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吟味日本發現的書聖王羲之精摹本

作者:ryu  於 2013-3-5 18:21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御而動魂|通用分類:詩詞書畫|已有61評論

2013年1月8日晨,日本 NHK 電視台的新聞大篇幅報道了中國一代書聖王羲之的精摹本在日本被發現的消息,並於1月22日至3月3日期間假地處上野的東京國立博物館舉辦的《書聖王羲之》特別展上亮相。
東京國立博物館發表的考證說,這件王羲之「大報帖」屬於個人收藏,高25.7厘米,寬10.1厘米,共3行24個字,臨摹於唐朝時期,從上有王羲之兒子的名字「日弊」和整個字的風姿來考證,應屬於王羲之的早期臨摹本,保存狀態完好。博物館邀日本書法史專家福田淳先生的鑒定:「該摹本極為精緻,當屬唐代宮中之物,可能是被遣唐使帶回日本的,字跡應接近真跡。」經鑒定贊同該確是唐代之物的雙鉤摹本為《大報帖》。
 
因王羲之真跡早於不存於世,因此被受世人矚目。 其間,我陪同家父的老友、以及國內的老師、友人前去沉吟。當然,中國國內的個人、愛好大家等均紛至,其中更有人美出版社、書畫社、朶雲軒等相關團體。
 
國內行家祁小春先生從王羲之的書法風格,認為日本的個人收藏品是典型的王羲之的草書,遒勁有力。
先生認為從日本的歷史以及保存環境等情況等來看,這類寶物至今尚存於民間之事不是沒有可能的。這不是主觀臆斷,而是有根據的。問題在於,這件《大報帖》是不是屬於宮中之物,則需要進一步的證據來證明。
《大報帖》帖文三行二十四字: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日耳。
先生認為此帖文在王帖中屬難讀一類者,原因或因摹失、切割原帖所造成也未可知。「便」字闕左上半部分,王帖頻出嘆詞「哽」和「嫂」字,也許原字並非「便」字。因王帖中啟首多為「名+報(頓首、白、言等)」程序,准此程序日本學者遂認為「報」前之「大」字為人名(或小字)。但其前字「便」究竟為何字尚無法確認,故「大」似不應解作人名(或小字)。「期」即「延期」,由於多見王帖中,根據內容可以斷定「期」、「延期」即為王羲之七子中某人小字。
另外,「期轉呈也」之「呈」,已有人指出此字或「差」之訛形,並與《淳化閣帖》卷六《足下散勢帖》中「散患得差」的「差」字寫法比較接近,我也認同其看法,至於二字差異處原因,或摹失所致也未可知。「轉差」亦為晉人尺牘「套語」之一,為好轉之意,如「得旦書知佳,為慰。吾為轉差。力及不一一」、「羲之頓首,想創轉差」、「貴奴差不?」「知尚書中郎差為慰」等,均此用意,所以此字似應釋作「差」為宜。
「日弊」如日本學者所釋指近日身體疲憊。可為證明者如王羲之《得八日書帖》:「仆日弊,而得此熱,忽忽解日爾,力遣不具,王羲之白」、《衰老帖》:「吾頃無一日佳,衰老之弊日至,夏不得有所啖,而猶有勞務。甚劣劣」以及「仆下連連不斷。無所一欲噉,輒不化消,諸弊日甚,不知何以救之」等,皆用如此意。但對於日本學者斷句作「吾日弊,為爾解日耳」,並釋大意為「我每日身體疲憊,如此度日只是為了你」云云,似有商議餘地。
故先生以為應斷句作「吾日弊為爾,解日耳」為宜。因為「為爾」之意並非為了你,而是依然如此的意思。《王右軍集》收一雜帖云:「吾至乏劣,為爾日日,力不一一」即用如此意,亦即《南史》王融傳「為爾寂寂,鄧禹笑人」用法,故「日弊為爾」應解作「身體依然很疲憊」。
「解日」也屬晉人尺牘特殊語詞,意為度日。王羲之著名的《近得書帖》:「吾疾故爾沉滯。憂悴解日。面近。不具。羲之報。」此外《秋節垂至帖》「劣劣解日,力不次」以及上引《得八日書帖》「忽忽解日爾」亦有同樣用法。
現將二個月前偶然記錄下的NHK新聞熒屏影像截圖貼出,請大家吟味。
順便說一句,貝殼村裡曾聞有一「唐羲之」大家,本人此舉多少有些奪人之美之嫌,務請一棄。

在中國書法史上,就影響力而言,絕對無人能與王羲之比肩。這位被後世尊為「書聖」的東晉大書法家,幾千年來一直都是帝王將相和文人墨客心慕手追的對象。正是「最愛」他的唐太宗以「一字千金」遍搜天下之後又以其作品陪葬,使得後世再無得見「大王」真跡的機會。

我國古時候書法的複製法主要有四種,雙鉤填墨、臨寫、拓本(石刻)及刻本(木刻),其中以雙鉤填墨最為接近真跡。雙鉤填墨的技術始於唐朝,主要是宮廷用作為一些重要的藏品保存副本,也有記載皇帝會命人製作一些珍貴藏品的副本賞賜給大臣。雙鉤填墨非常耗時耗工,不僅技術要求很高,失敗率也很高,所以非一般百姓能夠進行,只在皇宮中才有。其方法主要是將原作向光放置,如貼在窗戶上,然後用很薄的油紙(不透墨,防止污損原作)覆蓋在原作上將其摹下來,然後再以油紙作為中介,轉到普通的紙上。

