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玉和姐妹們產生些許不愉快的事情,心煩意亂,委屈萬分,遂提筆佔一偈云: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寶玉這塊石頭是有慧根,他用佛家的語言來剖白自己痛苦不解的內心世界,立足境就是佛家所謂理想天國的境界了,這麼說他的偈語還是滿含塵世味道,悟得不夠徹底。所以黛玉給他續:
無立足境,方是乾淨。
真是畫龍點睛、石破天驚、一語中的。果然不愧是黛玉,悟性好強呀,應該是曹公禪機深厚。我太喜歡這八個字了,無立足境,方是乾淨,點破了就是達到無境者才是最高境界。
我又想起了慧能那首最出名的禪詩:
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兩者有異曲同工之秒。真正的空空如也才是大徹大悟之理。可惜黛玉寫得出來,自己卻一直繞纏在自己的愛恨情愁中,直到死也沒有解脫。倒是寶玉,最後參透出家當和尚,其實在那時,他做不做和尚已經沒什麼分別了,做到無欲無求,已經足夠了。
這並不說我要無立足境,自問還沒有那種境界和定力,還是頗留戀紅塵那些風花雪月的回憶,只是世間一切如幻夢浮雲,不能太執著。這種境界不用刻意尋求,在於隨意隨緣。王國維說:對宇宙人生,須入乎其內,又須出乎其外。不了了之,不了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