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民主日記(21)

作者:武振榮  於 2010-11-21 07:3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熱點雜談

民主日記(21

武振榮

20101118 星期四

目前民運中有以下三種錯誤向需要批評:

(1)重建系統

(2)神本主義

(3)文化主義或道德主義

關於(1):

一些人認為民主應該建立統合、統一的世界觀,否則,成不了氣候,意思是說中國民主隊伍應當出現「馬克思主義第二」,並且應該用它進行一次全面的革命,好把中國社會的一切都一掃而光。民主被當成了一種只有在系統理論之內才可以實現價值的東西,而不是被認為是政治的安排或者設施。所以,在分析中國民運為什麼屢屢失敗而不能夠成功時,他們尋找出來的第一條原因是民運「一盤散沙」。

 

是的,民運一定要克服「一盤散沙」的現象,但是,如果因此而意味著民主可以成為一元化的東西,就大錯而特錯了。今天的民運已經是一個很包容的東西了。因此,在當下,民運把許多以前不在民運圈子裡的事情也囊括進來是一種積極的現象。正因為如此,尋求民運內部的組織性統一的方式,不是要把其中的各元混合,而是努力提升和發展其中的主流一元,以求造成對其它各元的影響力量;而尋求主流發展的一事,只能藉助於主流民運一元的自我強化。

 

民運主流的自我強化不是一個沒有標準的東西,恰恰相反,它的標準就是它於其他非主流各元相處時,居於影響的位置,而不是「被影響」,這樣一來,民運才可以擺脫因開放包容而造成的臃腫現象。

 

如果不是這樣,固守住狹義的「民運圈子」,把所有具有民主性質的人和事統統排斥,民運的「山頭」就會越守越小,最後不變成一個兵的「陣地」才怪呢?由此,我得出一個結論:民主的主流理論應該具有通融性,建立一個暢通無阻的內部交流系統,使處於分歧狀態的各元互通有無,而不是把各元一下子「吃通」。

 

關於(2

認為民運和未來的中國民主社會應該建立在神本主義的基礎上,是一個很大的錯誤。這樣的錯誤來源主要是持此種觀點的人,在批評馬克思主義的無神論時,走火入魔,拽出了一個民主的「神」。

 

這種人的思想一旦形成,便很固執,也很認真,很少留有變化的餘地,他們在批評馬克思主義和毛澤東思想時,以為是「無神論」造成了中國的專制,所以,他們認為自己提出神本主義主張是從根本上解決問題,不打算做任何讓步。

 

於他們之中有下述兩種人,需要區別:一種人認為中國傳統的有神文化可以作為今天民運的基礎和未來民主的基礎;另一種人認為只有選擇曾經使西方社會強大起來的基督教才是未來中國社會精神建設的基礎。一句話,除了指認神時所出現的分歧外,在「有神」上他們是一致的,都希望現代政治與神的觀念交合,並且以後者制服前者為主旨。

 

把「今天」要引回到「過去」,說明他們對「過去」缺乏批判性的理解,他們在歷史上神的統治里沒有發現人的統治之真相,因此,神統治人的歷史所造成的專制(以千年為計算單位),他們避而不談。

 

3

到目前為止,一部分人不是把民主當成一種普通的政治制度,還是把以前我們中國人附加在民主前面的那些修飾詞抓住不放,想給之填充新的內容。民主就是民主,既不需要給它前面加上「人民」二字,也不需要加上「無產階級」的字眼,它就是兩個字:「民主」

 

就此而言,「三民主義」、「新三民主義」、「新民主主義」都是我們中國人過去經歷的東西,是歷史實事,今天要解讀此種「歷史實事」是一件專家的事情,不是普通人可以勝任的,因此,我們最好的辦法是把它當成以往的事情,量力而為之。

 

有人強調,中國的道德狀況不改變,現實不了民主,就是現實了,也保不住;有人說,中國文化要先行改變,沒有一個民主的文化,就沒有一個民主的國家,如此這般言論,都是有邏輯支持的,論證起來,可以頭頭是道。不過我的看法是:民主不需要其它「支持」而可以獨立的提出來;相反,其它因素對民主的過度支持,往往是畫蛇添足。

《民主論壇》上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6:5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