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京城往事(13)副食商店與菜站

作者:石竹苑  於 2011-5-16 09:1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京城往事|通用分類:前塵往事|已有35評論


七十年代,每條衚衕里一般都會有一家副食商店,一家菜站。如果地方夠大,會合在一起,買菜的部門,也就是菜站在外面,賣副食,日用小百貨的部門在室內。外面的菜站大多有塑料棚子擋雨,但不遮風,格局一般都是前面是一排鐵皮框架的檯子,上面擺放蔬菜,台秤,收錢的木箱。後面是呈斜面的貨架,靠牆或是靠商店的玻璃窗。

 

菜站貨物和品種的豐滿程度與季節聯繫得很緊密。在冬季里大部分時間是空的,只有被寒風捲起的雜物在站內盤旋飄舞和停留。到了五月份,當季蔬菜上市,貨架上才開始充實起來。夏天是興旺的季節,送菜的卡車,馬車帶來鮮貨,早先馬車較多,趕馬車的人常常會把馬車停在路邊,給馬飲水添料。城裡的小孩子們見到馬既好奇又害怕,想親手摸一摸,又怕被馬踢到。

 

一天之中,最忙的時間是中午和傍晚下班的時候。在菜站前會擠滿了人和自行車,選菜,排隊,交錢。不知道是從什麼時候開始,流行在自行車的前端加裝鐵絲編筐用來放蔬菜等物件。大部分人上班都會拎只皮包,包里總會有一兩個尼龍網兜,用來裝菜。大批新到的黃瓜,西紅柿,茄子之類菜的堆成堆兒,買菜的人圍著菜堆彎下腰來七手八腳地挑選,然後拿到櫃檯那裡去過秤交錢。

 

到了秋天,鮮菜漸少,要到十月底,十一月初,冬儲大白菜開始,菜站的最繁忙的時刻到來了。大白菜分兩種,青口菜和白口菜,按葉子的顏色區分。品質分一級,二級,依據的是菜心的飽滿程度。大概是幾分錢一斤,按照各家人口定數量,一級二級搭配供應。菜站四周和裡面都堆滿了菜,遍地是掉落的白菜幫子和菜葉。各家都要在指定的一段時間裡帶上副食本和錢去排隊。天氣已經轉涼,排上兩三小時的隊,鼻涕就流出來了。

 

三五百斤的大白菜怕是最少的購買量了。有的菜站管送菜到大門口,但要排隊等。自己找輛三輪平板車拉回來最快,石竹苑就是這樣學會了蹬三輪車。

 

副食商店裡有個賣魚和肉的部門,魚腥味很重。用磚和水泥砌起來的櫃檯,外包白瓷磚,案子上擺放的工具有鐵鉤,鐵通,切肉刀之類的。牆上貼著如何辨別河豚魚是否有毒性的圖示。高度在兩米左右的一排冷凍櫃用來存放魚和肉類。這個部門的售貨員大多是男的,估計是需要有體力才能幹。白大褂,套袖是常見的工作服,跟醫生差不多,只是頭上少了白帽子,身上多了膻腥味。

 

還有賣油鹽醬醋的櫃檯,那時候買油,醋,醬油都是自帶玻璃瓶子或是別的容器,櫃檯後面有幾隻大桶,分別盛著香油,花生油,黑醋,白醋,醬油。早先是用大小不同容積的長柄小木桶從大桶里提取出來再倒入插著一隻漏斗的瓶子或容器。後來改進了,在大桶上安裝一個帶刻度的壓力裝置,用手壓下一個手柄,油就從一個金屬管流出來了。

 

副食商店大致分幾個組,除了魚肉部和副食調料部,有糕點糖果組,日用百貨組,糕點大部分都是散裝的,桃酥,蛋糕,江米條,排叉兒,月餅,都裝在長方形的大盒子里論塊或論斤出售。也有長方形和方形的點心盒,逢年過節的時候,商店裡有賣搭配著裝有幾種糕點的點心盒,盒蓋上包著一張紅紙,用繩兒捆紮起來,是做送禮使的。曾聽說過這樣的事,一個點心盒當禮物,被送出去,過了一段時間又被當禮物送回來,轉了一圈兒,裡面的東西早就不新鮮了,甚至發霉了。小時候最吸引眼球的地方就是這裡,記得有一首童謠,「高級點心高級糖,高級老頭上茅房」。玻璃櫃檯裡面擺著兩分錢的芝麻糖,五分錢的米花糖,其他的糖果沒印象了。

