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與網友談「文革」(3)

作者:武振榮  於 2010-11-3 15:13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政經軍事

與網友談「文革」(3)
武振榮
14、
作者: 海壁 向武振榮先生提個問題 2006-5-21 05:02 [Click:18]

您在與《獨立評論》網友談「文革」(1)和(2)中,把自己的觀點集中起來,使人容易閱讀,這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希望您保持。因為您關於文革的文章不但多,而且長,使人不容易掌握。其實本網站關於文革的討論在筆者看,主要的分歧在於「兩個文革」與「一個文革」之爭。兩個文化大革命的論點,用鄭義先生自己的話總結就是:《按照毛的日程表,奪權之後,文革可以勝利結束了。但組織起來武裝起來的造反派還不肯放下手中的武器,一個深刻的……


答海壁:你說的「分歧在於……」的話很對,所以《與網友談「文革」(3)》就從回答你的問題寫起。現在我的看法是:文化大革命的「王牌文件」如果是由從上到下的共產黨組織執行,那麼你看到的文化大革命就會是非常標準的、一點兒也不走樣的「社會主義教育運動」、「四清運動」、「反右運動」和「三反五反運動」等共產黨運動的重新演,哪裡會有劉國凱所說的「人民文革」或我說的「66運動」,沒有,根本沒有!但是「王牌文件」如果由全國各地的「中學生造反司令部」、「貧下中農造反兵團」之類的由「一個鼻孔出氣」的人所臨時拼湊起來的自治組織去「執行」、「貫徹落實」,而全國各地的自治組織又都毫無例外地分裂成為兩派,那麼怎麼會有共產黨運動呢?因此就出現了「人民文革」或66運動。這期間的確是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但是我們中國那麼多的談論「文革」的人,其中包括了許多「文革問題專家」,誰個在這樣的問題上下過功夫研究呢?「否定文革」的人在我們中國可以說是多如牛毛,但是「研究文革」的人卻是鳳毛麟角——這就是鄧小平的「中國特色」在300年以來我們中國人民最偉大、最標準的一場民主運動上留下的烙印。

15、要解讀文化大革命「一分為二」的這個事實,是不是應該先從解釋這個概念的真正內涵開始,在20世紀60年代共產主義世界中生產的「中國共產黨的集體智慧」——「文化大革命」——是不是得到了認可?

就當時情況著眼,以蘇聯為首的共產主義的「陣營」是堅決反對文化大革命的,認為這是毛主義的「異端」走上了不可挽救道路的表現,因此,國際社會對它的批判不是來自於當時的「資本主義世界」,而主要是「社會主義陣營」,堅決緊跟毛主義的倒只有阿爾巴尼亞這隻孤單的歐洲「山鷹」,朝鮮是面和心不和,越南是和稀泥,因此如果我沒有說錯的話,中國的文化大革命這一股共產主義的「異端思想」「異端思潮」把中國引導到了一個脫離傳統的蘇聯式的共產主義、社會主義道路的地步,今天中國共產黨其所以能夠「成功」地實行共產黨「領導」下的走資本主義道路的政策,原因也存在於在這個「異端」大發展時期。進一步的分析認為,如果說在這個「異端」的時期,存在著一種「異質」的東西,那麼,你對「共產黨文革」的看法也不會僵死到一成不變的地步。

我在上面已經說出了「文化革命」的「專利權」應該歸姚溱,但是姚這個人到今天為止知道他的沒有幾個,因此,毛的「專利權」來路不正的問題劉自立好象沒有涉及到,他用毛的「專利權」的方式反對劉國凱就很有些「法學味」。其實,進一步的分析后情況就有了變化,劉自立的毛的「專利權」的觀點似乎也有成立的理由,因為這到底是一個政治上的「專利」,而那些在政治上沒有相當「能量」的人即使創造出了「文化革命」的名詞,卻沒有可以「充實」其內涵的權力。所以「專利」歸毛好象是專制時代權力安排的結果。

16、「文化大革命」的起源?

