紋身在中國古典文獻里有「文身」、「鏤身」、「扎青」、「點青」、「雕青」、「雕題」、「刺青」等諸多名稱。中華祖先自先秦以來行之不輟的「黥刑」,在身體雕墨刺字,讓刺青給人一種標示犯罪符號的負面形象。但刺青並不是罪與罰的特權。如有古埃及文獻記載,刺青是種劃分階級的作法,標舉特定的行業,如歌手、舞妓。而包括台灣泰雅族和賽夏族人,世界各地的原住民,皆有在臉部刺上著色圖騰的習俗,紐西蘭毛利人更是全身皮膚幾乎都刺上圖騰,原住民族多以刺青為記,做為彰顯地位或階級的象徵。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就過去的社會認知,刺青多半屬黑道或下層社會尋求認同的產物,因為團體壓力而刺青,如加入幫派;出於好玩或叛逆心理,要是同儕中有刺青,似乎可以炫耀或彰顯自己的勇氣。
在歐洲維多利亞時期追求流行的英國婦女,則在唇部刺上紅色顏料,可以永保彩妝;與現代的紋眉和紋眼線有異曲同工之妙。鄰居的日本大和( 發音為:Ya ma to )民族稱刺青為入墨,在人體刺上如浮世繪作品,一種像花道般的精緻民藝;與其他民族相比,日本人在刺青的態度上頗為嚴肅,甚至在東京的博物館曾展示上百幅裱褙刺青皮膚,讓人參觀這門藝術時,除了驚訝之外,不免驚嚇。但是,當人們看過蜷川幸雄導演的作品《蛇舌》后就不會很驚訝了,也可明白為什麼有的民族、有的人如此痴迷於身體改造。而歐美刺青雜誌更是毫不掩飾這門藝術,讓人對頭皮、腳底,甚至連舌頭、牙齦都刺了青的人發出由衷的驚嘆。
就個人好惡而言,我對於昨日還在北京的英國偶象「小貝」的一身「雕青」是非常感冒的。
好了,就此打住。從俄羅斯網上收集了很多噴繪紋身的姑娘們。雖然對於紋身這件事褒貶不一眾說紛紜,但是如果拋棄爭議單純作為藝術來欣賞的話,也是非常養眼的吧。特別是俄羅斯女郎的冷艷噴繪刺青。
Oh,忘了說了,有個網民叫阿爾喬姆的說了: 還不錯,因為是女孩。但是在將來的50年後呢?我的奶奶年輕時什麼都沒紋,如今活脫就像是一整個紋身?)))))超......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