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再論顏色革命

作者:武振榮  於 2011-2-5 06:4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通用分類:流水日記

再論顏色革命

民主日記(36

武振榮

201123 星期四(農曆辛卯年大年初一)(晴)

許多人以為中國共產黨革命的顏色永遠是「紅」的,不會變化,其實,這個是共產黨誘導的結果,事情原本就不是這樣。共產黨革命好像是一個變色龍,隨著環境的變化,它也會變化的。「顏色革命」這個詞雖然不是描述中國事件時的用語,但是,它的意思在上一個世紀60年代就已經被普通中國人所熟悉和運用了。文化大革命——依據共產黨中央的最初設計,就是要「防止共產黨改變顏色」,已經有了後來出現的「顏色革命」的基本內容了。那個時候,人們理解中的顏色革命是一種「不用刀,不用炮,城門樓上換旗號」的「和平演變」……,是「資產階級把無產階級」給搞垮了的一種「陰謀詭計」,是一個已經發生在蘇聯和東歐的「客觀實事」,不是由中國共產黨人「編造」的言論。

 

那時候,一句話,人們的思想停留在「和平演變」不好,應該抵制之的水平上。時間在過去了40年後,當我們翻過頭來看待這一段歷史時,要改變的地方就不多了,只要我們把那時的「壞事」看成是而今的「好事」,就可以成全「革命的辯證法」,自然而然,其中的「歷史必然性」也就保留下來了。所以,今天我們中國人在面臨一場不可免的顏色革命時,回憶一下在過去的時間裡普通人對於此種革命的記憶,就不至於辜負辛亥革命要紀念的這100年歷史了。

 

毛澤東對於共產黨革命要改變顏色的事情認識得很早,並且為了防止它,搞了一場文化大革命,可是,毛到底是失敗了,鄧小平上台後,就輕而易舉地改變 了顏色,可是呢?毛理論中的顏色改變必然會引起共產黨政權「丟失」的事情沒有出現,非但如此,它在新情況下成為保持共產黨統治「100年不變」的最好方式。因此,鄧小平在這個意義上並不反對毛澤東,只要能夠保住共產黨人掌權,共產黨人就是再腐化、再墮落,鄧小平都認為是好的。鄧小平和他的接班人們,都認為政權永遠是黑色的,至於說在它之上出現了什麼覆蓋色,綠色的,白色的,或者灰色的,他一概不管。

 

可見,鄧小平之後的中國共產黨釋放了顏色革命的某些能量,共產黨人上層通過「新政策」自行改變顏色,這樣,留給被統治的人民所要進行的顏色革命的因素就大打折扣了。也只是在這樣的情況下,共產黨統治的空間無疑是增大了,而人民反抗的渠道也發生了堵塞。

 

問題是:共產黨人自行改變顏色所引出的統治空間擴大的事情是有條件的,也是一種一定時間裡的東西,因為,顏色改變引出的一種不可見的後果是它的連續性,就是說,你們統治者能「改變」顏色,我們被統治的人民也可以改變它的顏色啊!蘇聯和東歐其所以走到了中國民主化的前頭,與這些國家在50年代率先實行的顏色改變有關(當時,中國共產黨批它們「變修」)啊——回顧這一段歷史,就是說影響政權變化的顏色革命不是一蹴而就的。就此而言,在中國,要改變共產黨政權的事情對於中國人民而言已經有了歷史,只是這種歷史在沒有被我們認識到的時候,它之存在就很隱蔽。民運人士和異議人士,本來都是「挖掘」此種歷史的最佳人選,可是,這些人中的許多人手裡卻不具備基本工具——「?頭」,所以,就把自己捆紮的「掃把」拿起來,輕描淡寫的揮幾下。

 

