 

陶淵明在《飲酒》詩中寫道:此中有真意,欲辯已忘言。本來還想再說點什麼,突然間,覺得自己拉拉雜雜寫的這些都是費話,不著一字,盡得風流才是最高境界啊!

 

 

2010722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3 個評論)

回復 yulinw 2010-7-23 14:56
走在通往最高境界的路上,還是要多寫寫得好~~~
回復 wazhh 2010-7-23 17:16
空   虛
回復 往事並不如煙 2010-8-5 21:18
心無雜念悟空明,超脫凡塵遁佛門。
人生一世如夢幻,蠟燭焰盡化縷煙!
人生在世,做得洒脫,真的很難啊……。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03:17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