目前,世界各大博物館所藏的「王羲之」其實都是高古(唐宋為主)的精摹本,即便是高古摹本,存世的數量也只不過十幾件,最為著名的有台北故宮的鎮館之寶《快雪時晴帖》、流失日本的《喪亂帖》等。

《舊唐書·褚遂良傳》中曾有記載,唐太宗曾下令讓臣下「用金帛購求王羲之書跡」,一時之間,「天下爭齎古書,諸闕以獻」。最終,唐太宗、唐高宗兩朝內府共收羅了王羲之書法二千二百九十紙,裝為十三帙、一二八卷。當時君王喜愛王羲之幾乎盡人皆知,於是王羲之的真跡在民間幾乎片紙隻字難求。

《大報帖》帖文三行二十四字:便大報,期轉呈也,知不快,當由情感如佳,吾日弊為爾,解日耳。

《大報帖》圖片在中國大陸轉貼出來以後,引起無數專家的關注,微博上瘋狂轉發,《書法江湖》網站聽梧閣版主更是將最《大報帖》與此前的《妹至帖》拼合在一起,令人驚訝的發現,二者或同出一紙,某一時間被裁割為兩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1

拍磚

支持
18

鮮花

剛表態過的朋友 (19 人)

發表評論 評論 (61 個評論)

回復 nierdaye 2013-3-5 19:35
Love it. Truly .
回復 nierdaye 2013-3-5 19:35
Love it. Truly .
回復 笑臉書生 2013-3-5 20:56
絕品!!!!!!!
回復 shen fuen 2013-3-5 21:48
精摹書聖書跡    絕!
回復 徐福男兒 2013-3-5 23:49
好東西啊!「轉呈」作「轉差」是對的。「差」即「瘥」的假借字。瘥,病癒也。轉瘥就是疾病好轉了。《說文》:「瘥,瘉也。」徐鍇曰:「今人病差字。」《水經注 - 沔水》:「泉源沸湧,冬夏湯湯,望之則白氣浩然,言能瘥百病雲。」
回復 雲間鶴 2013-3-6 00:13
日本人那種歷史感,很讓人感動。
回復 木狼 2013-3-6 00:39
王羲之不是唐朝人
回復 小皮狗 2013-3-6 01:12
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東西,那種珍惜和精心保護,那種至善至美的程度令人嘆服。我在日本時去過許多地方,可以看到很多在中國失傳的傳統的物器在日本保存完好,尤其是日本國民的日常生活中對禮義,教養等等均有優雅的古風,而在中國卻每每看到將傳統的東西棄之如敝帚,有時我真是心生感嘆,悲怒之氣弄痛我的心胸。。。我相信今天LZ介紹的王羲之的早期臨摹本,如果留在國內,一定已經在文革中被紅衛兵小將丟棄於一把火中。。。
回復 ymliu 2013-3-6 02:25
趕巧了,去歲偶也臨過<<妹至>><<大報>>二帖
http://my.backchina.com/home.php?mod=space&uid=269324&do=blog&id=172399
回復 opa900 2013-3-6 03:08
山寨的東西也很討人喜歡。
回復 小城春秋 2013-3-6 04:20
真的嗎?好眼福!
回復 JEFFSON 2013-3-6 04:52
怎麼象日本人寫的?風格不對呀。
可能是真的吧。
回復 心如水 2013-3-6 05:05
小皮狗: 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東西,那種珍惜和精心保護,那種至善至美的程度令人嘆服。我在日本時去過許多地方,可以看到很多在中國失傳的傳統的物器在日本保存完好,尤其 ...
這些東西很多可能是侵略中國時候的戰利品。如果沒有日本侵略中國,中國人如果沒有那麼強烈的亡國之痛,對傳統文化的否定也許不會那麼強烈,文化大革命這類事件也許根本不會發生。但是歷史沒有假設,中國人直至現在仍然處於不斷地否定自己的過程當中。不同的是否定哪一段歷史。
回復 也味齋亦樵 2013-3-6 06:06
大報帖的被發現,確實是數百年來書法界最盛大的事件,引發的熱潮,波及中國日本。我一直說王羲之跨越時空,他不僅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大報帖的出現,再次詮釋了羲之書法的魅力。
回復 病枕軛 2013-3-6 06:26
小皮狗: 日本人對傳統文化的東西,那種珍惜和精心保護,那種至善至美的程度令人嘆服。我在日本時去過許多地方,可以看到很多在中國失傳的傳統的物器在日本保存完好,尤其 ...
光這村裡的人家文革前後丟了多少東西?價值難以估量啊~
回復 病枕軛 2013-3-6 06:26
也味齋亦樵: 大報帖的被發現,確實是數百年來書法界最盛大的事件,引發的熱潮,波及中國日本。我一直說王羲之跨越時空,他不僅僅屬於中國,也屬於世界。大報帖的出現,再次詮 ...
    同意!
回復 小皮狗 2013-3-6 06:29
病枕軛: 光這村裡的人家文革前後丟了多少東西?價值難以估量啊~
是啊,不知當初大哥家有沒有很大的損失?     
回復 病枕軛 2013-3-6 06:44
小皮狗: 是啊,不知當初大哥家有沒有很大的損失?        
    有啊~可俺不敢說啊~
回復 hjshhyy 2013-3-6 06:46
多半是從中國偷的或搶的.
回復 小皮狗 2013-3-6 06:46
病枕軛:      有啊~可俺不敢說啊~
那有什麼不敢說的,就是要說出來,徹底反省,警示後人。希望看到您這方面的博文。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3:46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