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上海外環,為你終於繁榮點贊

作者:ryu  於 2017-6-10 14:04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激動上海行|通用分類:回國記錄|已有23評論

關鍵詞:上海, 外環, 繁榮, 點贊

 

20多年前離開上海時,走出浦西,進入浦東就是滿目荒蕪,活脫一片農村的鄉下風景。

小時候,走出中山路,就象是離開了市區。那時候聽堂兄、阿哥們講,所謂的文革時期,過了市區盧灣區的肇嘉浜路不用走多遠,就能夠捉到蟋蟀什麼的,就能夠看到墳頭什麼的。

是啊,上海歷來是全中國人民的上海,上海,總是被要求先支援亞非拉、先支援全中國,然後再回過頭來建設上海自己。

結果,上海,一直是又破又濫,又擠又局促,只是空有鮮亮的面子,就是沒有真正實際的繁榮。

一棟小樓擠進了72家房客,這樣的上海你在全世界聽說過么?有人說,上海人好扎堆,寧要浦西一張床,也不要浦東一幢屋,這些也是太不理解上海人了,要知道,上海的浦東有點啥配套設施可供人們正常生活哪。

所以,在30年前,上海根本無所謂什麼內環、中環,更別提外環了。上海,其實就是一個老城區的代名詞啦,徒有其受崇拜的虛名啦。

 

改開、開放開始后,特別是老鄧意識到了應該充分利用上海的優勢之後,上海,藉助外資的力量、得助於境外數十年來積累的基本建設的正反面經驗、借鑒於海外各種能為上海所用的實用的方式、手段,上海,終於朝著繁榮開始起歩了。

年年回家,喜見上海在変。歲歲返故土,上海新貌在喜迎我們。這種情緒,不是出自內心情繫上海的人,難免是不會有感慨的吧。5月份回上海時,我特意選座了機場至市區的路線大巴,籍以一覽上海市區外、原來無人居住的外環區近20餘年來的日新月異。

在_百度知道-上,有這樣的詞條: 上海內環、中環、外環,各自相當於北京的幾環?

最佳答案-是這樣的: 沒有相當於之說,只是每個城市的規劃不同。北京有6條環線,還有繞城高速,不一樣的。要是非比較的話,北京的二環相當於上海的內環,四環相當於中環,五環相當於外環,六環相當於郊環...

還有另外的說法。--上海外環99km,北京五環99.3km。上海的環不是同心圓,和北京沒有可比性。上海西邊、南邊、北邊的內環,中環和外環離市中心(人民廣場)分別是5公里,8公里,12公里, 浦東內、中、外環離市中心分別是10公里,15公里,20公里。所以浦西的中環相當浦東的內環, 浦西的外環相當於浦東的中環的位置。按浦東的比例,上海的內、中、外環,相當於北京的四、五、六環...

--浦東經過30年發展,仍然沒有改變命運。按照發展水平,上海外環比北京五環要好,浦西段的外環發展類似北京的四環

--個人經常來往於京滬。只能大概的對比。北京是西北發展好。上海是西南好點。如果硬比,把角度也轉一下。北京5環相當於上海外環,北京六環相當於上海郊環。

--看了一下地圖,胡亂說一下,我兩個地方都住了10年以上。上海內環相當於北京四環,但比四環半價徑要小1公里,因為上海內環(中山路環線)是橢圓的,還有小半個角被黃浦江截斷了。浦東這一塊又不規則。全靠幾條過江隧道(大橋)定位置。北京的五環,和上海的中環。。。都是人為搞出來,大體是四環或者內環往外擴個3-6公里。北京的六環,和上海的外環,就是中環外再畫大圈圈,間隔5-10km。五環和中環外,都已經不是城市核心圈了。借個名氣而已。

--上海中環之荒涼,是無法與北京四環的繁華相比的

 

還有,關於上海人口--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截至2015年底,上海市常住人口達到2415.27萬人,其中戶籍人口約1426.93萬人,外地來滬常住人口約960.24萬人。

今年03/12 的_新浪博客- 2016年上海人口到底增長了沒有?_中引用2014年上海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年度公報)顯示的上海年末的常住人口是2425.68。其中,戶籍常住人口1429.26萬人;外來常住人口996.42萬人。

2010/09/15 的_網易世博頻道-世界十大人口最多城市:東京第1 、上海第7 。這項調查同時評選出了世界人口最多的大城市,日本東京憑藉3670萬的驚人人口數量位居第一,中國上海排名第7。

 

我在本編的圖片中,集中反映的是自機艙里俯瞰上海機場周圍的上海郊環、以及離開機場至外環結束的浦東外環22公里長的距離中的欣欣向榮、蓬勃興旺的新景象。「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上海外環,為你終於繁榮點贊!

