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轉發『虎男』的一篇文章: 有感於「秦」(祝賀小說「白鹿原」成功拍成電影) ...

作者:何米婭  於 2012-12-30 12:27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網路文摘|已有1評論

關鍵詞:, 河南, 甘肅, 文章, 陝西

「秦」意指秦嶺,也指陝西和甘肅以及河南近秦嶺地區和這塊土地上的人民,其核心是指陝西中部這塊沃土;「秦」也代表著數千年來這一中華民族發祥地雄宏厚重的人文歷史和文化,所以,「秦」是我們中華民族最讓人魂牽夢繞和值得驕傲的地理和歷史文化瑰寶,難怪有地理和歷史文化學者把她稱之為「中華民族的DNA」。

秦嶺在美麗富饒的關中平原南部拔地而起,這個世界上相對海拔高度最高的大山以她特有的雍容雄偉、氣勢磅礴的特質孕育著、呵護著秦地及其世世代代的兒女和他們的文化——秦文化。正所謂「生於斯,源於斯,而承於斯」, 「秦」所承載的人文瑰寶也如其偉大母親——秦嶺一樣,具有絕對突出的別樣的特質,以至於她的兒女們千百年來喜歡依偎母親而少有戀居別地;具有「秦」熱血的異鄉兒女是世界上最能體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這一千古絕唱的意境的人群!

作為「中華民族的DNA」中的核心區域,關中平原南偎秦嶺,北依高原,母親河——渭河滋潤著這片沃土。站在她的岸邊,你會南望巍巍秦嶺主峰的「六月積雪」,北眺雄渾質樸的「黃土高坡」,感受空氣中彌散著母親乳香般的自然氣息和那秦嶺氣勢般蒼涼的音樂——秦腔。此時此刻,你能不浮想?能不愛戀?能不願把你的靈魂和這大地母親的美麗和慈祥融為一體嗎?

可是我們當前的現實社會文化生活給予了「秦」,我們偉大母親太多的「誤解」和「褻瀆」。這裡僅以「秦」的典型代表秦腔所受到的遭遇為例做一說明。

秦腔音樂以她跌宕起伏、蕩氣迴腸、蒼涼悲壯而又委婉悅耳、悠揚飄逸、意境合一的「大秦」特色在秦地這片中華民族的孵育地源遠流長、根深蒂固,她時而如激流瀑布,時而如潺潺流水,又時而如靜靜湖面,讓世代秦人像享用佳肴和美酒般地痴迷和陶醉,培育了秦人秦嶺一樣豪放、堅韌、灑脫、質樸的性格特質。當你看到萬人空巷、遠山回蕩的演出景象,當你發現美女帥哥、男女老少爭相演唱的群眾基礎,或者當你在古城牆下、古寶塔下看著、聽著白髮蒼蒼的老藝人如泣如訴的秦腔唱腔和伴隨的蒼涼優美、穿胸沁肺的秦腔音樂時,你還能簡單地、情緒化地說她「土氣」嗎?你難道還不能體會到她與這山、這水、這地、以及這片土地所承載的厚重的「秦」歷史、文化如此絕妙的合而爾一嗎?

陳忠實先生的《白鹿原》是一部忠實反映自己偉大母親在過去那不幸歷史中一段50年變遷歷史畫卷的當代唯一一部不朽力作!其中關於皚皚白雪之夜、巍巍秦嶺腳下、莽莽白鹿原上、凜凜寒風之中麻子紅戲班蒼涼的秦腔音樂回蕩在那漆黑而寂靜的夜空中的精彩描寫,是不在此時不到此地的人難以領略的!是對大「秦」之所以「大」、她所承載的厚重內涵之所以「厚重」從一個特色角度向讀者的藝術呈現!可是曾經播紅的舞台劇《白鹿原》給我們的藝術主旋律印象卻是不倫不類、賣傻發癲、土得掉渣的瘋狂,實在讓人大跌眼鏡、難於接受!這樣的瞎編亂造把雄渾質樸、悠揚飄逸,具有高度藝術魅力的秦文化精髓搞得面目全非!是編導缺乏常識嗎?還是有意的歪曲?前者的可能性較大,因為我們對CCTV某大型直播節目中某些文藝創作或文藝評論界的「大腕」們連什麼是秦腔音樂都搞不清楚的窘態記憶憂新!據說《白鹿原》電影拍攝已經完成,但筆者未曾觀看。以電影形式呈現這一中國DNA地區近代半個世紀的歷史畫卷具有很大難度,如果主創人員沒有那個時期或者至少沒有改革開放以前秦地人文生活經歷並至少把《白鹿原》小說精讀理解5遍以上,很難想象該片能把陳忠實先生成功的入木三分刻畫的白嘉軒、鹿子霖、白孝文、黑娃以及白嘉軒母親等活靈活現的那個時期秦人的精彩形象搬上銀幕,拍出「秦」之所以是「秦」的精髓,即「秦魂」!對她的精確刻畫取決於小到一個動作、服飾、語言、表情,大到貫穿秦地舊時的人文地貌和價值追求!她本身絕對應該是樸實無華中透露著雄渾悲壯的歷史史詩,如果像這幾年影片那樣追求華而無實的鏡頭虛幻美,絕對會給當前中國已經夠糟的影壇再添一記敗筆!

