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2-6 12:46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

老子《道德經》第42章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主旨:本章講道產生了萬物,萬物雖肉眼觀為燦爛紛呈,即陽。但創造萬物,供養決定萬物生死的乃是看不見的道,即陰。

既然是看不見的道決定著看得見的萬物的命運,道是萬物的生身父母和衣食父母—-即道是萬物的律。因此,能夠從這個看不見的律出發,去校正人的心思意念和行為方式—-尊道,守道,就能長久。

道的特徵是行反用弱,要求人謙下尊道。因此,拋棄世俗的強梁,謙卑地來到道的面前,就是遵道而行。
閱讀的時候,要心裡時時把握兩條線:一條是以世俗之人的眼光,看宏觀,看顯性的事物,就是普通人的視角。另一條是從看不見的道為出發點,以道的眼光和標準去看同一個問題,就容易明白老子講的道理,即天人視角。這是閱讀《道德經》的最鋒利的工具。老子講的不是世俗之類的因果推理,而是天人關係。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感覺這句話比較難懂,難點就是一二三分別代表什麼?儘管也重點問了老師,但由於生性愚鈍,還是理不清。那就揀明白一點的說吧。
本句前面有一個名詞「道」,結尾有一個名詞是「萬物」,中間是第一個誰生誰的複雜過程。如果不看細節,那麼簡而化之看,就是「道生…萬物」,簡化成了「道生萬物」。這肯定是真理,這對我們理解本章來說,差不多夠用了。誠如猶太版道德經中耶穌說:「我的恩典夠你用的,因為我的能力是在人的軟弱上顯得完全。」 耶穌這句話詮釋了本章的核心:人驕傲呈強,道就撤;人謙卑守弱,道就幫。

萬物負陰而抱陽,沖氣以為和。

凡宇宙間的有形之物,皆來自於道,並依賴於道。道是看不見的,即陰。而表現為功能形態各異的物,人可見可感的,即陽。又因著沖氣的存在,使得萬物得以和諧生存。這個「氣」可能對應於上帝造人之初,吹到亞當鼻孔的氣,使亞當成了有靈的活人。這個氣可能是中國太極里講的元氣。這個氣是來自於道,是生命。對於人來講,可能對應上帝的靈。有待進一步學習。和,和諧,活的意思。本句里出現了陰,陽,氣三個名詞,應該與上一句的一二三有關係。但如何個對應法,還不太清楚。

人之所惡,唯孤、寡、不轂,而王公以為稱。

世俗之人所厭惡的,無非是孤,寡,不轂這麼一些社會低下,無德之人,但是侯王君王卻「孤家,寡人」地用於自稱。
這一句話用的是一個世俗中的現象,來引導人進一步思考其中的原因。就是侯王這些貴高之人,為什麼以卑賤的稱謂來自稱?

故物或損之而益,或益之而損。

所以有些物或人,貶損他們的時候,他們實質上在受益;或加益他們的時候,他們實質上在被貶損。
讀這句話仍要抓住陰陽兩界,或者說道與世俗兩界中不同的律。道的律反於世俗的律—-「反者道之動」。
道恨惡世俗中的驕傲貴高,自我膨脹。而世俗把物質豐富,名聲,貴高當作尊嚴與追求。因此當人依著自己的本性去追求時,就與道漸行漸遠。因此,當人們去追求世俗的貴高,增益自己的時候,其實質是被道減損的下降過程。世人豈能與造他們的道較力呢?反之,減損世俗的貴高則近道,損之至盡,乃得於與道合一。

人之所教,我亦教之。

還是兩條線:世俗所教導人的是強梁,貴高,名望與物質的豐富。而我以道為標準,則以謙下,守弱,尊道,去物為目標。

強梁者不得其死,吾將以為教父。

恃強霸道之人不會有好下場,未必要等到末世的審判,在今世就很大程度上要死於非命。我要把守謙下,勿強梁的原則,當作教導人的最高指導原則。

總結:道創造萬物與人,也掌管著萬物與人的命運。因此,世人要透過世俗人間的律,去看道的律。遵道的律,如謙下,守弱,遵道,去物則生。反之,強梁貴高則死。

人要想真正貴高,又能享受平安長久,與道溝通是捷徑 。這也是道期待的。(January 15th,2018)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評論 (0 個評論)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3-29 09:21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