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長夏無冬,平均氣溫在24-34度之間,且潮濕,所以84%新加坡人居住的組屋(公共住宅),一樓一般是不住人的,由柱子架起懸空的,人們可以用來人們休歇、聚會、小兒玩樂。
其實這樓下最大的用處,還是紅白喜事的操辦。
先說這紅事吧,就是馬來族同胞的結婚典禮。相傳,馬來族同胞熱情好客,一家辦婚事,全村都出席,熱鬧個幾天。延續至今,不是全村的人,至少也是一族至幾族吧,傳統的流水席,也只有在這無拘無束的樓下才得以發揚保留。由專門的婚慶公司幫忙布置一樓的場地,還要搭建臨時廚房、廁所等。別以為這些會很簡陋,一旦布置完畢,整個氣氛就完全不同了。尤其是馬來同胞對顏色的要求不像華人只求紅色討喜氣,他們的婚宴主題多姿多彩,全憑一對新人的個人喜好和時尚度。每根石柱上都以婚禮主基調的顏色綢布包裹著,桌子鋪上相襯的桌布,地毯盡頭的新人舞台,色彩的巧妙搭配,一切盡顯得莊重典雅,又獨具風格。
這是昨天下午我家樓下的馬來婚宴席。以夢幻的紫色為主色調。(我隨意地拍了幾張,僅供分享)

新人台和新人餐桌。

流水席,就是一天時間裡客人隨時可以到達,到了就可以拿東西吃,沒有固定座位。新人只露面一次,也沒有規定且逗留時間短暫,客人見到就見到了,沒見到也無妨。

這是今天早上的情形,該撤的都撤了,只有些桌椅電扇,和尚未拉下的電線,證明昨天這裡曾經熱鬧過。

再說下白事吧,就是華人辦喪禮。也是在這樓下,喪家會在電梯旁粘一小張紅紙,算是給這棟樓的居民們一個招呼和歉意吧。殯葬公司會幫忙布置靈堂。外面掛滿了各種輓聯、挽幛,裡面擺滿了花圈、花籃。家屬們輪流守靈,還有專門誦經的,專門樂隊的,三天、五天不等,直到出殯。
組屋樓下時而歡笑,時而悲戚,都是生活,也算是組屋特色的文化吧,熱鬧也好,傷感也罷,彼此不要抱怨,和睦共處。
這也是樓下的一道風景,如何感想?
第一天卸了後輪,車主人除了生氣,還沒來得及做出反應;
第二天車架沒了,就只剩下前輪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