秦腔可以說是中國當代戲曲的鼻祖,遠比京劇等「國粹」源遠流長。可是她為什麼被CCTV等代表「當代中華民族主流文化傳媒」的平台一再地拋棄、卑視呢?是他們無知?是他們無視現實?還是他們執意就是要拿「國粹」反覆強姦中國文化、愚弄大中華範圍的廣大戲曲觀眾呢?!一個真正有品位、有造詣的學者、專家、或者文化人,對一種文藝形式的感情側重於她所據有的群眾基礎、所代表的社會歷史文化內涵以及所具有的藝術魅力。秦腔音樂曾是我們許多膾炙人口的具有藝術創新的當代成功影視音樂作品取之不盡的音樂寶庫,她在中國戲曲和音樂領域的地位和貢獻曾得到了許多偉人、藝術家的肯定,例如京劇大師梅蘭芳及其傳人梅葆玖就多次對秦腔給與了很崇高的評價並表示了很大的興趣,被傳為戲曲界的佳話。

秦腔為什麼會在中央媒體以及某些特殊人群、特殊場合受到這樣的待遇呢?原因比較複雜,但是最主要的還是秦人自己在這方面做得不盡人意,這包括著有關政府部門的策略和努力問題,也包含著秦腔藝術團體自己的經營、創新和人才培育問題。這些年秦腔專業團體培育出了幾個像馬有仙、貟宗漢那樣的傑出藝術家呢?有的秦腔高層次專業人員竟然說「秦腔之所以善於表現悲涼、凄苦的藝術風格是因為關中人民過去太苦了」,筆者不禁要問,泱泱中華大地那個時候那裡的人民幸福呢?難道所有中國戲曲都是僅善於表現悲涼凄苦的藝術手段嗎?而且,誰說秦腔只善於表現悲涼凄苦情調呢?稍有藝術歷史知識的人也不會推出這樣的理論和結論,所以,我們秦腔專業隊伍的知識、文化素質有待於全面提高。這些年,許多觀眾感到陝西電視台亮相的廣大基層業餘秦腔演員中許多人的演唱水平要遠遠好於目前的專業秦腔演員。這正常嗎?還不能引起有關部門的深思嗎?更重要的是數十年來,繼《洪湖赤衛隊》、《祝福》以後,秦腔界就再也沒有創作出主旋律優美、氣勢磅礴、極具作品自己特色的優秀秦腔音樂作品,這嚴重影響了這一古老劇種的發展!不創作新作品,特別是不根據時代的發展創作新的音樂旋律和音樂形式(這裡只是指音樂,不是說古服裝劇不能發展),任何音樂形式都會走進死胡同!設想一下,如果今天的秦腔仍然使用50年前那種單調的樂隊伴奏(質量和聲音穿透力都很差的板胡、二胡、三弦等),還能有人看嗎?如果不是引入小提琴等西洋樂器加入伴奏,能有後來的具有優秀旋律的成功的現代劇的創作嗎?如果不是馬友仙等傑出藝術家創造的現代秦腔發聲唱法,現代秦腔演唱能達到目前的水平嗎?年輕人會喜歡嗎?

筆者認為,加大人才發現和培育力度的同時,要把秦腔音樂的特色在各種可能的大型歷史文化活動中與我們「秦土地」承載著的從周、秦以來如此厚重的歷史文化的發掘、研究、展演結合起來,賦予秦腔音樂本來應有的內涵特色和發展地位,各專業院、團應加大投入並集中人才創作讓人耳目一新的優秀秦腔音樂作品,才能使「振興秦腔」與祖國「西部開發振興」一道獲得發展。

以上是筆者以秦腔為例對「秦」的理解和詮釋。其實,「秦」所包涵的意境極其廣闊,從秦地亘古天地山河地貌特色到她的兒女——秦人千百年來獨具特色的衣食住行、文化秉性以及歷史長卷,都無一例外地貫穿著和印記著雄渾、豪放、質樸、堅韌、率直、灑脫的「秦魂」主旋律和「秦」字烙印!

我們這代人正處於中華民族的偉大轉折時期,我們有義務和責任把「秦」發揚和傳承給後代兒女,使他們能夠繼續秉承「秦人」祖先豪放、堅韌、灑脫、質樸的性格特質和「秦」輝煌的歷史文化!筆者在美國生活工作多年,決不排斥西洋文化,但設想一下如果在「秦地」上充斥著類似於美國黑人那種瘋狂冥頑的搖滾樂舞,會是什麼樣的情景?秦嶺,我們的母親山都會羞於抬起她那高昂的面頰而傷心地落淚!因為,這絕不是她的乳汁孵育的兒女的特色!中華民族的崛起絕不是把自己有別於其它民族的優良的根本特質部分掘丟!如果這樣,就是我們這代人的愚蠢和失職!相信這也就是目前中央號召建立中國特色文化強國的遠見卓識之所在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2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2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1 個評論)

回復 老君岩 2012-12-30 17:50
連舞都不讓跳了?這可能就是傳說中的文化沙文主義吧?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23:3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