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可親

老子《道德經》第40章 反者道之動

作者:豬扒戒  於 2018-1-24 03:05 發表於 最熱鬧的華人社交網路--貝殼村

作者分類:老子《道德經》八戒傳習錄|通用分類:文史雜談|已有4評論

老子《道德經》第40章  反者道之動


反者道之動,
弱者道之用。
天下萬物生於有,
有生於無。

主旨:儘管本章是在《道德經》的下篇,德經部分,這一章講的卻完全是道的特性。簡而言之,就是告誡大家要追求那看不見的道,不要追求那形而下的世俗。

首先,宇宙萬物中道不僅存在,道且是掌權者,是包括人在內的,萬物的主宰。萬物的產生,我們都能看到一個有形的「母親」。但萬物的最本源卻是那肉眼不能見的道。把萬物造成什麼樣子,以什麼目的存在,完全由道做主。無,就是無形的道。有,看得見有形的事物。

其次,道的行為及取捨角度,與人相反。人以為貴的,比如學識,高位,功名利祿等,道卻不以為然。道認為這些東西都不算什麼,只要人遵道就可以了。人都是挑選能力比較強的人做自己的幫手。但道卻是捨棄強的,而取弱小的。可見道有完全的主權,甚至我們想幫道的忙都很難。

世人的幫忙來源一定是有能力的,富足的。但道不用這些有能力的,卻選擇那些貧窮的,弱小的,瞎眼的,瘸腿的…你要真想幫道的忙,只需要謙卑,虛己,遵道,順服就夠了。根本不需要你有多大本事。治天下是道在做,不是你在做。
這麼不合常理,為什麼呀?這樣的用意又是什麼呢?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道與魔鬼的完全對立。

可見的有形的世界,是一個邪靈魔鬼暫時掌權的世界。魔鬼的著力點就是人的心。魔鬼三大招就是:眼目的情慾;肉體的情慾;和今生的驕傲。表面看這三招沒有逼迫你,而是粉紅色的誘惑。一旦被這三招抓住,人基本上沒有機會脫身。直到把人的肉體拖進墳場,把人的靈魂押進地獄 。唯一的破解就是道,這是唯一能戰勝魔鬼的力量。

魔鬼這三招在物質世界主要表現為:懼怕道,恨惡道,遠離道,驕傲自大…概括有五大方面,也就是陰五行:貪慾,情慾(包括淫亂,五色,無言,無味等),戀物(沉溺於有形之物不能自拔,聚斂財物在地上),羨慕嫉妒和冷酷,恨惡殺戮。再細分有許多方面,大家慢慢去歸類吧。

再看道,道目的是要把人身上的慾望,罪性清洗潔凈,然後把宇宙間至強至上的靈—-聖靈,放入接受他的人心中。使這些人掌握宇宙間最終極的真理,能明白萬事。故有道君王則能:感而隨通天下之志。當然,也必須有道的預立。心中有聖靈才能有感,人只有遵從,尋求聖靈的引導,才能得到道的支持,並獲取能力。有道的幫助,又有誰能敗壞你呢?萬物都被道主宰。魔鬼也在道的掌控之下,但魔鬼也有一定的權力和時限,被最後審判之前還存在。雖然魔鬼的目的是敗壞,道也藉著這個挑戰,選出了一心一意追尋道的人,分出聖潔,污穢與賤下。

因此,道在人的思想行為上的表現是:渴求愛慕道,進道,守道,以道的角度去看問題。與道的一致性越高,越純潔,越會被道重用。於形而下的世俗,他們可以不要任何的名位財產,像河上公一樣,少許素食一個草廬足矣。猶太版道德經中的先知也是這樣,輕看世俗,唯道是從。因為他們心中的滿足與美遠超世俗。

反者道之動,

道的取捨標準,行為方式等,與人是相反的。如上面說的原因。聖潔的道與魔鬼相比,對人的目方向是完全相反的。道是建造,魔鬼是毀滅。而世俗之人的內心是由魔鬼掌權的。因此。世俗之人的標準,主要表現為魔鬼的標準。道的這個反也就成了理所當然。不在道中,就很難明白這句話的意義。

弱者道之用。


道用人不選擇強的,不選聰明的,不選富裕的,不選能說會道眼睛明亮的,而是選擇弱小卑微的,選擇愚笨的,眼瞎的,瘸腿的...道能讓死人復活,能讓「芻狗」行大事奇事。道根本不需要跟據人的某方面長處。 你的那些優點長處豈不是出自道嗎?所以,當人不清楚道的本意,就魯莽地「大發熱心」也是很危險的。錯誤地「替天行道」,做的卻是道厭惡的事。你的失誤和造成罪過也要自己承擔。

在猶太版道德經中,掃羅王不求問道的旨意,就大發熱心去消滅基遍人,違背了以色列以往不消滅基遍人的誓言。以致後來上帝降災,他的後裔要拿命去抵他的過錯。掃羅的教訓告訴我們:要與道時常溝通,凡事禱告,明白天意,然後行動。道期望信靠他的人有一顆正直的心,詭詐背誓必要付上代價。

天下萬物生於有,

天下萬物皆從天地而來,天地有形位,所以說生於有。僅能看到「生於有」的層次,是世俗形而下層次。道期望人人能看到形而上靈的層次。

有生於無。

所有的有形位的又是被道創造出來的。而道是看不見摸不著的靈。所以說無創造了有。
這個「無」就不是每個人都能看得見的。天地生萬物,誰又生了天地?父母生我們,誰有生了父母的父母呢?這也只有靈眼被開的有道之人才能看見。心沒有道內住,就沒有靈眼,說再多都不會理解。
這兩句話的意思是,人要進道,爭取在萬物產生的最本源—-道里尋找答案和指導。

總結:明白道行反用弱的特點,並明白道為什麼這麼做,要達到什麼目的。在理解道的旨意的前提下,依道去調整自己的思想和言行。萬物來自看得見的母親,而看得見的母親又是來自那看不見的母親,也就是道。因此,要透過短暫的有形看無形,不要被有形的事物吸引而停下來,而要堅定不移地追求,尊崇那看不見的道。

《道德經》的根本主旨就是追尋道,有了道就有了一切。


高興

感動

同情

搞笑

難過

拍磚

支持

鮮花

發表評論 評論 (4 個評論)

回復 shen_fuen 2018-1-24 08:49
反=返
回復 豬扒戒 2018-1-24 21:40
shen_fuen: 反=返
沈兄好。兩個說法都通。一個返回道中。一個行事反於世俗。也許還有其它說法。新年好。
回復 shen_fuen 2018-1-24 22:14
豬扒戒: 沈兄好。兩個說法都通。一個返回道中。一個行事反於世俗。也許還有其它說法。新年好。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所以應該理解為"返", 返樸歸真是也
回復 豬扒戒 2018-1-25 00:35
shen_fuen: "聖人之道,為而不爭", 所以應該理解為"返", 返樸歸真是也
挺好的。謝謝沈兄指教。

facelist doodle 塗鴉板

您需要登錄后才可以評論 登錄 | 註冊

關於本站 | 隱私權政策 | 免責條款 | 版權聲明 | 聯絡我們

Copyright © 2001-2013 海外華人中文門戶:倍可親 (http://big5.backch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程序系統基於 Discuz! X3.1 商業版 優化 Discuz! © 2001-2013 Comsenz Inc.

本站時間採用京港台時間 GMT+8, 2024-4-19 12:30

返回頂部