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日前,本人塗博表達了月前攜太太瞻仰、參觀了位於台北市中正區的中正廣場的一點碎感。
說實話,博文中我壓抑了這樣一個感慨: 同樣的中華文化環境、一樣的作為有主權的國家形體利用來舉行正式儀式的神聖廣場,天安門廣場肅肅殺氣的的維穩氣氛,在中正廣場看到的正在截然相反的氛圍。
有愛網人在本人的此博后留言: 去過,跟大陸一個中學操場差不多大。可能還小點兒。到處透露一種似是而非的感覺。 嚴格來講,其實就是一個寺廟花園。跟「廣場」兩字無緣。
中正廣場佔地為24.79公頃。自然於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廣場、佔地44公頃的天安門廣場相比是不堪匹敵的。然而,「跟大陸一個中學操場差不多大。可能還小點兒...」的豪言,迅即讓本人回憶起那天之前剛過目的一條英字新聞。
這條源自中國國內網路的新聞題名其實是: 河南新鄉一學校將教室搬到樹林中。

新聞報道中寫道,相對簡陋沉悶的教室內,狹窄難堪的操場空間,無驕陽的烤晒,無壓抑的氛圍,繁茂蔭涼的楊樹林下,涼風習習,樹林教室更多出一分清凈、輕鬆。這不,兩天來,一場別樣的期末考試正在封丘一中校園內上演。
文章還說,為讓學生能在放鬆、公平的環境中考出好成績,該校將考場搬至室外,讓學生在小樹林中度過高二的最後時光。單人單桌、相距均衡、排列整齊、秩序井然……昨天(7月3日)上午,在封丘一中校園內,高二學生的期末考試在有序進行中,與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考點不在教室內,全在其西南角的楊樹林中。伴隨輕微的蟬聲,近3000平米的樹林中,環境清靜、空氣新鮮,更是涼風習習,沒有外界的干擾與室內的壓抑,更無陽光的直射,僅有樹蔭下翻動答卷的聲音不時響起,800多名高二學生正埋頭端坐在此,專心答題...
封丘一中的校長賈共傑表示,因環境好、又涼快,小樹林已自發成為學生們平時讀書的地方,每到此處均有种放松的感覺。高二學生馬上升入高三「決戰」階段,整天待在封閉擁擠的教室內已較為壓抑,樹林教室能緩解室內的緊張情緒...同時有一良好的學習環境,決定將考場搬至此處,有利於大家輕鬆考出好成績。從另一方面講,這樣能嚴肅考風考紀...,對此做法,學生們均表示支持。

「這已不是首次,或許跟我校歷來注重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考試環境以及嚴肅考風考紀有關,多年來的高考中,我校成績一年比一年好...」那段話又是封丘一中的賈共傑校長的原話。
那位校長還介紹說,在剛剛過去的2015年高考中,該校上一本上線人數達205人,二本達769人,再創歷史新高,成績名列前茅。

樹林教室是不是功不可沒?
有這樣辦學校的?
有這種讚美樹林教室的?
有這樣「注重給學生創造良好的學習、考試環境以及嚴肅考風考紀」的?
樹林不怕下雨,樹林教室無畏颶風狂做,樹林教室如此能「再創歷史新高,學生成績名列前茅」,那就勿需修繕簡陋沉悶的教室,更不必浪費資源改善狹窄難堪的操場空間了。
如此讚譽樹林教室,是自贊,還是不怕國家心酸、心疼,那是一種怎樣的心態,外文稿的跟帖很混亂,只選一條吧: Confucius say...If a tree falls in the forest and lands on a Chinese...does it make a sound ?
那位校長先生的胸懷與語言,讓評論台北市中正廣場「跟大陸一個中學操場差不多大。可能還小點兒」的點評太娛樂了吧!
標籤 廣場,樹林,教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