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Second Edition)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4-26 11:00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老子《道德經》第五十五章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Second Edition)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

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主旨:本章是《道德經》中疑難篇之一,約一年半之前,寫了第一稿。一年多來,跟老師學習,自覺又有所充實。故掩首版不做參考,再重新寫來。希望讀者能看到更清晰,更深刻的內容。。

本章疑難是:厚德之人為什麼動物猛獸都不傷害?是真實還是比喻誇張手法?

老子說的是真實存在。要理解這種真實存在,要在時空上做大的跨越。如果你心中有聖靈的內住,有屬靈的道在你心中,理解《道德經》對你相對比較容易。如果還沒有道的內住,先跟著我的思路去走。我希望,並祝願有一天你也被道光照。

猶太版道德經《創世紀》里,道創造了天地星宿,河流山川,及其中的各種動物。所有這一切都是為了亞當和夏娃有一個美好的生活。各種動物均聽命於亞當,而且亞當給他們都起了名字。蛇蠍百蟲,飛鳥走獸均聽令於亞當夏娃,不敢加害他們。這是上帝創造宇宙的正常的秩序。老子所說的就是那個有秩序的情形。

但是,當人類的始祖亞當夏娃聽信了魔鬼的挑撥,違反上帝的命令。因吃禁果而獲罪變得污穢,屬天的靈亡去。因為該靈極聖潔,不住罪惡污穢之處。人被逐出那個有秩序的伊甸園,而進入了一個被造物主詛咒的如今的環境。因為人性中來自上帝的靈沒有了,各類動物對人也不再尊重,不再聽令,並且開始攻擊人類。

其次,人的行為不義,內心儘是惡毒污穢。猛獸毒蟲也有理由對人進行攻擊。也就是說,他們危害有些人是有理由的,甚至是奉命的。如羅馬時代猶太分封王希律,就是被奉命行事的毒蟲咬死。

感謝上帝(道),大洪水之後,儘管人成了沒有聖靈內住的行屍走肉,上帝還是憐恤人類,把對人的懼怕放入了各類動物的心理。使得他們懼怕人,而不敢輕舉妄動。我們看到天上的老鷹能抓起50斤重的鹿或羊,眼睛能看到地上爬行的小蛇,但是吃奶的小孩在地里玩,老鷹卻不敢傷害。

一旦人心中有了道的重新進住,也就是上帝的靈又回到了我們心中,我們對其他動物的主權將恢復。就能達到蜂蠆虺蛇不螫的狀態。

含德之厚,比於赤子 

之所以道內之人也有德之厚薄,是因為人內心的道雖然是同一個,但因著人的信心大小的不同,以及老我存在多少的不同,道賦予他們的能力也就不同。信心大老我少的人,就大有能力。大德之人對道完全順服信靠,就如同吃奶的孩子對父母的信靠一樣,完全的沒有自我的機心,不為外物所搖撼,不被愛恨嫉慕所情牽。

故大德之人近似嬰孩。這嬰孩德未損,智未開,完全無我如芻狗。當人虛己並交付道掌權的時候,道為你工作,你來休息。當你驕傲自大,認為自己很行的時候,你自己來,而道撤離第一線。世界上沒有任何一物能勝過道。那麼你來做,與道來做的結果就高下自現了。

蜂蠆虺蛇不螫,猛獸不據,攫鳥不搏。

道是萬物的主宰,也是生命的主宰。《莊子.養生主》中稱道為「生之主」,有些經文也稱上帝為「養主」。因此,要養生當先養道—-生之主。一但生命之主在你心裡,你便與道相合。你在道之中,道在你之中。也就是說,萬物之主在你裡面,也就是蜂蠆虺蛇及猛獸的主宰力量在你裡面。那這些動物還敢侵害你嗎?他們害怕尊重不是你的肉體,而是在你之中的聖靈,也就是道。

蠆,蠍子類的毒蟲;虺蛇,就是毒蛇。以尾傷物曰螫;以爪按物曰據;以翅擊物曰搏。

骨弱筋柔而握固。未知牝牡之合而朘作,精之至也。

寫有道之人謙卑守弱。說的是道未損的情況。因為有道內住,言行遵道 。所以,凡他們所建則不拔,凡他們所握則不脫。道內也有許多的奧秘他們不知曉,但他們完全信靠道,內心為道充滿,慈愛喜樂涌流外溢。

反之,世俗心態過甚則精散。因貪愛世俗,愛道的心也就不在他裡面了。

終日號而不嗄,和之至也。

嬰孩沒有愛恨嫉慕,哭聲乃是與母親交流,要奶吃。並無哀傷之情。心本靜寂而不為外物所傷,故號而不嗄。

有道之人雖在塵世,心卻在形而上的道。超然物外,且超乎天下之外。故功名利祿等,凡形而下的可見之物,不會對他們的本心造成影響。

和之至也—-因為他們被道充滿,高度合一。內則鬼神不驚,外則蜂蠆虺蛇不害。因為他們為宇宙之間最高權柄保護的緣故。

知和曰常,知常曰明,

明白平安慈愛,並且有平安慈愛就是附和道。凡事尊道順道,就是道中之人。

和,平安,愛,恕。常,針對大眾的道,英文對應Logos。用於區別道對個別人的具體指令Rhema。明,心中有道。知和,知常,就是明白並順從道的意思。

益生曰祥,心使氣曰強。

過於專註肉體上的享受,奢華,長壽,則將進入歧途而有害。憑血氣圖有為,這是背道強梁的行為。

沉緬於有形,求肉體享受,求長壽,則精將散。而憑血氣圖強梁,則失和而離道。

物壯則老,謂之不道,不道早已。

從嬰兒狀態的單純信靠道,過度到世俗的「成熟」,是一個與道漸行漸遠的過程。凡物離開道是不會長久的,會很快消亡。

總結:  在世俗的層面,本章難以理解。如果站在造物主—-道的角度看,似乎一目了然。任何一個被造物,都有源於道的存在目的和應有的規則。在道的框架內,則可完成天命,不為外物侵害。一旦悖逆天道,幾乎肯定會被管教降罰。

對你實行獎罰的,可以是任何的被造之物:可以是官長法律,可以是其他人,可以是其他的動物,也可以是水,火,木,金,石等我們認為沒有生命的事物。

猶太版道德經中,摩西杖擊磐石取水;耶穌行於水面之上如履平地;但以理的三個朋友能在熊熊的爐火中與主會面。等等這些都告訴我們:道是所有受造之物的主宰。雖然我們世俗不能明白水火也要聽令於道。可喜的是,當人與道合一時,其他被造之物都要成為我們的僕人。

道是至聖的靈,祈求吧,你就能得到。


(Feb 23, 2018 Toronto, Canada)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5-7-26 08:14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