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看了這篇文章,很不錯,送給天下所有的父母。
曾經在人民廣場上看人放風箏。陽光燦爛,暖風和煦,正是放風箏的好天氣。有的人總是很性急,拚命扯了放飛的繩索,指望風箏快快飛得高飛得遠。一旦有些起色了,卻又死命地拽緊了繩索,惟恐手中的風箏隨風而去。那樣的情景有些好笑。看真正的行家裡手放風箏卻是一種享受。風箏靠著放飛者的指引在和風中漸飛漸高,成了藍天浮雲中的一道風景。放飛者則隨著風箏的飛舞而奔走,舉手投足中已然與風箏融為一體。說不出風箏隨人,還是人隨風箏。
活著,的確很像放飛的一隻只風箏。每個人,許是那風箏,許是那放飛者,也可能扮演著雙重角色。風箏隨人?人隨風箏?這樣的問題沒有答案。只是感到,或許有太多的目光傾注在風箏上,指望風箏高飛,卻又不敢稍稍松一鬆手中的繩索。責怪手中的風箏不好,卻忘了責怪牽動風箏的手。
被繩索拴得太累的風箏啊,總是渴望著藍天;在藍天里任意東西的風箏卻想著被繩索牽引著前行也未嘗不是一種輕鬆。人們往往敢於慨然允諾為他人負責,惟獨輪到自己時就失卻了那份敢作敢當的勇氣。
手中的繩索,該松一鬆了。放飛者能指引風箏,卻不能劃定飛行的軌跡。給手中的風箏一點信任,給手中的風箏一次機會去證明,它一樣能飛得高飛得遠。風箏與放飛者實在是無法分割的整體,飛得再高再遠,那繩索始終牽動著彼此。親情,友情,INTERNET……生活中有千絲萬縷有形無形的繩索,我們又何須畏懼失去彼此?
不要過於憐惜也不要過於責怪手中的風箏。給它一點自由,給它一次機會去證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