 

日用百貨櫃檯有文具,針線,扣子,別針兒,手絹,擦臉油,擦手油,牙膏,牙粉,牙刷,還有別的。有的商店還賣臉盆,花布,毛巾,肥皂,花露水,扇子什麼的。到了冬天,還有煙筒,拐脖兒,煤爐子,煤鏟等物件。

 

冬季,商店大門會掛上厚厚的棉布帘子,室內中央有一隻大號的煤爐供暖,棉帘子被掀起來的時候,外面的寒氣就會衝進來,那棉門簾的邊緣被進出的人摸來摸去,變成黑色,每次用手去掀開它的時候,總感覺很不舒服。

 

過春節的時候,會有副食商店的平板車在衚衕里流動售貨,賣的是黃花兒,木耳,花生瓜子等應節商品,要拿副食本才能買到。那時候每家都有幾種本兒和票據,糧本兒,副食本兒,煤本兒,戶口本;糧票,布票,油票,肉票。好像還有別的,一時想不起來了。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35 個評論)

回復 rongrongrong 2011-5-16 09:34
這記性可真好
回復 yulinw 2011-5-16 10:37
   我們那叫「合作社」,後來和售貨員都是朋友了~·
回復 九畹 2011-5-16 10:50
寫的又細又好,很親切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1-5-16 10:56
後來連糖和雞蛋都要本兒了。
回復 寧靜千年 2011-5-16 10:57
我母親1971年就開始在海淀的黃庄,當時是海淀區百貨管理處(后改為公司);旁邊是海淀區副食管理處、海淀區煤炭管理處!現在是煤炭公司最有錢,煤黑子不用送煤炭了,但是因為他們地皮最多,都蓋成酒樓、賓館,當官的一天到晚就是吃喝玩樂!
回復 meistersinger 2011-5-16 10:58
yulinw:    我們那叫「合作社」,後來和售貨員都是朋友了~·
我們也叫合作社。我們附近有大合作社,小合作社,和北大小鋪兒。
回復 yulinw 2011-5-16 11:07
meistersinger: 我們也叫合作社。我們附近有大合作社,小合作社,和北大小鋪兒。
   俺們那也是兩個,挨著,賣不一樣的東西,大的看不起小的~~
回復 Cateye 2011-5-16 12:47
還有山楂糕,酸棗面,動物餅乾,點心渣,都是在賣點心的櫃檯上賣,好像。
回復 Giada 2011-5-16 13:41
冬儲大白菜,還有買紅薯,買白薯。小弟弟你那時還小呢。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15
rongrongrong: 這記性可真好
謝謝誇獎。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17
yulinw:    我們那叫「合作社」,後來和售貨員都是朋友了~·
小時候常聽大人們講「核桃社」,想不明白,後來才知道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18
九畹: 寫的又細又好,很親切
真會誇獎人,謝謝了。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20
meistersinger: 後來連糖和雞蛋都要本兒了。
饅頭片兒上抹芝麻醬再蘸白糖,哎,好吃啊。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23
寧靜千年: 我母親1971年就開始在海淀的黃庄,當時是海淀區百貨管理處(后改為公司);旁邊是海淀區副食管理處、海淀區煤炭管理處!現在是煤炭公司最有錢,煤黑子不用送煤炭 ...
黃庄,四年大學里沒少去逛。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25
meistersinger: 我們也叫合作社。我們附近有大合作社,小合作社,和北大小鋪兒。
上學的時候,也聽老師習慣說「北大小鋪兒」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26
yulinw:    俺們那也是兩個,挨著,賣不一樣的東西,大的看不起小的~~
   這也比高低啊。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28
Cateye: 還有山楂糕,酸棗面,動物餅乾,點心渣,都是在賣點心的櫃檯上賣,好像。
對對對,山楂糕,動物餅乾,敢情好吃的東西你全都記著呢。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3:29
Giada: 冬儲大白菜,還有買紅薯,買白薯。小弟弟你那時還小呢。
紅瓤兒的甜,白瓤的干。
回復 leahzhang 2011-5-17 04:02
   寫得真好,喚起我的記憶!
回復 石竹苑 2011-5-17 04:07
leahzhang:    寫得真好,喚起我的記憶!
謝謝!,總忘不了好吃的。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30 07:00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