顏色革命——我沒有說錯的話,是革命后社會裡發生的「二次革命」,所以,它具有自己的特徵和特點。可是在過去的時間裡人們往往以為它發生的方式和「第一次革命」一樣,需要要有(A)一個在秘密或半秘密狀態里由小到大、在長期時間裡逐漸發展坐大的革命政黨;需要一支由(A)組織起來的職業性的革命軍隊(B);需要一種由(A)和(B)所從事的長期革命戰爭(C),因此,在此三者(A)(B)(C)缺席的情況下,革命就不可能完成。於是,對此三者的期待,就造成了革命的「等待」。

 

我的論點是:如果等待著的事物可以等到的話,那麼,等待又何妨呢?其實,期待中的事物是等不來的,要知道「第一次民主革命戰爭」一般都發生在王朝國家向民族國家過渡的那段時間裡,此時此刻的「國家力量」如果存在著,也是很微弱的,沒有能力可以把自己的統治力量伸展到國家的每一寸土地里去,於是,就形成了許多大量的國家力量進入不了的地區(所謂的「老、少、邊、窮地區」),成為革命政黨和革命力量生存與發展的地理空間了。與此相應的是:此類國家裡「第一次革命」的結果,都不是建立了「民主政體」,而是建立了「民族國家」體系;又如果說,這個時候的民族國家建設都發生在一個「現代化」的背景中,那麼,新的民族國家可以把自己的統治力量和統治能力伸展到國家的每一個角落,就造成了第一次革命所以生存的地理空間的消解。於是,高度現代化了的民族國家裡就沒有「空餘」地帶可以讓「反政府軍事勢力」存在。所以,在這樣的國家「二次革命」的形式、方式都和「第一次革命」肯定截然不同,它不可能容許(A)的公開存在;即使允許(A)存在,也不允許存在(B),自然也不會出現(C),而這樣的狀況就不可能是「第一次革命」情形之「重演」……,但是遺憾地是,在我們民運人士的隊伍中,好多人對於「二次革命」的籌劃都堅持了「第一次革命」的模式,不能失敗嗎?

 

在近60年的時間裡,我們中國人經歷了多次偉大的民主運動,但是哪一個運動是唯一的一個政黨發動、組織和領導的呢?哪一個運動中出現了「民主的軍隊」?那一次運動是「槍杆子」打出來的呢?可以肯定:沒有了民主軍隊,沒有了革命戰爭,沒有了正兒八經的政黨,只有「造反派組織」和「高自聯」這樣的「烏合之眾」,但是,民主運動卻搞起來了。其實,不光中國是這樣,剛剛發生的突尼西亞的「茉莉花革命」,正在進行中的埃及革命都是如此啊!

 

顏色革命說到底,是一種卸載了傳統革命三大「硬體」(ABC)的革命,是一種民主的「漂變」,所以,革命有可能發生在「無準備」的情況下。因此,它的模式是人民上街,農民上街,工人上街,市民上街,學生上街,職員幹部上街……,上街的人雖然都「赤手空拳」,但是它就是可以戰勝專制主義的「偉大軍隊」,它的優勢取決於它的數量,正如一位科學家所說:「數量能帶來本性的差異,一例沙子不可能引起沙丘的崩潰,但是一旦堆集了足夠的沙子,就會出現一個沙丘,進而有可能引發一場沙崩」(《失控》凱文·凱利著)。其實,我去年寫作的《立即民主》的文章就是在闡述顏色革命,顏色革命就人民「出動」的形式來講,是「湧現」式的,螞蟻出洞、蜜蜂搬家、鳥群起飛、蝗蟲漂移等景象就是參照系,是生物性的「漂變」,就其可以造成對專制主義陣營衝擊而言是「沙崩」式啊!在顏色革命中,參與者們「魚龍混雜」(攻擊它的人常常這樣說),顯示了革命的多元性和包容性;其組織往往是「烏合之眾」(反對的人也這樣說),顯示了它的「自組織性」和「群集系統」的特徵。

 

朋友們:讀懂本《日記》的人,就不會以為我反對顏色革命的「準備」,我是在一個「準備不足」的下線建立我的觀點的,即使說,在人民沒有「準備」的情況下革命也可能要發生。一定要記住:「革命是神的意志」,它要靠「人民」去完成。

《民主論壇》上載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0 20:5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