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是全中國人民的上海,上海的居民也沒有辜負全中國人民的支援。不是鄧公的「改開」,上海人民無疑至今還沉沒於為全國交稅作貢獻而甘願自己清貧的、與創利不相符的生活。
上海的市容也是證明。
回望黃浦江畔的外灘,情調雅典、靜致,朝陽的餘輝之氛圍,輕聲而寧靜地掩不住她因為是租界發展的不再韶華,不免感慨萬千。
對岸的上海浦東開發區的中國新地標建築群--上海摩天樓的「金三角」,半個多世紀的衰敗光陰在彈指間灰飛煙消,但是,往事並不如煙,在晨曦中上海人民很實際地領悟到,那些是上海的標記,鑲綴著的是外資那華髮的金簪,與上海人民沒有關係。
新上海人、老上海人難免都清晰,天天的普通生活,不是雅緻的上海式地標風韻。
我也曾是上海人中的一員,所以,時常重返老家,在上海的早晨漫步、懷舊與遐想...
我終於感慨,上海,最嫵媚的那一刻是在華燈的蘊眩之中。
可俟晨曦散落在街邊不再那麼多、沒有以前那麼高大的梧桐樹上時,一陣渾濁的微風吹過,映投在民房區紅瓦、洋房、白牆、屋頂上的枝葉光影,婆娑起舞的已不是金燦燦的晨曦,悠閑漫步的瞬間,那種靜致溫婉的上海之美,特別那曾經的盧灣區的那一份恬靜悠然的詩境,你是否會與我同感而不止禁地嘆息:歲月如梭,光陰難留。似水流年的光陰里,上海的早晨,竟然留下了若多破舊、凄凄歲暮,翳翳蒼蒼。
上海的早晨,經日月風晞,小溪泛盡卻山行...我憑欄俯瞰自己生長的街區,步入相機鏡頭之中的不再是瀰漫著優雅、典致風情的盧灣區,拾影遺落在那時候的少年時光緩緩移目,假裝時間並沒有流走,我,並沒有長大,一切還猶如少年時一樣。
我,難禁在上海的晨曦中憶起了《上海的早晨》,那四冊至今尚未閱懂的上海的早晨。
已作故人的作家周而復的代表作「上海的早晨」,帯有政治印記的講述了1949年春上海剛剛解放后不久,便轟鳴響徹全國的公私合營、改造私方,描繪了改造民族資產階級這一重大歷史過程,正面刻畫了對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改造的整個過程,也描寫了資方、私方在無情的改造運動中的心理狀態。周而復因為這龐大的四部曲小說,擠身文化部原副部長、中國作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的...80年代初,周而復受老友--人民文學出版社社長樓適夷的建議,構思執筆抗戰八年的《長城萬里圖》。為寫這部小說,周盡量地去搜集、佔有資料,以更多地了解日軍有關侵略的資料,當時這些資料很難覓找,在訪日本時,他,去參觀了靖國神社,目的是為了了解有關的知識。周在後來的回憶中寫道,我在書里(指《長城萬里圖》第三部《逆流與暗流》)有一章(指第77章)描寫了東條英機參拜的情節,如果不去看,就難免不真實。搞創作,你不了解、不深入生活,你能寫嗎?學文學的,這個都懂...
但是,1986年3月初的一天,《人民日報》頭版赫然一條標題讓全國愣住了:《中紀委決定開除周而復黨籍》,還配副題: 嚴守外事紀律維護國格...周而復因「參觀靖國神社」被開除黨籍,承受著身心俱創的身與名俱滅,猶如戰國時的蘇秦落魄之際,「妻不下,嫂不為炊,父母不與言」。
聽說,周而復曾在採訪本上寫過8個字:「福至不喜,禍至不懼」。
作家,如此。上海,其實也類同。
俯瞰著上海的早晨,漫歩在「盧灣區」的昔日法租界的舊路上,寧靜雅緻一去不復返了,略有些不自禁地感慨歲月如梭,光陰難留,惟嘆息難掩的陳舊,那陳舊,甚至於令人相信那不僅是惜別的歲月,可能是一去不復返了的、我們曾經生長的街區情景...在上海早晨,在似乎惶恐不安、優心忡忡的晨曦中。
標籤 上海,早晨,尋覓,歲月
俟晨曦散落在街邊不再那麼多、沒有以前那麼高大的梧桐樹上時,微風下,映投在民房區紅瓦、洋房、白牆、屋頂上的枝葉光影,婆娑起舞的已不是金燦燦的晨曦,曾經的盧灣區的那一份恬靜悠然的詩境,似水流年的光陰里,上海的早晨,竟然留下了若多破舊、凄凄歲暮,翳翳蒼蒼。
沁霈: 十里洋場,歷史的風雲變化,可以日新月異來形容,你下次再回去,恐怕這些陳舊樓房都不復存在了。不過,上海的早晨,感覺有種特別的寧靜,好像是喧囂后的驟然沉靜
SAGFS: ===筆者東扯西拉, 實為暴露上海陰暗面呵. 用來發泄不滿. 上海市府這30年積累不是沒有錢,而是捨不得去花在這方面而已. 至於這個周而復, 不算什麼的 . 那個八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