依照林彪的說法,「文革」起源與1959年的「廬山會議」;麥克法誇爾把它追到1956年(社會主義改造時期),鄧小平又鬧到了1953年的「農業合作化」時期——這都是依據「左」的標準尋找到的時間。但是,我在毛澤東研究和文化大革命研究上一般不喜歡硬套「左、右」的框框,因此,我認為文化大革命起源於延安時代的毛澤東「新民主主義論」出籠時期,並且在「延安整風」中坐胎成形。

17、從「文革」起源中可以觀察到內涵嗎?

在《新民主主義論》一文中,毛提出了未來中國建設的共產黨方案中的三大內容是:「新民主主義的政治、新民主主義的經濟和新民主主義的文化」。因此,我們依據這個線索,把1949年中國大陸上共產黨對國民黨的勝利看成是「新民主主義政治革命」,把50年代伊始的一系列的農村與城市的經濟運動看成是「新民主主義經濟」的現實,那麼缺少的恰恰是「新民主主義文化」這一塊了,換一句話說,上述的「革命」已經有了「政治的」、「經濟的」內容,而「文化」內容就是明顯的缺位。因此,如果在毛的潛意識中去尋找文化大革命的根源,那麼在文化大革命初期他個人在主觀意識上強烈地反對劉少奇於中共建政初期鼓吹的「鞏固新民主主義的秩序」的言論,並且把它當成文化大革命中的「靶子」來「打」的行為恰恰說明了毛已經掉到了自己意識與潛意識的衝突的陷阱中不能夠自拔了。因此,我認為所有站在「道德」立場上批判毛的文化大革命的思想都是膚淺的,所以麥克法誇爾教授提出的「經濟上的務虛與務實衝突」的論點是一個破壞;但是被麥教授看得很重要的「經濟路線」在毛、劉的「路線鬥爭」中所起的作用在《文化大革命的起源》一書中顯然是已經被擴大到不切實際的地步。所以我提出了應該在「文化」解讀方面下功夫的論點,好象也是一個方法。如果我在解讀「文化」時,可以把「思想」、「精神」、「意識」、「想象」、「幻想」等詞中的意義添塞進去,並且用之作換置概念的實驗,那麼,也許你會最後地發現問題。一個「文化」意義上的「革命」,在時間的展開中「必然」要「亂套」的意思就被我「整理」出來了。就此你去分析毛澤東灌注了自己全部心血的「文化」革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的問題,你就不會給一個「虛妄」的東西灌「實在的內容」了,也許你只有看出了毛澤東的「文化」革命是「空」(「毛澤東被架空了」了是「文革」後期的普遍思潮,可惜我們從中沒有尋找到價值)的,你才會發現1966年中國人民政治解放運動的實在「空間」。

在1966年文化大革命中的「文化」二字還有這樣的涵義,就是說中國農村、城鄉在此之前已經進行了多次政治運動的話,那麼「文化界」、「教育界「藝術界」對比而言缺乏「運動」,文化大革命先從「文化界」開刀,也是有一定的意義的。「三家村」的人成了文化大革命的「祭刀的人」也許是有原因的,只是,這個1966年政治運動的特定時期(它在「3年」或「10年」「文革」中,最多只佔3月的時間)卻被看成是文化大革命本身,所有的「反對」「文革」的人都把文化大革命的圖象定格在這個時間段上,這樣以來,所有想使用更有價值的方式解讀運動的人也就好象被被迫到「替法西斯主義辯護」的那個角落上去了……。

18、如何認識和評價共產黨的文化大革命?

在本文的(3)中,我把1966年5月16-8月5日的運動叫「共產黨文化大革命運動」,這個運動是共產黨17年以來一貫的政治運動的「結晶」,是「鎮壓反革命運動」、「土改運動」、「三反五反運動」、「反右運動」、「四清運動」、「社會主義教育運動」的「繼續」和「深入」,因此,這個運動應該怎樣搞在8月5日毛提出「反抗意見」以前並不存在分歧,「全黨」對運動看法、搞法不存在任何的疑問,因此我們假設這個運動「健康」地發展下去,那麼葉劍英說的,「文化大革命死了二千多萬人,整了1億人」的話,就可以說不是「扯淡」。

19,「整人的共產黨運動」你參加過嗎?有什麼印象?

