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黨派有個QQ群,不過就是我們幾個人經常在上面嘰嘰喳喳,天南海北、不知所云,都是無聊的人呀。有一次大家談起五色飯,應該是桂中北的一種特殊食品,又或者是壯族的傳統小吃,屬於「三月三」五彩留香的文化。芙蓉和月杏講得異常興奮,我們也聽得津津有味。而我在廣西生活這麼多年,竟然是第一次聽說五色飯,實在是太孤陋寡聞了。
在南方三四月間,花草芳菲時,壯族人祭祖必做五色飯。女人們採摘新鮮的紅蘭草、黃花、楓葉、紫番藤,分別加水煮,在把糯米放進這些清香的花草液汁中浸泡,泡出顏色后,或蒸或炒,做出紅、黑(灰)、黃、紫和白等五種顏色的糯米飯,煮熟就可以吃了。混合,稱之為「烏飯」;也可不混合,一團一團盛於白瓷碟上,好似五彩雲朵。
聽完之後非常嚮往,我本來就喜歡素食多於葷菜,覺得這種用春天
奼紫嫣紅的花花草草浸染出來的食物本身就帶有一息春天的味道,春山春水的詩情畫意,吃起來一定非常美味。
沒想到今晚姐妹們活動時,芙蓉就做了五色飯帶來給大家嘗。呀,真的很感動,倒不是說這麼快就能吃到她們所描繪的美食,是芙蓉這份心意讓我感動,一絲溫馨的家庭感覺油然而生,好像擁抱一下芙蓉姐,不過沒敢造次,呵呵。大家一下就開始嘗了,吃五色飯是手抓的,隨意抓起一團就吃。真是可愛而樸素的風俗呀。五色飯很香,一種說不出來的清香,芙蓉說應該是楓葉的緣由。因為天黑,我看不很清楚五色飯的外相,但吃起來滋潤柔軟,不油膩,滿口花草的清爽,十分可口。我不禁又多吃幾口。活動完自然是我打包回家,到家一看,果然是色澤鮮艷、五彩繽紛。媽媽嘗了之後也說好吃,我還告訴媽媽這種飯還可以治病防病,因為有那四種草本的藥效,媽媽忙問怎麼做,我不禁大笑。
這種五色飯帶給我非常美好溫馨的感覺,不僅僅是因為它好看好吃,更因為它象徵著一種難得的友情,一絲人與人之間的真情,儘管這種情感若即若離,如水般清淡,但已足夠珍藏在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