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城打工的民工父母最揪心的事莫過於親生孩子的將來了。他、她們什麼苦都熬得過去,只要自己的骨肉不留守、能上學。這對夫妻是廣東農村的,為了自己的兒子能夠上一所好一點的城市學校,夫妻倆關閉了家鄉運行數年的小商店,轉行當起廣州一個公眾廁所的清潔工,圖的是廣東的環衛工子女可享受不繳納借讀費上學。承包公眾廁所后一家三口就蝸居在公眾廁所的工具間,一住就是九年。
這是外媒昨日報導的。
他們的家庭兼工作崗位的公共廁所,位於廣州市北京路,這是廣州最繁忙和最流行的購物街。在商店和廣告牌之間,有一個小牌子,上面寫著「公共廁所」。
出入廁所非常狹窄,只能夠通過一個人,而且還不能夠是略微胖的個子。
「如果不是為了我兒子的教育,我們不會接受這份工作。如果我們回到農村,我們可以種植蔬菜和養豬,可以賺更多。另外,我們有一個更大的房子」,33歲的丈夫廖曉明說。但是這對夫妻聽到在廣東的合同廁所工作的職工的孩子可以享受9年義務教育,而且免費,他們毫不猶豫地帶著兒子到他們的新家園---北京路的一個公共廁所。
工作辛苦對於妻子王Xuanna 來說,根本不算一回事。
「閣樓」是家中的客廳+廚房。他們的兒子在閣樓上做功課,媽媽在下面燒菜,爸爸還能夠上網。
閑下來的時候,王愛在廁所的通道里打她的山寨手機。 她建立了一個QQ群(類似谷歌的圈子),這就是所謂的「每個人的幸福。」王說,她從不抱怨,她的臉上總是有笑容,「幸福不是錢的問題。 幸福是一個充滿愛的家庭。我感到很幸福,因為我的丈夫關心我,我的兒子是個好孩子。」中國弱勢群體的生活就是這麼一回事。
他們每個月的工資是3000元,剛夠支付他們的費用,如他們的兒子的書和午餐,以及日常的生活費用。王說:「我每天做兩道菜,我要確保每一餐都有肉。我的兒子正在長身體。我們不能省兒子食物的錢。」
從破舊的閣樓的窗口爬出去,是王「風」乾衣服的唯一的地方 --- 這在兩座建築物之間的狹長地帶,沒有太陽。
為殘疾人用的廁所是大家的「浴室」。一塊肥皂+一桶熱水。王一直想租一個小間為他13歲的兒子,但在附近居民區僅僅是一張床的租金至少400元。「只要我們有一個睡覺的地方就行了,」兒子的意見。於是,一家三口繼續想擠在那小小的閣樓里。
廁所工具間里一個小梯子的閣樓,這一張大號床的大小。閣樓的牆壁上都是衣服和包包的鉤子,這就是他們的卧室,兼他們兒子的「學習室」。雖然一家生活在公共廁所里,他們從不抱怨。他們的樂趣是在小閣樓上看電視和玩牌。
雖然只有13歲,他們的兒子阿浩也很明白他的父母的艱辛、困難。他從不要求不合理的事情。15元一頓的麥當勞是媽媽歡慶他生日的奢侈。
王唯一的希望是,兒子能夠在學校有良好的表現。然後兒子能夠大學畢業生,再有他的第一份工作。
而她,有時很想......訪問香港。那一個城市只在河的另一邊,卻比上天還難。中國弱勢群體的生活......讓人流淚,蝸居公廁為子女 可憐天下父母情......祝福你們,祝福天下的同命人。
青貝殼: 這是老毛49年留下來的戶籍制度,其實到現在中共還是無法解釋,為什麼農村的人無法自由地到城市居住?
zhousx18: 政府太富,人民太窮,為富不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