要說印象,一句話:怕得要命。文化大革命中自殺的人的80-90%,都集中在這個時候,我們學校的校長郭煥新自殺(未遂)時,用斧頭在自己的頭上砍出來的那一個可以看見頭蓋骨的大裂口的慘相至今都留在我的腦海里……,在興平縣教育局舉辦的按「5、16精神」部署的「關起門來整」老師的全縣中小學教師學習會上(我作為10%的學生代表參加了學習會,目的是要「我們這些革命的接班人在階級鬥爭的火線上」參加「戰鬥」,「聞一聞革命的火藥味」),我縣教育局局長高士姚喝劇毒身亡,屍首扭曲得象一具死貓,副局長付玉姚被逼瘋了,郭校長帶病結實批判,在批判中被迫得「裝瘋賣傻」,李熙老師在被批了一月後,被開除出教師隊伍,戴著「壞分子」帽子被送到生產隊,許存滸老師,因一句話挨了幾星期批判,劉志賢老師因為在救自殺的郭校長時放聲大哭而被看成是「叛徒郭煥新的孝子賢孫」受到了連續幾星期的批判,30多位老師「全部上樓」(劉少奇語),只有一位新近參加工作的羅老師輕鬆地「下了樓」,其他所有老師「身上即使沒有垢痂,也要搓出來!」(詳情見《對一個偉大時代的回憶與理解》)網友魯肅下面的話不錯:

作者: 魯肅 「文革」好比膿瘡破裂,難說一定不好,王司令先別就那麼定了 2006-5-21 16:59 [Click:69]

文革,如果孤立地看是一回事,但如果和「十七年」比較就會有不同結論。我自己和我的家庭在文革中受了很多罪,黑崽子么,沒得可說。但如果沒有文革,難道我就不是黑崽子了么?文革之前的十七年,土改、肅反、大躍進、反右,哪一樣不比文革反動和黑暗得多?……我怎麼看都覺得,十七年的惡毒專政,比文革更反動,也是直接導致文革必然會如此這般演變的根本原因,沒有文革,中國人也不有安居樂業平等生活的機會,中國共產黨會有更大的精力用更鐵的手腕去收拾異己甚至是莫須有的異己,文革中他們忙於內鬥和自保,多少耽誤了他們對別人的迫害,文革中慘死的人不少,但沒有文革,按照十七年的勢頭,中國怕是只會有更多的無辜者被殘害。人們在說文革壞的時候在假想沒有文革人們會過著自己的好日子,會有個平安的十年,用老江的話說,「你們也太天真了」,沒有文革,中國還不知道變成什麼樣子呢,……十七年是個大膿包,文革不過是這個大膿包的破裂而已,沒有文革,那膿包會痊癒嗎?沒有文革,共產黨只會更兇殘,只會有更多的無辜者受害,更暗無天日無處伸冤。共產黨那麼積極地否定文革,他怎麼對土改肅反大躍進反右就沒有同樣的勁頭?那些運動中受害者不是更多更無辜嗎?霍霍,不過是文革衝擊了他們自己而已,不過是文革第一次有了對他們的否定而已,你還真的以為他們是什麼良心發現嗎?巴金提倡建立文革博物館,他怎麼不提倡建立大躍進博物館、反右博物館、肅反博物館、土改博物館,還擺出良心的醜態、標榜自己「說真話」。真有良心,真說真話,那就為那些沒人為他們說話的地富反壞右也說幾句好了。沒有文革,地富反壞右的日子、農民的日子、普通人的日子未必會更好,多半卻是更壞,文革是不好,但那是和正常社會比較,但如果和十七年比較的話,特別是考慮到它是在十七年的基礎上進行而且還被流氓毛澤東無恥地利用和出賣,俺實在是不敢就以為文革真得「不好」,沒有文革,你在假設中國會怎樣進行,在那種毫無根據的良好假設下否定文革,有何意義?


