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11-4 10:02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老子《道德經》第八十章  小國寡民

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鄰國相望,雞犬之聲相聞,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主旨:本章是君王、百姓及施政均在道中的大治情形。反面對應的是,包括這三者都不在道中的第76章。

社會上下各方面均在道中的社會,其實質是道做王。道並未在可見的層面坐在君位上,而是在每一個人的心裡作王。當道在人心裡作王時,你心中的王國便是天國。這時導致人邪惡犯罪的「罪欲」 已經被你心中的大道驅除凈盡。人將不再被慾望所轄制,被慾望牽著鼻子而走向斷頭台,走向地獄。沒有道在人心中做王時,欲便在你心中為王。因為「欲」是的邪靈,肉身的人無法戰勝它。人雖有心站得直,行得正,卻是行不出來。

當道在人心中作王時,人心中便沒有了黑洞般的空虛。君民各階層心中平安滿足。君王能滿足,就不會奢侈於肉體。強大時,也不會對外擄掠征戰。統治階層也不會為了形而下的功名,而催生豆腐渣工程。民也可以修生養息。

當道在人心中作王時,那種世俗的爭競攀比之心便不見了。百姓安於自己的生活,他們以道為樂,而輕看世俗的快樂。不妒,不羨,不媚,不妄。

小結一下,道治下的社會特徵有:
不見君王統治階層奢侈,不見窮兵黷武,不見英雄輩出,不見豆腐渣工程。也不見難民潮,不見流離失所。社會安定,法律成了擺設,軍隊成了擺設。內無暴民,外無勁敵。

君王在不在道中非常關鍵。如果君王心中無道,天賜的平安便不在君王心中。一旦君王內心失去自天而來的平安,他們便會依靠自身的力量,依靠屬肉體的方法去平衡自己的不安全感。主要表現在:對百姓嚴控高壓,對政敵奢殺,對外備戰不已。道缺位后,他們心裡有的是空虛與恐懼。這種恐懼不安催促他崇尚「寧我負天下人,不讓天下人負我」。先下手為強成了下意識的行為。

感謝大道通過老子賜下這第80章。得其精髓的人,將為人類帶來福報。

小國寡民,
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
使民重死而不遠徙。

在一個君民上下均在道中的前提下,既使是國小民寡,仍然可以做到:即使是十夫長,百夫長這樣不大的人才,也派不上什麼大用場。使得百姓在這樣國泰民安狀態下,可以享受生活,珍惜生命。而不用因飢荒戰亂而流離失所。

在戰爭頻繁,叢林法則之下,大國容易生存。也只有在有道的和平環境下,小國才能安然存在。故這裡舉小國。「什伯之器」,在能力上指代中下層的管理人才。因為社會有道安定,連中下等的人才於國都綽綽有餘,更用不著能人與英雄。

雖有舟輿,無所乘之;
雖有甲兵,無所陳之。
使人復結繩而用之。

上下有道的社會裡,內無亂,外無戰,君王亦無外慕擴張的非分之想。此時的「舟輿,甲兵」派不上用場。疑難句是「使人復結繩而用之」。本句並非說要社會朝回走,放棄活字印刷或毛筆紙硯,而去用「結繩」的方式交流。老子是想說:有道的社會人心為道所化,單純而沒了詭詐與算計。那種「防偽防盜,嚴謹慎密的的合同」等自衛手段已無必要。像小孩子一樣,跟著道就足夠了。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樂其俗。

百姓的心為道所充滿,喜樂滿足。他們以內心的道為樂,不重視身外之肉體享樂。他們的注目焦點,已經由外向內,穿越了肉體五官的最表層享樂,又穿越了中層『魂』級別的「五欲」,而到了最深層的道。此時的「我」的角色很弱,而是完全跟隨聖靈帶領。故能以所食為甘甜,以己服為足夠美,以所居為安,以本我的習俗為樂。說白了,他們根本不在乎這些身外之物。

能做到這一步,道的作用是關鍵。人分靈魂體,最外之體的刺激滿足稱快樂。快樂與外在物質變化息息相關。也只有在肉體物質享受的當時才快樂。快樂隨著外物的變化起伏,最不穩定。但世俗人的注意力基本上都在這一個層次。即有了無休止的追求物質,但內心永不滿足,永不平安。

「魂」層次的協調稱為幸福吧。比如說,大的外在的,和平有保障的環境。夫妻,父母,子女這些核心關係穩定,工作穩定平順,他們有一種安全感,依賴感,這可稱為幸福感。這種滿足感持續性強,穩定,受物質干擾不大。這是世俗能追求到的上乘了。但影響因素還在有形的物質世界里。

『靈』的層次更核心,主要說的是聖靈,也就是道在人心。更通俗一點說,就是上帝的靈在肉體中。道在人心可以清潔人的魂,驅除凈盡慾望和邪靈的污染。在內里可以給你帶來滿足與自由。這種滿足的存在使你的所有都將變得美好。使你心無外慕,無嫉妒,無仇恨。你滿足得會愛你周圍的一切人與事。你已經可以從大自然中獲取能量。

因為道在你心中,有幾個重要的關係已經修復。你與自己的關係好了。你不再有愧有咎,因為道背負了你的債,赦免了你的罪。你與天的關係和好了,你已經成了天的兒女,並在靈里與天合一。你與大自然的關係和好了,因為道解除了一切因為你的罪,而對大自然的咒詛。你不僅開始從大自然中吸收能力,自己也越來越有自尊自信。也開始承接天通過你的心,而給你的智慧。

這時候從你裡面流露出來的叫「喜樂」。是從靈里發出來的。因此,你將極其輕看快樂,幸福感也早為強大的「喜樂」感所掩蓋。你不再靠與人或物的關係,而是靠與道或天的關係。因為道的恆久有信,你的喜樂也將極其穩定。

因為人有了道的內住而有的喜樂,那些與肉體比較近的風俗 ,與衣食住行,自然就很容易滿足了。

鄰國相望,
雞犬之聲相聞,
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字面意思明白,難處是「為什麼?」

要理解「雖近鄰而不交往」不會是老子的本意。通觀全篇,有道社會下,人人在道中,道在人人心中。當道成了人人的最核心朋友,成了人人的依靠,成了人人的路標之後,天人的垂直交流成了首要。當人的關注點,盯著他們的核心價值所在的道時,其他都成了次要。

因此,「民至老死不相往來」 想表達的應當是:民在道中,心繫道,外無爭競嫉羨,故民雖相近,卻互無攀比謀取之心。再進深:國在道中,君王心繫道,國雖相鄰,卻互無攻伐之意。假設我們不再忙於人際關係,而定睛與天的關係,再回味本句就容易了。

總結: 君王,百姓,施治均在道中的社會可謂美極了。路不拾遺,夜不閉戶,我們也聽說過。多用於說我們歷史上的幾大盛世。再細看那幾大盛世,幾乎都有道的影子。可惜的是,那幾大盛世持續時間都不長。即使是在一個不長的時段里,道影響社會都可以達到如此地步。那麼一個被道浸潤較長時間,或持續的社會,本章所描述的內容就會進入現實。

讓我們每一個人都能關注大道,親近大道,進入大道。任何人,哪怕是一個人如此行,也必將給他所處的社會與時代帶來深刻的影響。道是活的,道明了每一個人的心。道的化身耶穌說:「沒有人點燈放在地窖里,或是斗底下,總是放在燈台上,使進來的人得見亮光。」 就是說人尊道進道,道也必會將你放在燈台上,以使眾人受益。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22 11:03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