標籤 上海,外環,繁榮,點贊

 

下左為世界首條實際運營的磁懸浮,徳國西門子的技術。

 

下右是上海地鐵二號線的部分路上線路,應該說採用的是日立的技術。

 

這輛大巴車,從碼錶看,只不過開了56萬8353公里,如此破、臟怎不令人皺眉。還有,再下圖的大巴路線圖,換一張清潔點的肯定很不難吧。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1

難過

拍磚

支持
9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0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23 個評論)

回復 fanlaifuqu 2017-6-10 19:10
Sorry,還是愛浦西老城區多些!
回復 專治蛋疼2 2017-6-10 19:30
走出肇家浜路能抓蟋蟀,俺情願要這樣的生活而不是到處房子房子房子而不見一片農地
回復 專治蛋疼2 2017-6-10 19:31
fanlaifuqu: Sorry,還是愛浦西老城區多些!
同意翻老
回復 ryu 2017-6-10 20:56
專治蛋疼2: 同意翻老
畢竟老城區的生活環境和氛圍太擁擠了吧。
回復 ryu 2017-6-10 20:58
專治蛋疼2: 走出肇家浜路能抓蟋蟀,俺情願要這樣的生活而不是到處房子房子房子而不見一片農地
但是,那這種不是到處房子房子房子的環境的前提必需是不能有千萬人以上的啰。現在,人滿為患了呀。
回復 ryu 2017-6-10 21:00
fanlaifuqu: Sorry,還是愛浦西老城區多些!
老城區、老房子,擁擠、環境差、氛圍不理想,兩全難齊美哦。
回復 大馬鹿 2017-6-10 23:47
老上海的情懷全滅。
回復 【小蟲攝影】 2017-6-11 00:02
浦東很陌生,怎麼好都不行,親戚朋友都住在浦西,習慣難改
回復 前兆 2017-6-11 00:47
「是啊,上海歷來是全中國人民的上海,上海,總是被要求先支援亞非拉、先支援全中國,然後再回過頭來建設上海自己。

結果,上海,一直是又破又濫,又擠又局促,只是空有鮮亮的面子,就是沒有真正實際的繁榮。」

是的,過去的上海就是你說的那樣!
回復 Kalco 2017-6-11 02:52
上海的生活質量和效率,雖然比不上西歐北美大洋洲,至少比世界上大多數地方要舒適很多。
回復 金復新1 2017-6-11 03:02
專治蛋疼2: 走出肇家浜路能抓蟋蟀,俺情願要這樣的生活而不是到處房子房子房子而不見一片農地
如果你看過《霍桑探案》,就能了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到底有多大,我看到其中一個章節,講到在目前市中心的盧浦大橋附近靠江邊的日暉新村,那時是一個小村子,還有墳頭。
晚上出斜土路往西的車輛都很少,由於一段時間去這個方向的車輛較多,竟引起了警察注意,才知道是共黨在那裡秘密活動。
回復 qxw66 2017-6-11 03:30
錢被黨撒國外了,中國人民辛苦了
回復 ryu 2017-6-11 10:39
qxw66: 錢被黨撒國外了,中國人民辛苦了
黨呢,不辛苦?
回復 ryu 2017-6-11 10:41
金復新1: 如果你看過《霍桑探案》,就能了解上世紀二三十年代上海到底有多大,我看到其中一個章節,講到在目前市中心的盧浦大橋附近靠江邊的日暉新村,那時是一個小村子,
共黨那時的秘密活動竟然還擁有較多的車輛,國軍真是。
回復 ryu 2017-6-11 10:43
Kalco: 上海的生活質量和效率,雖然比不上西歐北美大洋洲,至少比世界上大多數地方要舒適很多。
所以全國人民嚮往上海的生活呦。
回復 ryu 2017-6-11 10:43
前兆: 「是啊,上海歷來是全中國人民的上海,上海,總是被要求先支援亞非拉、先支援全中國,然後再回過頭來建設上海自己。

結果,上海,一直是又破又濫,又擠又局促,
謝謝認可。
回復 ryu 2017-6-11 10:45
大馬鹿: 老上海的情懷全滅。
老上海,其實是留在回憶里的情懷。若真的再重回,恐也難磨吧。
回復 faq99 2017-6-12 02:13
有利有弊,許多被拆遷戶搬到外環也是不得已,外環也是有好有壞,比如九亭,跟外地二三線城市沒什麼兩樣,老上海還是喜歡浦西,尤其是徐匯,靜安,盧灣,那種氛圍是無法取代的,一朋友十幾年前拆遷后搬到浦東高層,房子面積很大,設施也很好,但沒有浦西的熱鬧勁兒,周圍購房的也多是外地來的新上海人(許多外地暴發戶),所以老了總想再回浦西,無奈浦西房價飛漲,1500萬也買不到像樣的房子了。
回復 qxw66 2017-6-12 04:15
ryu: 黨呢,不辛苦?
黨也辛苦,錢賺的辛苦
回復 專治蛋疼2 2017-6-12 18:54
ryu: 但是,那這種不是到處房子房子房子的環境的前提必需是不能有千萬人以上的啰。現在,人滿為患了呀。
東京也人滿為患奈,有沒有到處房子房子房子房子吶
12下一頁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19 20:12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