20、另一個「文革」是怎麼生出來的?

我認為:是一個「懷疑」的「子宮」生產出了另一個「文革」!不了解這一點,就認識不了「文革」中的億萬人民行為,也就認識不到一個一貫「整人」的共產黨運動怎麼於「一夜之間」就變成了一個政治上解放人的運動。文化大革命運動的發難時期有一個非常非常流行的口號:「懷疑一切!」

就以我個人的親身感受來說吧,1966年7-8月,當我們在「教師學習會」上違著良心在向我的老師們「開刀」時(用當時的流行話講叫「割闌尾炎」),難道內心就不痛苦嗎?誰的心不是肉長的呢?但是這個「文化大革命」運動的面前,誰也不敢表現出哪怕半點的不滿?因此任何人都在咬著牙「整」別人,在「整」的過程中,「挨整的人」的狼狽處境可以說在每一個人的內心深處無不留下了一種強烈的悲慘圖象,如果說這個藏而不露的悲慘圖象也是時時刻刻地提醒人自己注意:有朝一日,這一副圖象又可能套在自己的頭上——就是一個非常需要截讀的問題!如果說這個心理上的事實是中國人民政治大造反圖象的「素描」的話,那麼你從分析「素描」開始,然後去研究那個偉大的66人民政治大解放運動的「長卷畫面」,你就不會對「畫面」上的毛澤東「頭像、語錄、口號」做出與毛澤東本人的意思一模一樣的理解了,什麼是政治「符號」?什麼是解放的「偶像」——這樣的問題就難不倒你了,你就獲得了研究文化大革命的自由,否則,你即使一位「否定」文化大革命的專門家,並不一定就意味著你在「研究」文化大革命上有了自由。值得指出的:是在30多年的「文革」研究中,「符號」、「偶像」絆倒了許多人,其中包括不少的知識分子「精英人士」。

正因為所有參加或者目睹了「整」人場面的人的意識上都落下了一副悲慘的圖象,對此的圖象的心理逃避行為就造成了一種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廣泛「懷疑」現象:這就是「憧憬中的無產階級革命場面」嗎?1966年,不僅僅是毛澤東在思考,更為重要的是普通人在思考,象我這樣的中學生在思考;不是愛思考,有思考的習慣,而是不由人?是生存的內在焦慮壓迫去人思考,就此去嘴嚼「革命從來不是心血來潮的結果,一個民族決不會為了無足輕重的細故鬧得天翻地覆」(《法國革命史》)的米涅教導,你就會發現毛對「文革」的解釋是非常膚淺的了。

21、紅衛兵是怎麼一回事?

1966年5月29日,在「5-16通知」產生不到13天的時間內,在頤和園的廢址上(這是絕對有象徵意義的,讓「專家」去說吧),十幾位清華大學附中的學生們自發「聚」在一起(這是自由結社的條件一)自由的議論(這是自由結社條件二)文化大革命的事情。議論中,這些少年人頭腦發脹了,竟然無視共產黨社會用嚴厲的法律方式禁止人的自由結社行為,秘密地結成了中國第一個紅衛兵組織。

在《66運動論說》的書稿中,我把這個一天當成66運動的開始的日子,以區別與共產黨文化大革命的5月16日。

這就是說,5月29日這一天,在共產黨、共青團和官辦學生會體制外「蹦」出了個紅衛兵組織,因此,我說它是「石猴出世」,「石破天驚」!接到我上面所說過的話題,由紅衛兵領導的文化大革命就叫「人民文革」。當時「文化大革命」的名字雖然沒有變,性質、內容、搞法、進程、目的、方法等全都變了,不但變了,而且變得面目全非,內容各異,因此對於這個由紅衛兵領導的文化大革命,你另起一個名字,叫它「政治解放運動」或「66運動」又何嘗不可呢?目前,在我們中國「精英人物」中間,就有這麼一部分人的腦子給穀草塞實了,以至於「瘋女人」(想象力)都無處藏身了。(未完待續)

2006-5-23(首發於《獨立評論》)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8 18:49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